Search Results for: 福建

宗亲联谊会

潮汕祭祖纪实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祭祖是汉人宗族祭拜先祖的习俗。祭祖奉祀的对象一般是本地宗族的迁徙始祖:始祖(—世祖)、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等,传宗接代较多的可至七、八世祖。远祖的裔孙多,覆盖面广,只能由各支系、分支系派代表参祭。乡里大,同宗族人口多,传代又多的,也有以宗族支系(房份)为单位举行祭祖的。祭祖有春秋两祭与一年一祭两种情况,由各宗族自定。举祭地点一般在宗祠家庙进行,也有在祖墓行祭。    解放前,祭祖是隆重的宗族活动,村里要演戏、娱乐,一片热气腾腾。    潮汕重视祭祖,与村落宗族的构建有密切关系。潮人大都来自中原,他们普遍先落脚福建,然后转徙潮汕。其中有单家独户的移迁,也有乡亲族友结伴落籍潮汕。他们经过艰苦创业与繁衍生殖之后,聚族而居,逐渐形成宗族村落。为了纪念先辈,弘扬祖德,凝聚宗亲,祷求祖灵庇佑,”村庄便建立了宗祠(Ancestral hall),俗称祠堂。宗祠内安设神龛,神龛里摆放先人的“家神牌”。这些被认为是封建遗物的东西,已在解放初土改及以后的破四旧被彻底销毁。原来的神龛约三四米高,宽一米半左右;家神牌约一市尺高,宽三市寸。家神牌由两块木片合成,外涂黑漆或红油漆,用金粉写上已去世的神主姓名。两块木片合拢处,写神主的出生与去世的时日,有的还写上官职简历。始祖放在神龛最高层的中间,其余的依次逐层排放。宗族大、年代久与人口多的,一个神龛不够用,就扩至三五个。祭祖时就把祭祀对象的神牌请出放于供桌上。有些地方把祭远祖和祭近祖结合起来,受祭祀的祖先人数众多,便开龛门祭拜,不需请出神位。    祭祖是宗族的重大活动,由乡绅、长老牵头。祭祖的前一天,就需布置好祭堂。如在几台大供桌边围上华丽高雅的大红绣裙,原来节日装饰宗祠用的横披、联、画等,选合适的张挂。宰杀猪羊也需于前一天下午或晚上进行。    祭祖的当天清早,全猪全羊上架,五牲祭品、糖果馔盒、饭羹茶酒等各种祭品整齐置于供桌之上,前来参加祭祖的男姓子孙后代,衣冠整齐、彬彬有礼地前采参祭。属于由支系或分支系派代表参祭的,都很讲究礼仪,有次序列队进场,乡绅、长老、或有官职的祭祖时排在最前面。祭祀开始之前要在祠堂前响“三门铳脚”(地炮)。    总司仪“通”唱礼,宣布祭礼开始,主祭“宗子”及各司事者就位。司仪唱起鼓、放鞭炮、奏乐,祠堂前的潮剧配合上演呈祥吉利的“五福连”剧目。此时,鼓乐喧天,唢呐高奏,鞭炮声轰隆隆,震天撼地,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激动人心景象。接着由司仪唱“盥洗”(洗脸洗手),引祭者导引主祭盥洗毕复位,又根据司仪唱礼“上香”,引祭者再把主祭导引至供案前上香、酹酒降神(请出神主)、献茶、献槟榔(以橄榄)、献毛血、献宝帛(元宝钱纸—类)。整个祭祀仪式,都是司仪先唱礼,然后由引祭者导引,主祭再按唱礼内容,完成相关奉祀礼仪。主祭在奉行各项祭拜礼仪时,都要跪下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参祭的所有人员则在听读祭文和“饮福受胙”  (胙,zu6,祭祀时供的肉)仪式时跪下,至最后“辞神鞠躬拜”也要跟主祭一样三叩首。    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 (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要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礼生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酹时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在祭祀过程的重要环节,还几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为祭礼增添热烈。气氛。    祭礼结束后,将猪肉、羊肉等祭品分给参祭代表。也有将祭品用于宴请参祭人员,只给少数的行祭人员与乡绅、长老等发点祭品。    祭祖习俗在解放后已消失,但在东南亚国家仍保存这一礼仪。如泰国林氏每年冬至前三天在曼谷林氏大宗祠举行全泰国林姓潮人的祭祖活动,每次都有三千多人参加,并演潮剧和歌舞,十分热闹。他们上午举行祭祖,下午则举行助学与奖学活动,由林姓的泰国侨领给读大学的林氏子孙发送奖学金。来源:http://www.bigan.cn/stemmata/linshi_9.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

