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妙 林振慨 陈美光供稿 林毅整理 林秀植发布)
(西河郡)
溯 源
林姓受姓始于林坚。林坚,史载为殷商太师
比干之子,比干因忠正谏诤被商纣王剖心而死,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生男,名泉,字长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灭商后,为旌表比干忠烈,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今卫辉)封墓,觅其后嗣。正夫人妫氏携泉归周。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赐姓林名坚。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
县)。其后,子孙世袭爵位,多为大夫,朝廷亦在当地设立
西河郡,“西河林氏”便由此而来。
传 衍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官职调任或避乱隐居,林氏散居在
山东、河南、
陕西、山西各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林姓渐聚山东济南,形成“济南林”。西晋为避“永嘉之乱”,林氏南迁
江苏下邳(今江苏宿迁东南)一带,形成“下邳林氏”。东晋时的林懋因在徐州做官、定居,其子孙又成为“徐州林”;其弟
林禄在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奉命出守晋安郡(
福州一带)并定居,成为林姓入闽第一人,即“晋安林”的先祖。由于“晋安林”派生的支系很多,传有“闽林遍天下”之称。
自
林禄至林玉珍,传八世,奕世簪缨,先后出一王、二侯、九将军。至十世祖隋右丞林世茂,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定居
莆田北螺村,子孙遂成阀阅,显贵南国,位列甲等,其中“
九牧传芳”名扬四海:十六世
林披,自北螺村迁居澄渚,建“灵岩精庐”(今莆田兴教里福平山下),九子均在此庐攻读,贞元年,先后登科,同为剌史,号称九牧(牧,唐时地方行政长官名)。
福建省
大田县林氏主要有八大支流,即
吴山梓溪林法旺、广平林迪、武陵林廿六、均溪珠宝山林安六、湖美西燕林辛二等八支系,全为闽林“晋安林”支系派生。
林戴爱官福州主簿,开基福州后迁居
安溪碧石(今白桃)。
林载惠生七子:长子林珍谋居梓溪厚山及珍山谢洋,次子林振梓居永春
福鼎卿源,裔孙又开
南安金淘,
台湾,安溪,三子林朝阳开基吴山乡阳春(后裔开
大田小华,永春荷珠,前坪下地,永泰
县,福州北岭,永安,台湾),四子林肇福开基永春福鼎井兜(今横口乡)五子林泽溪开基漳平德安、其后裔又迁安溪西坪,六子林常春开基安溪
柏叶赤岭,七子林兴源开基安溪湖头来苏(后裔林子义徒居永春万代又迁藻岭,藻岭又一支今居于闽北福鼎市)。
林珍谋生林少清、林赈、仲晓、处忠四子。
林少清裔孙丙五开前坪湖平、七六于清开梅山乡金阳村。林赈受闽王诰封把截使,生可仁、可仕、可柔、可是、可邯、可言六子。林仲晓过继二房林振梓为嗣.其次子林邱迁小田寨都。林处忠居桃源万宝龙江祠,名为九户林,其第八户名文生,徙居汤溪,建金犁祠。至第六世林继源,迁大田城关北门,至三世孙名林杨赞,迁文江,子孙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建文兴堂。
林赈长子林可仁,其孙林继宗居后湖。后裔林大五于宋嘉熙年间开基谢洋小珍山奉先堂,传谢洋支系:禄二开基谢洋龟山堂,禄三迁科里,谐九、诏八迁坑口,在名、在昭、尚乐迁仕福,枳二迁坑头,灌四等后裔迁碧山,妍八开基和春,在巽(行谡四)开基怀德等等。逢端开基均溪温镇镇前洋,尾开基石牌镇桃溪村。魁三迁桃源镇。林甲乙开基台石街(今武陵乡大石村),后裔七克初从台石街开基石燕坑(今湖美乡西燕村);至唐咸通元年庚辰(公元860年)林廿一从石燕坑再开基林兜(今湖美乡林兜村),林泰五于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从林兜又开基黄龙山(前坪乡黄龙村),建立瞻依祠;其后裔从黄龙山又迁居前坪乡吉坑、川石,文江乡后洋、光明、龙门、温厝、花桥、小芹村,建设镇香浮村,太华镇汤泉村,桃源镇岭头岬等。
林万宝于公元1295年从梓溪迁至桃源仙头,林文庄约于1408年迁居山门(现为东风农场管辖)、林文生迁居乾元(现为东风农场管辖)繁衍生息。近代又分支武陵乡大石下尾等处繁衍生息。三子林可柔,一孙林至诚居岭头,一孙移根口。五子林可邯,孙林志礼居后屋今祖安房。林五五开基太山崎,其后裔林文春又分支华坑。六子林可言,生五子,文显、用乾、汉臣、昭贵、昭信。文显任押司,居亭上,子孙徙尤洋隔口。用乾生五子,长子林应朝居后山;次子林昌龄居后处,传至11世林书为前处祖;三子林应期居埔尾,其裔孙林长升开鳌头房,林昱开
龙岩,林璘迁武陵大石,林问居白地溪头;四子林四薰居后湖;五子林公奭,居书齐埔。汉臣居前坂。昭贵居后山迁尤洋隔口。次子林可仕、四子林可是无传.
