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林氏與東林林氏

金門林氏與東林林氏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比干

太始祖殷太師比干

林坚

始祖周博陵公林堅公遺像

  林氏出自黃帝歷唐至商,始祖比干公,因直諫紂王而故,周武王克紂、封公墓,爵子位,賜姓林。林氏始自堅公,歷周至晉,本宗禮公徙居下邳,傳至祿公隨晉元帝南遷,至晉明帝大寧三年(西元三二五年)奉詔敕守晉安郡,加封晉安郡王。 晉安郡王祿公為閩林始祖,傳十一世祖孝寶公,徙莆田,至十六世祖披公,自莆田徙澄渚,生子九,均出仕,史稱「九牧傳芳」,世澤遠佈,閩、浙、贛、粵等各州牧為官衍派

开闽始祖林禄

開閩始祖晉安郡王林祿公遺像

     今金門林氏,係自宋由漳、泉、蒲田陸續入居,雖堂號有殊,然皆祿公後裔,同源一本,並茂相彰。

金門烈嶼之林氏,分為下林林、上林林、西宅林和東林林等四系:

一、 上林雙口派:系九牧二房藻公,傳至閩林十九世祖翹公、徙泉州馬平,至廿五世祖勤公之子寵渥公字君錫,赴湖廣永州府桂陽縣上任,斯有丁巳之亂,元兵入關、宋帝南逃,吾祖君錫公渡來浯島烈山(今金門烈嶼)生一女再生五子,女住頂林,斯時元兵南下。官裔難存,遁入內地,長子隆仁公,由閩轉粵。據聞住廣東香山田頭縣,部分返鄉。次子隆勳公入漳,明太祖復國返下林祖居。三子隆謨公,入泉明太平回鄉居下林。四子隆道公,入泉同,明太平返鄉,徙居西村、西村口(今西口村西方、雙口)始祖。五子隆德公,入泉回轉漳南溪霞林村開族。本派自明、清兩朝,有移聚台灣者,清康熙已卯年本祖家廟重修之時有廿餘人回鄉捐資,(上林、雙口有建家廟)。

二、 上林頂林派:本宗始祖仲禮公、振盛公兄弟,乃晉安郡王,中肅侯之後,係由河南光州固始縣,遷入定居同安縣廿都烈嶼保上林鄉,始祖仲禮公,生於元末明洪武間,官銜人司,祖妣蔡氏生三子,長子逮樓公千夫長軍功授封萬戶侯,守祖上林。次子安樓公,移居漳州海澄縣頭社。三子森樓公徙居廣東 林寨。弟振盛公居同安安仁里錦園鄉,傳有日所公辛丑科,赴廣東海康縣任職。頂林二世祖逮樓公,生二子,長子斌號追庵,妣呂氏,移居同安石宮長邊後厝社。次子與三子守祖上林、傳至四世祖三房, 公、明景泰癸酉科第亞元,赴壽州同知,陞鳳陽府尹。追封中順大夫,文獻記載。二、三房人丁眾多,菁英傑出,明清朝代移居台灣澎湖、星洲、汶萊等地,至今傳廿一世也。(有建家廟)

三、 西宅、西路派:本宗始祖君平公,自宋末季、來泉州馬平徙居西宅蕃衍成族,祖妣吳氏,生三子,長曰理生,次曰理宜,三曰理。第三子徙漳州世係侯考。理生公、生五子侯考。理宜公生三子侯考。傳至六世祖、分居西路,以農為業,置草房棲身(即今家廟地)子孫人才傑出,乃興建家廟,自今以往,人文輩出,安居樂業。(有建家廟)