林氏家谱

林氏宗族中原迁徙及渡江南迁的情况- 林伟功

林氏宗族中原迁徙及渡江南迁的情况- 林伟功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林坚食采清河,封地博陵,后代遂居博陵,其子林载袭封并为冀州牧。子孙后代散居于河南、河北等地,以及甘肃临潭,山西凤陵渡,陕西华阴、白水、澄城等地。近10代基本主体居留于博陵。随着时代推移,春秋战国时期,兵荒马乱,士民播迁频繁:载于《史记》的林英、林贞、林隽、林宏、林繇等的桑梓地已变迁为洛邑;见于《左传》的林雍、林楚、林放、林不狃已为鲁国人;载于《说苑》、《庄子》的林回属齐国;而《战国策》叙及的林鸾伯则在卫;林皋则在秦。此中到鲁国的遂成为后来名闻天下的“济南林氏”的肇基者。其中的林雍为周敬王畿内闾正,见王昏庸,出为鲁大夫。《左传》载昭公二十六年(前525年),鲁师与齐师于炊鼻大战,林雍统军“奋不顾身”。而林放为孔门弟子,问礼之本,孔子称之,列为七十二贤人.周敬王时为大夫(汉、魏、两晋皆尊为名贤,唐玄宗赐号西河伯,宋高宗追封长山侯,从祀孔庙,列圣庙东庑第二位)。林皋为林放之后,官至赵相,其子孙至秦末居齐郡邹县,汉分齐郡置济南郡,遂为郡人。至林挚仕汉为燕相,封平棘侯,其曾孙林尊官太子太傅,“济南林氏”自此显赫,成为东迁林氏望族。继由“济南林氏”播迁的支系更多。 中国姓氏源流历史上囿于史料,存在颇多问题,经过反复思考似可以本姓氏名人不同时期出现的频率和以名人的迁徙作为宗族迁徙的关键参照物。笔者在长期研究中,发现中国古代至近现代,一个宗支背乡离井迁徙他方,除任官外,一般都有一个落地生根排除种种困难后发展的过程,较普遍的是由肇基祖开始经过10代上下人的努力,聚族而居方初具规模,经济、环境、教育状况转好,读书人出现,科举功名接着而来,名人、闻人方能涌现,且成为族中的骄傲与核心人物,他们随之也影响家族,报效社会。从宗族社会学的角度看,名人效应完全可作为宗族分布、播迁的标志。尤其在史料不足、偏颇、真伪混杂的状况下。现试以此作为迁移分布的标志。在中原的林氏迁徙跨度极大(南迁的另文),除上述东迁外,据各方面的史料汇总散居于黄河流域及其北部的林氏后人不少,现按地域罗列于下: 河南: 在洛邑(今洛阳)的林材、林隽、林既(春秋)等族人; 在卫国(今濮阳)的林类(春秋)、林抚(战国)等族人;在雒阳(今洛阳)的林熹、林恂、林就、林横(东汉)等族人; 在河南郡(今洛阳东)的林豫(三国魏)族人; 在洛阳的林玄峻、林道固(齐)等族人; 在洛阳的林玉、林惠勋、林奇勋、林殊勋、林业(西晋)等族人; 在南阳的林忠勋(西晋)族人; 在洛州(今洛阳)的林文济(唐)族人; 在固始的林廷甲(唐)族人; 在开封的林特(北宋)族人; 在东京(今开封)的林悦、林深之、林积仁(北宋)等族人; 在共城(今辉县)的林舍(北宋)等族人。 河北:

林氏家谱

林姓迁徙移民史

林姓迁徙史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林姓迁徙史中华民族自古多灾多难,虽不及犹太人,书不尽的悲情,几次大的汉民族移民分别是: A,东晋永嘉乱衣冠南渡,华族大难八姓入闽; B,唐高宗期间陈政(陈元光之父)领率固始府兵三千六百人58姓开漳; C,唐末王审知开闽国亦领固始百姓入闽 D,唐末安史之乱中原难民入门,居石壁龙岩,成今客家汉民主要部分 概述 林坚因赐姓地是在今河南省,故林姓最早的起源地应在今河南省境内。自林坚食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后,子孙世袭其爵,多为大夫。 春秋时,林氏由于官职调迁或避乱隐居,散居周、鲁、齐、卫等地。 战国时期,赵国宰相林皋,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县西北),生有九子,时称“九龙之父”、“十德之门”,因赵王嫉才欲害,林皋父子携带族人,迁徙于西河避难。秦灭赵后,这一支林姓又迁徙到齐、邹二郡(今山东淄博)。西汉初,林皋四世孙林挚,被封为千产侯,食邑千产。 汉景帝时分邹郡之地置济南郡,遂为济南林氏。 至晋代南迁发展,有林坚八十一世孙林颖,生有二子:懋、禄。长子林懋,任下邳太守,分出下邳林氏;次子林禄任晋安(今属福建)太守,后被晋明帝封为晋安郡主,居住在侯官县都西里。林禄的子孙颇多,后都散居于福建各地,以莆田为盛,成为林氏又一支著名的望族。其后子孙遍及福建、广东、海南、江西、浙江、台湾等地。同时,早在汉代就有林坚的五十一世孙迁居四川。周平王之子的一支林姓最早繁衍于河南及山西省境的黄河一带。后与林坚一支林姓,在秦、汉之际经陕西迁入甘肃陇西一带,并逐渐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总之,秦、汉之际,林氏家族的子孙主要散居于北方的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以山东的林氏繁衍最为旺盛。 至晋室南渡之时,中原士族也因‘永嘉之乱’大举南迁,林氏也随之南迁至江苏的下邳一带,后再南迁至福建。至唐宋之际,林姓族人已遍及我国的南方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地。明、清以后,便广播于全国各地。 周朝时期的迁徙 自公元前1046年,姬发(周武王)灭商立周,至公元前 256年赢稷(秦昭王)灭周立秦,前后历经790年。林姓在这个时期传衍了30多代。因周代大小诸侯国多次发生动乱,宗室贵族以及黎民百姓四处外窜逃生。林姓族裔也是如此,不囿于最初发祥地博陵,而在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都有他们迁徙的足迹,在动乱中繁衍发展。 据史书记载,西周末年林苌和林材等人在周王朝宫廷中担任官职,随着国都东移,由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之东南)迁至洛阳(今属河南省)落户。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纷封国自立,彼此征战时时发生。林姓族人当时在赵国、鲁国和齐国等诸侯国都有显山露水的不俗表现。