林朝阳(梓林三房始祖),裔孙(阳十七世),林政东号云龙,于明洪武间迁
大田小华.
林政华諱德瑛号云林,生四子:长文焕号青峰行十三.二子文煊号翠岩行十四.三子文煇号雪岩行十五.四子文燿号碧岩行十六.
林政华长子,行十三:后裔林叔辉,林元登,林其宜,于乾隆甲申(一七六四年)移江西广丰廿四都祝村.上铺,十五都上加尖.林等修(字大埒).林汝修(字大谴),林厥初,康熙年间移台湾台北.林是镇(字锡瑘),林是車(字锡琰),林是琅(字锡球)乾隆癸已(一七七三年)造基台湾省台中及嘉义
县.林传稅.林传赡,光绪年移台湾.林是恭.林厥温(阳二十九世)于乾隆间移永安西洋.林节源,林振会居永安墨斗崙及内炉村
林政华二子,行十四:生四子:长林仕九字旺无传,二林璟二字芳无传,三林璟七字顕,四林璟八字兴(阳十九世),明永乐年间移永泰
县.
林政华三子,行十五:后裔林周十(子仸蔭)于嘉靖十一年移福州北岭上崙,开基祖祠龙卿堂.(阳二十五世)林唐英,康熙年间移永泰
县.林僉公,林约修(諱中要),林九亨(諱中元),林孔金(諱中银)(阳二十八世),康熙年间移居台湾.
林政华四子,行十六:后裔林璠三(阳十九世)居德化新化里小尤.林朝四(阳二十世) 子林云嶽任湖广云梦知县,林云嶽孙林乔椿武生,任天津指挥使,其后裔林鹤英今兴居于南京.林大一居
大田屏山后坑尾.后裔林大四迁居
大田前坪下地.下地又再开基尤渓坂面.林京四(阳二十二世)生二子:长林格华,次林汗三(迁漳平塗坑).林格华生三子.长林应绵居永春苦竹头,二子林应顺定居大墘.三子林应居,生一子林宗成,迀居永春荷珠.另支纯珍后裔移居江西铅山
县,福建邵武
县,光泽
县.【
广平林氏】开基祖林迪,行十万,赠大总戎,北宋初年从仙游
县石壁潭迁入广平大泽。林迪自入迁后,生七子,长眺传、次标、三卢、四邦、五晖、六苗、七第润。长二子并居福州,三东山,次子居富积,三子居万积大丰、下井、陈海、白石坑,四子寄居沙邑官庄,后支分三保及南山前召,五子居积村、大泽,六子居岩兜、龙池、陈山、泽坂、珍山等处,七子居福州又分南阳。
林迪派下各支祖:四五都富上坊林一千,四五都坡兜坊林七四,四六都龙溪坊林高三,四六都彭床坊林定七,四四都珍山坊林三十二,四四都龙逢场林旺七,南坑头林喜二,汤头林振满,竹坪林十六,田头林万九,北门林进侯,小黄坑子林郁公,四六都鉴村林德宇。三九都三保(现建设镇)始祖林千一。
【武陵林氏】开基祖林廿六,为闽林十七世第九牧林既后裔。林既迁仙游县,裔孙林五(闽林廿五世)于北宋(1048年)由仙游县柘山迁入尤溪卅三四都溪柄下坑(今大田县石牌镇长溪村下坑),裔孙林廿六(闽林廿八世)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迁入武陵乡桃溪村水尾潘山垅。林廿六儿子千五、千六因牛夜不归宿寻至桃溪村墓林弯,见形局佳胜,遂于1195年在墓林弯创建西河祠堂。后裔主要分布武陵乡的桃溪、百束、武陵、红君等村。