四、 東林派:東林林氏溯源於元朝末葉,開基始祖傳由福建泉州府田中鄉遷抵斯地,迄今(民國九十四年)歷六百餘年。溯自始祖茂才公以迄,世代相傳已二十又二世(昭穆「祥」),人丁蕃衍,支脈分居海內外。始祖考諱忠茂字五才,祖妣方氏孺人。育三子是謂第二世,昭穆「乾」。二世長子乾達公為長房祖(頂房),妣黃氏。昔傳分支遷居於台,尚待訪查。尚遺衍支在鄉者為再勝公兄弟兩家。二世次子乾禮公為二房祖,妣陳氏。二房祖再傳五子,分稱二房長、二房二、二房三、二房四,五子娶二妣,是有大五與小五之別。二世三子乾宗公為三房祖,妣蕭氏。此則今之伯爺一房。 三世昭穆「勉」,四世昭穆「尚」,名諱未詳待考。五世昭穆「預」。五世祖乃金波公太老,係二房長衍支,名諱不詳。六世祖昭穆「均」,六世祖金波公字可棟。明世宗嘉靖十三年甲午科進士。歷任沔陽牧、太平知府、河南府尹長史進階太子少保忠順大夫。妣姓氏未明,與金波祖合葬於同安馬巷府辜東山。七世昭穆「卿」,七世祖大舍公名諱待考。八世昭穆「士」,八世祖台鼎公,名諱未詳。九世昭穆「爾」。三房傳至九世祖習山公字爾登號簡初,生於明神宗萬曆丙午年。於隆武年間,擁鄭成功反清復明,屢建軍功,受封忠定伯。卒於永曆十三年。欽賜御葬於廈門嘉禾山二十四都衡厝鄉。妣王氏一品夫人合葬之。十世昭穆「宗」,傳宗本祖獻地興建宗廟以告慰先靈,彰益祖德。自十一世至二十六世,昭穆依序為「起、時、奕世、科、第、聯、登、長、發、永、祥、其、序、簪、纓」。民國五十九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十一月廿四日冬至節日,十六世裔孫第超(旅印尼)增編十六輩(二十七至四十二世),昭穆依序為「孝、友、忠、信、禮、義、廉、明、衍、慶、螽、斯、光、耀、留、馨」。 相傳東林林氏初抵烈嶼時,先至白鶴山(砲靶山)下之射厝沙一帶(約今之烈嶼民眾公墓前左方)墾荒立村,稍來再遷至東林現址。早先時期,西宅林氏已遷抵斯地定居,是於東林林氏與西宅林氏比鄰相處,後經雙方長老協議,西宅林氏位居西方是為西宅,而東林林氏位於東方是謂東林,此乃東林村名之由來。資料來源:金門縣林氏宗親會 (開金門林氏各族派簡誌)

——————————————————————————–

先賢史蹟傳說: 東林林氏五世祖乃金波公太老。其墓葬於湖井頭(本島)謀仔口。墓濱海,有馬鮫魚屈,每年春季時節,產馬鮫魚甚豐,世代子孫多利。後為大陸坪鄉洪姓人士佔有。是墓世傳乃奉旨遷將軍宮而葬。墓前豎有明代皇旨勒建石坊旌表,中間橫匾書曰:﹁相國先塋﹂四大字。至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駐守本島,為佈防陣地,乃拆石坊、墓碑以充軍事之用。

東林林氏六世金波祖字可棟。明世宗嘉靖十三年甲午科進士,授河南府尹、王府左長史、歷任沔陽牧、太平知府、後進階太子少保中順大夫。事載金門縣誌。今宗廟楹柱上聯:﹁六世京師文相國﹂即述金波祖是也。

東林林氏八世祖名諱未詳,唯考墓碑及忌辰牌皆誌稱台鼎公,台鼎公墓葬於廈門嘉禾山二十四都衡厝鄉(店前鄉),世傳明代大金珠浦人氏許獬中會元時,皇賜錢糧,「看得見,食得著」。許獬為廣其土地糧稅收入,乃渡海烈嶼插幟收稅於羅厝而至湖下。欲順途插幟本社時,為公所悉。公念乃祖(即金波祖)曾為顯宦,若為許獬插幟,實辱祖上。乃與之磋商越道至他地 (青歧) 插幟收稅,最後再至本社。唯許獬不允。無奈乃唆使鄉中婦人,捧糞桶以帚污其坐騎。許獬不甘受辱,欲上省告狀。致公為鄉人責難,遂隻身渡陸以圖有所解鄉之危。巧遇許獬座師某顯宦之母林氏,正無處訪認外家親屬。公聞之即趨冒認親姑母。老太夫人以門風相配,遂認之。及至許獬欲上省控告,順道告之乃師。為乃師示以利害告誡,謂:皇賜錢糧,「看得見,食得著」。係指本島(大金門)而言,若渡海烈嶼征收,則進連京都亦﹁看得見,食得著﹂。則與皇帝相若,豈非叛逆者流?是乃化解吾鄉之急。時嘉禾山劉五店(店前村或衡厝鄉)正與十三都洪姓人氏纏訟不休,聞公之智能聲望,乃延為和事老,纏訟得解。該鄉人感公之恩而留任塾師。迨公壽終,鄉人集資為公厚葬並廣置田園以供後世子孫春秋祭拜.

東林林氏九世祖習山公字爾登號簡初,排行七。生於明神宗萬曆丙午年四月二十二日。隆武二年,鄭芝龍降清,其子成功諫阻未果,遂率所部屯駐於金。公見其忠誠而擁戴之。是年十二月朔,鄭成功會師大明文武群臣於烈嶼吳山,誓言效忠明室並訂盟恢復中原。鄭成功任公為樓船鎮,訓練士卒,整編船艦,往來列島,伺機進定中原。永曆二年,公任右衝鎮並克同安,永曆四年改鎮達濠。永曆六年,鄭成功收海澄、長泰並攻漳州。公改鎮井宿。公屢建軍功,乃受封忠定伯。永曆十三年春,隨鄭成功攻南京,於屯嶽廟山遇砲襲殉國。時為二月二十二日。享壽五十四歲。欽賜御葬於廈門嘉禾山二十四都衡厝鄉。事載金門縣誌。公生前之練馬場即今之洋山,洗馬湖即今之習山湖。宗廟楹柱下聯:「九傳伯爵武軍門」即述習山公是也。