林氏家谱

林氏宗亲网拟提供赞助性质服务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林氏宗亲网提供赞助性质服务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顶级域名是小林出于个人兴趣和学习需要于2005年11月19日注册,因为自身对林氏家谱的好奇和对祖先名讳的保护而注册. 林氏宗亲网于2005年年底建设,历经数次改版发展到今天(详情请点击),得到了来自中国各地及海外族亲的关心和支持. 也因为黑客,程序问题和国内政治因素历数波折.幸得族亲帮助得以保全. 林氏宗亲网通过族亲们的共同努力,在百度和google等搜索引擎中取得良好的权重,在全国宗族网站中处于领先的位置.期间有幸被世界最大最优秀的国际Open Directory开放目录网站DMOZ网站收录推荐(详情点击). 小林本人自07年以来流年不利时运不济,因为工作和身体原因,遇到诸多麻烦,维护网站力不从心.其中包括经济上的原因.如今经过慎重考虑寻求林氏宗亲网赞助性服务. 赞助方案: 面对对象:中小企业或者林姓,辜姓宗亲的个人. 服务内容:企业网站或个人网站建设,一年年限的网站程序维护;使用指导;数据备份等.将尽最大努力根据现有技术来满足您的网站建设要求. 个人用户网站:php+mysql程序内容发布网站或博客一个,移动空间;林氏宗亲网友情链接及文字推荐. 费用RMB500元.市场行情约500元 企业用户网站:php+mysql程序内容发布网站一个,移动空间;林氏宗亲网首页广告位一个一年;内容页广告位一个.费用RMB1000元. 市场行情价为3000元. 有需要的宗亲和企业请联系小林,价格可优惠,人品有保证. QQ,或者Live

林氏家谱

比干精神 丹心千古 –XinhuaNews

中新河南网卫辉5月8日电 (记者 王永记  ) 三千多年来,比干不畏强暴,改革谏诤的爱国精神早已光照日月,为后世景仰。林姓后裔也正如比干庙前的照壁,根深叶茂遍及全球。如今,全球 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林氏后裔再次齐聚卫辉共庆比干三千一百周年诞辰。     中国自古就有“文死谏武死战”之说,比干开创了中国谏净传统的先河。三千年来,对比干凭吊从未间断,从先贤大儒到无名小卒,到底有多少人,无从考证。孔子盛赞比干为“三仁第一”,挥剑刻石树碑;魏孝文帝“路历卫壤”,“睹墓悼怀”,因墓建庙;“三鉴治国”的一代明君唐太宗风尘千里,临墓吊念,追谥比干为“忠烈公”;元仁宗撰文立碑;乾隆帝挥毫泼墨;著名诗人李白、孟郊、王十朋等历代骚人墨客也在此留下了大量赞颂比干的不朽诗篇。他们把比干称为“亘古忠臣”、“逆耳批鳞第一人”、“浩然正气忠良臣”。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其著作中将其视为中国历史上较早的敢言直谏的“爱国者”。这些凭吊不但成了当时社会对比干的敬仰与尊重,也成为后世书法的教材。     妈祖系林氏后裔,与比干一脉相承,在福建沿海及海外各国,妈祖更受尊敬。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信仰妈祖的人达一亿五千万之多,共有妈祖庙一千两百我座。在国外,尤以新加坡、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林姓华人最多。他们建有“世界林氏宗亲会”(包括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不定期地轮流到各国召开林氏宗亲会议,探讨氏族血缘。在这些国家,均建有敬奉比干后裔林默娘的庙宇,一般称为“妈祖庙”、“天上圣母庙”、“天妃庙”、“朝天宫”、“天仙宫”、“天后宫”等,并称林默娘为拯救渔民于苦难的“海神”。这些庙宇与中国大陆沿海各省妈祖庙、天后宫、朝天宫等所敬奉的偶像一模一样,反映了海内外林姓同属一“根”。台湾的林姓现在约有二百万人,占台湾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一,号称“陈林李许蔡,天下占一半”。     1993年比干诞辰3085周年时首次举办以来,卫辉累计数万名海内外来宾前来拜谒祖凭吊。其中来自泰国、新加坡、印尼、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汶莱、越南、韩国、香港、澳门和台湾14个国家和地区32个林氏宗亲代表团。如今,每年的比干诞辰已成为当地主要的文化品牌、特殊标记和城市名片,“比干祭奠仪式”成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卫辉市被授予“中国财神文化之乡”     加拿大林宗华先生曾著文称:我华裔横渡太平洋,行抵北美,史绩已逾百年,吾等虽身处海外,但萦怀故国之情,无时或释。百年前,我们离乡背井,远涉重洋,登陆北美,参加筑路苦工,受尽屈辱,尝尽艰辛之血泪奋斗生活史实,又不仅高山仰止凄然泪下,身处异域,缅怀故国,更加倍痛感祖国须要强盛,祖国须要进步,华侨才能抬头挺胸,免受屈辱,敬祝祖国国运昌隆。 “可怜黄岗三尺土,千古长埋天下忠”。在比干3100诞辰之机,全球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相集卫辉,祭吊太始祖比干,不是对比干剖心死谏的感叹,也不是总结着一段悲壮的历史,而是缅怀贤哲遗范,以海内外宗亲联谊为契机,推动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方可告慰九泉之下的先哲英魂。(完)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请关注林氏宗亲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LinLimLam

