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山东

华文国学

“商人”的来历,王亥是华商始祖

商部族先人”契”的六世孙”王亥”为华商始祖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河南商丘是商部族的发祥地、华裔商人的起源地和中国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建国地。“三商之源”的文化资源在历史典籍中沉睡得太久太久,当我们深入挖掘,让它从历史典籍中喷薄而出,我们惊讶地发现,商丘这块由中华母亲河黄河冲刷沉淀的肥沃土地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古代文明,尤其是其中的商文化内涵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 穿越时空隧道,博大精深的三商文化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历史画卷。 玄鸟生商 商部族起源留下美丽传说 大约距今4500年以前,三皇五帝中第三个帝王名叫”帝喾“。帝喾自幼聪慧过人,15岁便参与治理天下,后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领部落8个,执政后游察四方,向百姓普施恩德,并以仁德、信义和勤劳施教人民,各部落和睦友好。 一个温暖的春日,艳阳高照,帝喾的次妃带着两个爱女到河边洗浴。大女儿名叫简狄,二女儿名叫建疵。这条河叫玄丘。两人一下水,就尽情地嬉戏起来。帝妃有娀氏看着两个女儿玩得那么开心,实在不忍心打断她们,就坐在一边的沙滩上静静地等候着。 两个女孩开心地游戏着,笑声响彻晴空,直飞云霄。这时,突然有两只玄鸟飞来,也落到河边上戏水。玄鸟时飞时落。两个女孩一看飞来了玄鸟,就停止了“水战”,目不转睛地盯着上下翻飞的玄鸟。玄鸟停落在沙滩上蹦着、跳着,但等她们一走近,哗啦一下子又飞走了,简狄姐妹俩一连几次都没有抓着,伤心不已。有娀氏低下头去,突然发现脚边沙滩上玄鸟遗落了一只圆圆的鸟卵!有娀氏拿在手里,仔细观看着。一见母亲发现了稀罕物,姐妹俩又兴致勃勃地围了过来。妹妹建疵伸手接过去,拿在手里把玩着。简狄看着妹妹玩,心里痒痒,于是,她又从妹妹手里抢了过来。简狄抢到鸟卵,拿起就跑。妹妹一看姐姐跑了,就高声喊道:“姐姐,别跑!小心别弄破了!”简狄一边跑,一边把鸟卵含在嘴里,一不小心,脚下绊了一跤,险些摔倒,一定神,这才发现,嘴里那只鸟卵竟给吞下去了! 简狄吞下鸟卵,心里一直惴惴不安。母亲就安慰她说:“没事的,孩子,过一段就会好起来的。”过了一段日子,简狄竟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就给他取名叫“契”。这个“契”,后来就成了商族人的祖先。从此,商族人一直把玄鸟作为他们崇拜的图腾。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这是《史记·殷本纪》记载的关于商部族起源的一个美丽传说。在《诗经》、《楚辞》、《吕氏春秋》等很多史书中都有简狄因为吞下玄鸟的卵而生下契的记载。商族人的祖先真的是天神让玄鸟降下,以致简狄怀孕而诞生的吗?这只是人们对自身产生的一种朴素解释罢了。就像在西方宗教里,圣母玛利亚受孕于天神而生下耶稣一样。不管怎么说,这总是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美丽故事。玄鸟生商不仅源于古典文献的传说,反映可靠历史的甲骨卜辞也有类似记载,在甲骨文中,“商”字上像鸟冠,下像穴居,意思是穴居的商人以玄鸟为图腾,并把商作为自己的族名。 商业始祖———王亥。刘忠 摄 王亥(?-前1972年),契之后,商民族的第七任首领,曹之孙,冥之子,子恒之兄,子上甲之伯父,孔子之第三十七世祖,庙号商高祖。王亥发明了牛车,驯服牛用以挽车,王亥驯马。史书上所记载的“立皂牢,服马牛,以为民利” 王亥经商 中国商业之源从此延绵流传 时光如梭,过了数百年,商部族先人”契”的六世孙”王亥”在众星捧月中问世了。人们把聪慧、勇敢、富裕等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他,希望他长大成人后能光耀门庭,生活衣食无忧。上天真是有意点拨,王亥不仅开创了中国商业之源,而且为以后商部族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王亥出身于王室,生活比起周边伙伴更为殷实,家有耕牛数头,族人朝拜送来的布帛、栗、黍等享用不尽。生活富裕的王亥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突发奇想,要到外边的世界看一看,看有没有更新奇的东西。王亥亲自驯牛,并让人制作了木车,用牛拉木车,车上再满满放上帛粟等货物。就这样,王亥和儿时的伙伴一起,走出了自己的家园,踏过无人涉足的林间阡陌,趟过纵横交错的沟沟河河,来到了相距甚远、从无往来的其他部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同的生活习俗、别样的生产生活用品让王亥和他的伙伴们大开眼界。他们拿出自己带来的牛羊帛粟,去交换心仪的爱物。而王亥带来的物品同样令所到部落的人眼界大开。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这样写道:“传说相士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就是驯养牛马,作为运载的工具……在各部落之间进行贸易。” 王亥以物易物,受到族人的热情拥戴,使家族势力更加昌盛,这也使王亥更加坚定了经商的决心。于是,王亥频繁地与四周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商业贸易活动,甚至从现在的河南东部商丘走到了河北中部易水一带。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还说到,王亥到了有易氏的部落(今河北易水)一带后,“有易氏夺取了王亥的牛,杀死王亥。”对此史书也多有记载,如《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有“有易杀王亥,取仆牛”;《竹书纪年》记载“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王亥所带物品太丰盛了,怎能不遭人眼红;王亥所在的商部落太强盛了,怎能不遭其他部落忌妒。王亥在易水被有易氏部落之君绵臣杀害了。另据古籍记载,王亥的儿子上甲微为报父仇,起兵灭了有易氏,商人的势力由此扩展到易水流域,并把商人的经商传统带到更远的地方。以至于,王亥的七世孙商汤靠经商而兴盛起来的部族实力一举推翻了夏朝。 […]