【林兜林氏】林二公于隋唐之际自仙游大圳避难迁于大岳之坷坑,当始至时,茂林四塞,荒野寂寞,自高才向岳踏十里无人之境,创业之艰辛可想而知。迨五代末,高祖廿一公有拓恢之志,一日,寻牛至此林兜,见其笔峰高峙,东有清泉湧出,而牛每来则偃然而卧,蟠然而息,有住其耶,乃别弟廿二公,于炎宋建隆间欣然构楼而居之,公生二女三男,初生一女,招叶公入赘,又生三男,分三房,长房绝,二三房传续至今,最后生一女,招郑姓入赘。后裔称建华堂为祖楼,原与叶氏共之,至明永乐一炬,千里荆剌,野树蜩螗,至于嘉靖壬戌,叶氏零落,林姓乃命工匠而重建。建华堂,其后裔分迁三十一都黄龙山、上燕坑、四十七都山均洋、二房亦有迁之四十都汤头等处,成为大田林姓一支重要支系。
【
西燕林氏】湖美乡西燕村林氏始祖林辛二于大元年间从仙游大圳开基江山保西头乡(现湖美乡西燕村),现传25代。裔孙林天南、林益登等传衍甲兜乡(现文江乡温厝村甲兜自然村。)
【
珠宝山林氏】均溪镇温镇珠宝山林氏始祖林安六,祖源同属九牧林藻公次子成公之后,披公八世孙林炳迁仙游高坂大圳,十世孙林真迁
泉州南巷,十一世林肇于宋建隆三年避张汉思乱自泉州入德化梅洋乡地名箭竹坂(现尤溪界),十七世林恺珊迁德化登第乡,廿四世孙林安六于明朝初年迁珠宝山。
【
大合林氏】林立谚约于清末民初从永泰迁入太华镇大合村。
【
大墘林氏】林真棕约于1924从德化
县美湖乡开基济阳乡大墘村,建壹鹏堂。
【
桃源林氏】林祖太于民国29(公元1940年)从永春达埔迁入桃源。分 布
林姓为
大田县第二大姓,人口超44000人,分布于
大田县13个乡镇50余个村。其中:
吴山乡:梓溪、阳春、东埔。
济阳乡:国庆、大墘。
谢洋乡:谢洋、怀德、坑口、科里、珍山、和春、碧山、仕福、草垄崎、三角尾、焦坂。(全乡95%男丁人口为梓溪林)
均溪镇:红星、玉田、太山崎、珠宝山。
太华镇:小华、黄坑。
建设镇:建设、建强、建民、香浮。
广平镇:广平、甲头。
奇韬镇:龙溪。
武陵乡:武陵、红君、桃溪、百束、大石。
桃源镇:乾元、广汤、桃源、桥山。东风农场的三门村、桂洋村、乾元村。
文江乡:文江、典坑、光明、后洋、山芹、龙门。
梅山乡:金阳。
湖美乡:前进、林兜、汉口。
前坪乡:吉坑、黄龙、山川、湖坪、上地、下地。
外迁永春、福鼎、龙岩、安溪,永安及台湾等地。
福建大田林氏祠堂
【
县城和敬祠】和许多
姓氏一样,林姓于清同治年间也在城内建有
林氏宗祠,据清同治十年辛未岁贡士林腾蛟作《林族大宗和敬祠祭簿序》:“……清同治八年己巳冬十月初五吉辰,父老齐登绅衿咸集,恭崇我闽林始祖考禄公郡王妣孔氏夫人神主奠安正中上龛,灵承於各户率祖攸行,香进以列祊孝孙有庆,萃一十有二户众孙,奉一十二座神主,安镇次三龛位,蔼然爱若见忾,若闻欣逢筮卜良晨……”。