林氏家谱

比干诞辰3100周年纪念大典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大河网讯 2008年5月8日,河南卫辉,海内外千余名林氏后裔纪念比干诞辰3100周年同时迎接林氏“妈祖”归宗。 2008年5月8日,农历四月初四,河南卫辉,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加拿大等海内外千余名林氏后裔共同到卫辉比干庙寻根问祖,纪念忠谏大臣比干公。被称为“海神”的杰出林氏女性“妈祖”也从海边迎驾归宗,“比干”死谏精神与“妈祖”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晓东) 图片来源:China Foto Press 缅怀圣祖先贤,共襄盛世发展 林氏祖地纪念比干诞辰3100周年 记者 刘新萍文 陈晓东图 核心提示 5月8日(农历四月初四)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爱国谏臣,天下林姓的太始祖、中华民俗中的文财神——殷商太师比干诞辰3100周年纪念日。昨日,新乡卫辉市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来自海内外的两千多名宾客共聚林氏祖地,纪念比干,其中包括1000多位林姓儿女。 史载,比干被纣王剖心后,其夫人避难于卫辉山区,生子坚。周武王感念比干忠烈,封比干墓,赐比干之子坚为林姓。卫辉市为比干的茔葬地,也是林坚的出生地,故卫辉市有“天下林氏根”之说。 卫辉比干庙作为林氏的故土祖庭,成为海内外林氏魂牵梦萦、顶礼膜拜的圣地。自1992年起,卫辉市共举办过13届比干诞辰纪念活动,先后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比干后裔和华人华侨十余万人、几百个团体纷纷前来寻根谒祖。比干祭典,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000多年积淀形成的比干文化与财神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7000万比干后裔遍布华夏,广居各洲,其中,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有300多人。 百寿诞辰,百年一遇,又适逢和谐盛世,为弘扬比干爱国精神,增进海内外华人华侨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整合新乡牧野文化、旅游资源,扩大在海内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加强经贸合作,新乡市遂决定隆重举办比干诞辰3100周年纪念活动。 两千来宾共祭比干

林氏家谱

About Lin/Lam/Lim family Migration

About Lam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About Lin/Lam/Lim family Migration 亲爱的朋友您听到了背景音乐这首华语经典,Lam George演唱的”男儿当自强”吗? Lam是港澳粤语地区林姓民众其姓氏林氏(Lin)的一种英文写法,而东南亚闽南语地区则拼写为Lim或Lin. 例如以中青民众熟悉的香港著名歌手林子祥(George Lam)其呢称就是”阿Lam”;香港无线后生林峰其英文名字为Lam Fung 年轻朋友喜欢的林俊杰的英文名字就是Lam JJ. 关于林姓的来源及主要几次大规模迁徙(About