[next]

 

西河衍派 林氏始祖比干公遇難時,正妃媯氏甫孕三月,恐禍及,遂攜婢四人避難於牧野長林之中,及期于石室中產一男取名泉。周武王得天下,彰表比干忠烈,召其夫人及遺孤,。因泉生於長林石室,賜姓林名堅,拜為大夫,食采清河。後命為三監,移封博陵公,子孫昌盛,支派播及九州。堅公誕於淇水,地處古黃河之西,該地古稱西河,故林姓稱「西河衍派」,社團組織稱「西河堂」。堂聯:西林誕育 存孤實抗回天義河朔受封 報國常懷貫日忠 林樹丹 「內外林姓源流」

九牧傳芳  閩林十六世披公,唐天寶十一年登第,官臨汀別駕,有德政名聞闕下。披生九子:葦、藻、著、薦、曄、蘊、蒙、邁、蔇皆登第,均任刺史,世稱「唐九牧」,閩林披公、尊公派下,均稱「九牧傳芳」。堂聯: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 林樹丹 「內外林姓源流」

忠孝堂  宋仁宗嘉祐六年,侍御史林悅請歸祭掃祖墳。仁宗問曰:「卿名家殷少師苗裔,家乘可得見乎。」悅祖即取族譜進閱。數日,仁宗御書「忠孝」二字於譜首。又賜詩二首:【壹】長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閩邦遠更延; 忠孝有聲天地老,古今無數子弟賢; 故家喬本蟠根大,深谷猗蘭奕葉鮮;上下相承同紀載,二千年後萬千年。【貳】 蒲郡卿家名望族,三元而下爵王公;存孤實抗回天節,報國常慮貫日忠;德潤丰姿人有異,光增譜牒世無同;古今記載難窮盡,一代強如一代隆。林氏後嗣以「忠孝有聲天地老,古今無數子弟賢」為家訓並自勉「忠孝傳家」,「忠孝堂」即源于此。 林樹丹 「內外林姓源流」  燈號乃紀念先人曾為高官顯要,用示光宗耀祖,並藉以期勉子孫效法。   東林林氏男丁結婚時,需新製「子婿灯」一對,燈上書有燈號以示傳承。

東林林氏各柱燈號: 1. 忠順大夫:此燈號係指東林林氏第六世祖林可棟之任官。林可棟字金坡,明嘉靖甲午鄉進士。歷任沔陽牧、太平知府、河南伊王府左長史、進階太子少保中順大夫。該燈號東林林氏各柱通用。 2. 少師忠定伯:此燈號係指東林林氏第九世祖林習山之爵位。林習山字爾登,號簡初,生於明神宗萬曆丙午年四月二十二日。明隆武二年,鄭成功屯駐於金,是年十二月朔,鄭成功會師大明文武群臣於烈嶼吳山,鄭成功任林習山為樓船鎮,訓練士卒,整編船艦,往來島嶼,枕戈待發復山河。永曆二年,林習山任右衝鎮,並克同安,永曆四年改鎮達濠。永曆六年,林習山改鎮井宿,屢建軍功。林氏论坛 永曆八年八月七日,林習山受封為「忠定伯」,此即「少師忠定伯」燈號之源由。該燈號屬三柱伯爺專用。 3. 文武世家:該燈號係指其兄弟曾為高官顯要,該燈號屬大、小五柱用之。

[next]

東林忠孝堂正廳--神龕

東林林氏係於元朝末葉由福建泉州田中遷移而來,始祖考忠茂字五才,林公祖妣方氏孺人,生有三子,是謂第二世,第二世長子為長房,自昔即分支遷往台灣淡水繁衍成為一大鄉族(此事經第超宗長親往調查失實),餘支在本鄉者到現在祇有再勝公兄弟兩家。第二世次子再傳五子,長子為二世長房,次子為二世二房,第三子為二世三房,第四子為二世四房,第五子娶二妣分大五、小五,故村中自二房長、二房二、二房三、二房四、以及大五、小五,皆屬二世祖一支所傳。第二世第三子為三房即伯爺祖本房。(東林林氏二房長家族譜 / 林第超) 另據林長殊宗長云:「東林林氏傳至第八世始有柱別之分。一為頂房、二為二房長、三為伯爵、四柱失傳、五柱分大小二房一柱,即正房所出為大五柱,二娘所生為小五柱、六為第六柱、七為第七柱。相傳東林林氏為「一支一派」,始祖傳有二兄弟是謂頂房及二房。二房再傳為二房長、三房、四房、大五柱、小五柱、六房、七房。七房於分家產時,因在京求學,返家時已家產分盡,只分得牛舍、馬舍(今林樂思厝)及海沙田地。 為感念先人,敦親睦族,東林林氏男丁結婚時,於自家拜天公後,續於村中各廟宇及各「柱頭」家拜祭,「柱頭」意指各房、各柱之始祖,其牌位奉祀之家即為新婚拜祭所在。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lin_50.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