时清朝同治十三年,林氏裔孙孝廉林芝荣跋《田邑林氏大宗祠和敬堂跋》云:“……吾族林自禄公筮仕入闽,厥后孙支蕃衍,即散处田阳者,只各营其家庙,岁时私荐,从无一人知报本于所自出之祖,岁己巳,武陵里嗣孙武举林清藻、台石街文庠林骥、炉山太学生林文焕慨然特发其敬宗收族之念,遂和集阖邑同宗之人,营建大宗,众皆踊跃,大户捐钱二百余千,中户百余千,下户数十千,共获缘钱一千百余串,适岭兜乡有己祠,在
县衙左腋尾,堂基卑湿,栋宇朽坏,愿公诸众,凭众改建,崇祀禄公……”。
林氏和敬堂位于
县衙大门东边,进深十丈九尺,东西宽四丈四尺六寸,前堂一厅四房,书院两边各二房,中堂一厅,下四房,上四房,后书院下四房,上二房,后楼下一厅四房,上一厅二房,通共二十八房。
中堂正龛排列三行,顶行特祀林氏始祖禄公神主,下二行排列支祖神主,堂左隅设一几,奉祀本堂福德正神,约许仕宦衣冠者配祀,堂右隅另设一几,约许功高德盛者配祀,后楼厅崇祀关圣夫子、文昌帝君、大魁夫子等三神圣像。和敬堂共祀十二户神主:正中排列始祖敕封晋安郡王开闽林始祖林禄公神主暨一品夫人妣孔氏神主。
【
武陵西河祠】位于武陵乡桃溪村,坐向,化牛形,始建于宋代,闽西北特委遗址,1990年列为
大田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
梓溪禅林祠】位于梓溪村水尾,四面群山环绕,溪流蜿蜒,溪中凸起小山包,林姓先祖在该山建祠堂,形似仙人撒网形,1981年重建。详情请看:
http://lin.bigan.cn/thread-60-1-1.html
【
谢洋奉先堂】位于谢洋乡小珍山村,始建于宋嘉熙(1237—1240年)年间,历代都有修缮。
【
谢洋龟山堂】位于谢洋乡谢洋村,约建于明代宣德、正统年间,形似龟形,故名龟山堂,坐寅向申,2006年重建。安溪福鼎举人林露深撰有对联:恍乎鲁国名山族聚端惟正;依然谢家宝树材涤自桂芳。龟鹤呈奇徵久远;山川毓秀蔚人文。
【
建设厚埔祠】位于建设镇建设村,南宋末年始建,化牛形,坐酉向卯兼兼乙辛,后裔己传26世,祠前左右各植有樟树一棵,数百年来己成巨樟,守望着林氏历代沧桑。
炉下坪
西河堂:坐北朝南,建造年代不可考,清时多次重修,现保存完整。
山门龙庄祠,位于东风农场山门村,坐壬向丙,美女献花形,占地900多平方米。
乾元龙兴祠,位于东风农场乾元村,坐北朝南,鲤鱼形,占地180平方米。
【
阳春普照堂】位于吴山乡阳春村,坐癸丁壬丙向,占地二百五十平方米..原为佛祖寺庙址,林姓进住后约于明朝初年翻建为宗祠.左厅.中厅奉佛殿.右厅立宗祖厅堂.原建筑雕樑画栋,精雕细刻,镏金大漆,宏伟壮观.于一九七三年被毀,一九七六年复建,今拟复原防古重建之中.原寺宇建造何年代无可考.现存屋后千年红豆杉,沧老枫树为历史写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