林氏家谱

林氏太始祖比干至开闽始祖林禄公究竟共有几世?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目前在林氏论坛中,一个帖子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那就是:林氏太始祖比干至开闽始祖林禄公究竟共有几世?   这个争议由来已久,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代枭雄”董卓“造成的.请看唐贞观六年四月朔,中书令西河公并州温彦博譔的”林氏正宗源流族谱序“中说到”坚之后居博陵,子孙遂成阀阅。历周、秦及汉,玉钮金绳,枝叶繁兴,荣荫当世。战国以来,遇始皇焚书坑儒,谱牒散落。后汉之末,遭董卓迁都长安,坟籍失去。卓言林氏门宗强于河北,汉主受卓谮,收林氏宗族七百四十四人,同时流窜,昭穆失序。降及三方鼎立,天下凡为三国;生民惟习武功,莫知文艺。爰自晋氏失驭,五马浮江,衣冠避于南地,因以枝分叶散。前后纪牒,多所阙漏。自非建盛节、立奇功,可以着美一时、垂名千载,鲜有不坠者矣。” 福建林氏委员会及林维宽先生主编的《长林丰采》关于林氏太始祖比干公至开闽始祖林禄公的考证: – 长林西河世系以下世系录自福建林氏委员会的资料,尤为林维宽先生主编的《长林丰采》中的代数排列,然林伟功先生主编的《中华林氏》等又有另一代数排列。在无法一一考证的情况下,结合国内公认最完善谱系孔圣人及张天师传人平均一代约二十五~三十年且录用《长林丰采》的代数排列。 自古谱中记载,林氏族在“战国以来,遇始皇焚书坑儒,谱牒散落;后汉之末遭董卓迁都长安,坟籍失去。卓言林氏门宗强于河北,汉主受卓谮,收林氏宗族,七百四十四人同时流窜,昭穆失序。晋氏失驭,五马浮江,衣冠避于南地,因以枝分叶散,前后纪牒多所阙漏”。在诸多书资料可佐证,至少三处可以明确的:一者是比干传子坚,坚传二子载、磋。一者是晋安世系乃放公之裔;放,少师十二代孙。一者是礼传子颖。颖传二子懋、禄。 长林西河世系的确定性是否100%正确,我想尚需探索,元朝梦珠公谱序云:自坚至苌,凡一十代仕于西周;自传至微,凡二十六代仕于东周;仕于赢秦者,一十三代;仕于西汉者,一十五代;仕于新室者,三代;仕于东汉者,凡一十四代;仕魏晋各一十代。‘代’者应该是‘人’,即仕于西周一十代应改为仕于西周一十人。现存世之谱有四十三代说,四十七代说,五十六代说,六十三代说,八十二代说及一百余代说。林姓的发展过程历经几次灾难性,谱系的散失造就如君所说的情况属正常,二00二年起,我参加了几届的世林会议,从各宗谱的谱序及集几位宗长专家的成果所得的。 – 林氏论坛linkuen提供,原文地址:林氏本源考 http://lin.bigan.cn/thread-398-1-1.html    根据《林氏世纪源流》及历史资料记载:殷纣王公元前1075年登基,在位30年,周武王公元前1046灭殷建立周朝,时年比干幼子泉3岁,周武王赐姓林,名坚。可见林坚出生于公元前1049年。各种族谱均明确记载禄公出生于公元289年。  公元前1049年――公元289年,林坚至禄公出生共经历1338年。  史书记载中国有4700年文明史。由此推测黄帝出生年份,大约是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2700年-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共约经历1654年。  各种族谱均记载黄帝至比干共有33世,那么每世平均50.01年。每世50年,这与人类历史繁衍规律相违背,可见这33世存在很大的疑点。   鉴于黄帝至比干世数不能完全确定,推测一世大约几年只好从林坚开始。根据较为让人信服的孔氏家谱及林氏多本族谱资料统计,人类的繁衍每世大约在25-30年左右。 以下是本人收集的几种族谱从林坚至禄公的世代数: – 新罗九郎后裔族谱一、 70世。(每世平均19.11岁)。 –

林氏家谱

林其庆:福州林浦濂江林氏入闽始祖身世考证

濂江林氏族谱初编于明永乐乙末年(1415),因族人在明清两代出过多位名人而享誉乡梓,世传“七科八进士,三世五尚书,国师三祭酒,五传十州牧”。像歌谣一样仍在民间广为流传。明代“三世为尚书,并得谥’文’,林氏一家而已”,载于《明史》(《明史》卷一百六十三,第421页)。自唐末始祖入闽至清一千年历史中,曾出过三位大夫,其中一位光禄大夫,二品官衔;五位尚书;十八位进士;六十七名举人。其中林枝春为清乾隆三年(1738)榜眼。这样的一部族史,是何等的辉煌!但是它又是一部不完整的谱牒。谱中自入闽始祖至十一世未知其名讳,其所可知者,则是从第十三世衍为六支,以礼、乐、射、御、书、数别之。原谱序中这样记载:“吾林之谱至是三修矣,始于永乐乙末(1415),先祖赠尚书公掇集于兵燹之余,断自十一世而下谱,其所可知者至十三世行为六支”。留给后代看的只有遗憾而已。 近年来学术界也对濂江林氏始祖入闽问题做过一些探讨,现摘录其中两篇文章的有关章节:(1)《开闽十八世功臣雕像将首次建设》,作者刘琳,发表于2004年11月15日《福州晚报》,其中有“濂江林氏祖先也是随王审知攻打到福州。”(2)在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论文《随三王入闽诸姓考》。作者许伙努、杨清江。现摘录该论文有关章节如下:“林,濂江林氏入闽始祖,名讳不详,光州固始人,唐末随三王入闽……”以上两篇论文虽然缺乏论据,但都证实了濂江林氏始祖是随王审知入闽的。总之,濂江林氏的始祖是随王审知入闽的,不管他们是跟随三王打到福州,还是追随三王来闽避难,但最终都赶上队伍,参与了开闽建国。二篇文章的作者在探讨濂江林氏始祖入闽的问题上已迈开了第一步。笔者是濂江林氏入闽始祖第三十五世孙,多年来为考证始祖名讳生平,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考察了可能是始祖留下的遗迹,哪怕是一些可能易被人疏忽遗漏也不敢放过。 一、濂江林氏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 濂江林氏族谱这样记载:“公讳庭,字利节,号虚江,其先光州固始人也,唐末避乱入闽”(谱首18页)。 族谱的另一篇这样记载:“公之先河南固始人,五代间鼻祖避难入闽。”(谱首51页)。旧谱明确记载我始祖在唐末(906-907年)至五代间自河南固始入闽。唐末五代间在福州正是三王兄弟建立闽国的初始阶段,中原有大批落难士大夫;巨贾入闽避难。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明代何乔远的《闽书》,《王审知年谱》表及清吴任臣的《十国春秋》,都详细记载了唐末混乱社会的政治状况及王审知建立闽国的详细经过。 二、寻找始祖入闽史料 在查阅《闽书》有关王审知建立闽国的历史人物史料的有关章节中,有这样的记载: 李相、林浦、陈霸先、陈寅四人。” 《闽书》的四人,在唐末闽国初期,他们牺牲个人利益,专为别人着想,为闽国的建立作出突出贡献,并永远为后人所纪念的事迹,载入了史册,现将他们的事迹简介于次: 李相:“本寿州人,固姓,少,跅驰,好走马赌博。母李媪,家素丰,酤酒市中。王绪(入闽义军第一任首领)未起时,从媪赊酒,数负债,又醉毁媪酒舍,相怒,欲殴之。媪蹑之曰:‘天下方乱,此壮士也!’逐与为刎颈交。王绪起兵,相从之,王潮(入闽义军第二任首领)杀绪,相匿其遗孤建齐于山中,以其少子与建齐异名而呼。居三日,潮果索建齐,其少子应曰:‘诺’。遂见杀。卒与建齐俱从军(相与建齐从军至死)。居闽县,冒李姓,至其曾孙乃复故姓”(摘自《闽书》卷一百三十一《英旧志》)。 林浦:“□□唐末避地海滨,凡山巅水崖,可维舟处,皆凿井以给行人,人名林公井。及卒,里人祀之”。(摘自《闽书》一百三十一卷《英旧志》)。 陈霸先:为王审知(入闽义军第三任首领,开闽王)先锋,“战胜攻克,以忠义勇敢名。追贼白塘,马踣而逝。人庙祀之。”(摘自《闽书》一百三十一卷《英旧志》)。 陈寅:“观察使陈岩(唐末福建最高行政长官)之侄,即家于莆。好善乐施,年九十余卒。未卒先一日,历言百纪事,皆验。莆人庙祀之”。(摘自《闽书》一百三十一卷《英旧志》) 以上四人除林浦未明确身份外,其他三人均清楚。 李相一路跟随三王兄弟从光州打到福州,历尽艰辛,出生入死。几十年戎马生涯,心中唯独闽国,这样的一位战将,王审知怎能薄待他?他有可能是王审知军中运筹帷幄的一员重将。 陈霸先,是王审知的先锋,即王审知身边的一名虎将。 陈寅是唐末福建观察使陈岩之子。“昭宗景福元年(892)正月二十九日,潮未至福州,陈岩卒。……王潮入福州,自称福建留后……,八月,王潮礼葬陈岩。潮以已女妻岩子延晦,厚抚其家。潮既入福州,乃以八月十四日礼葬陈岩于闽县敦业乡太平里,以素服临葬。”(摘自《闽国史事编年》21页)王潮以素服亲临陈岩葬礼,已是了不起的事,并厚抚其家。陈寅作为陈岩的后代,在闽国封官任职,自当不在话下。 传记中,林浦《闽书》作者何乔远,没有交待其身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者没有要把一个“井夫”与三位仕官相提并论,并同列于史册的本意。 后人称林浦为林浦公,庙祀他。可以推断林浦生前应当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书中提到林浦与濂江林氏始祖卜居林浦同名,是一种偶然巧合,还是两者间存在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两者间内在联系远大于巧合。

林氏家谱

林氏宗祠常用门楣对联

林氏宗祠门楣题辞 梅鹤风标 “梅鹤风标”,典出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林逋(967-1028),字君复,浙江省钱塘(今杭州市)人。他一辈子不肯出来做官,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他一生也没有娶妻子,但他又非常喜欢梅花,以梅为妻,加之他非常喜欢白鹤,他养了很多白鹤,以鹤为子,所以有“梅妻鹤子”之称。卒谥和靖先生,后人就叫他“和靖先生”,著有《林和靖诗集》。他写的《山园小梅》一诗十分著名:“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此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此诗一出,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其中第三、四两句写梅花写得很入神,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 林氏宗祠四言通用联 九龙衍派; 双桂遗风。 ——佚名撰林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林姓名人、林氏始祖林坚三十四代孙林皋事典。皋为比干子孙,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他有子九人:林仁、林年、林升、林昶、林文、林曜、林岳、林佐、林卫,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德才兼备,被时人称为“九龙”,林皋则被称为“九龙之父”,他们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见称,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称为“十德(以玉的十种特质,比喻君子的十种美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之门”。为后来林氏堂号“十德堂”之始。下联典指唐代殿中侍御史林藻的事典。林藻,字纬乾,莆田人。少负奇志。与欧阳詹刻意文学,用宏词擢第,郡人举进士自藻始。 九龙世泽; 十德家声。 ——佚名撰林氏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战国赵·林皋事典(见上第一联上联的联释)。 九龙衍派; 双鹤入云。 ——佚名撰林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赵·林皋事典(见上第一联上联的联释)。下联典指北宋杭州钱塘人林大年,英宗时官侍御史。曾蓄养双鹤,放之可入云端,归来仍自回笼中。 梅鹤风标; 露鸟孝瑞。 ——佚名撰林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诗人林逋(967-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人。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子,与梅花、仙鹤作伴,称“梅妻鹤子”。有《林和靖诗集》。下联典指唐代进士、殿中侍御史林藻的事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