华文国学

林乐志:殷商子姓派生185个姓氏姓源解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是中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自天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概述:分”契”建商族后,子姓派生出的姓氏有:子、契、契(音薛)、阏、相、商丘、瓦、四、改、茶、荼、卨、商、空桐、空同、目夷等16姓; 成汤建商朝后子姓派生出的姓氏有:汤、祖、武、苑、苑庚、曼、邓、邓侯、沃、殿、殷、乙、孔、甲、屠、稚、萧、长勺、尾勺、繁、樊,锜、 陶、施、饥、终葵、索、梅、梅伯、黎、整、权、瞿、於、自、枚、铁、莱、来、(牛力)、旄、北殷、太师、堂阳、鲜虞、斗耆等48姓; 商亡后太丁后裔派生出的姓氏有:林、王、孙、比、王子、柴、李、箕、鲜、鲜于、郭、禄、邶、背、宋、微、衍、朔、戎胥、戴、乐、 衎、祝其、皇甫、皇、华、督、司城、还、老、老成、考成、老男、向、鱼、目、 左师、右师、右、恒、花、子荡、钟离、钟、穆、边、 戎、牛、谈、时、邹、宗、冀、黑、据、锐、兑、教、政、正、合、圣、怀、(而彡)、辽、寮、朝、晁、买、伉、亢、成、沙、已、尾、罔、 省、坎、木、木门、 右归、白马、墨夷、墨台、及木、干献、王父、并官、不夷、不更、不第、不茅、三伉、孔父、子奢、禇师、禇、事父、 艾岁、御鱼、鱼孙、季老、季老男、臣辰经、荡、墨、台、酁、舍、近、几、宜、石弟、即利、中 野、桐门、屠三、围龟、空相、虺、雒等121姓   传说商族是高辛氏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 舜时,商族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契。后来商人把他称作“玄王”,作为始祖,并编出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颂歌来赞美他(《诗经·商颂·玄鸟》)。太康失国时,契的孙子相土开始向东方发展,《诗经》上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到夏朝中期,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发展。到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国语·周语下》说:“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其后裔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称之,或者“殷商”并称。 契,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握教化,居于商(今商丘),是商族的祖先。辞海载“契母吞燕卵而生契,故曰子氏。”这就是子氏来历。 汤即天乙,姓氏为“子”,甲骨文称大乙,后世习惯上称之为成汤。 微子,名启(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商王帝乙之长子,纣王庶兄。初封于微地(今山东省梁山西北一带),后世因之称为微子启(或微子开)。 为周代宋国的始祖。 太丁,商朝第30任国王,亦作文丁,姓子名托。商王武乙之子,于公元前1112年即位,卒于公元前1102年,共在位11年。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为人残暴,且好色无比。被周所灭。纣王自焚而死。

华文国学

海外华人带来姓氏寻根热

从“珠玑古巷”到“中华姓氏寻根园”,中国不少地方出现姓氏寻根热潮,许多地方纷纷建设姓氏文化园,举办拜祖寻根活动,并且开发姓氏文化产品—— 姓氏寻根热。

华文国学

姓氏文化:百家姓之郡望、堂号、堂联

姓氏文化:中国百家姓之郡望、堂号、堂联 郡望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钦定四库全书·重编琼台藁·卷十》收录的明代大学士丘濬公所作的《贵溪丘氏族谱序》说:“自唐人著郡望,而以河南望,丘良以襄公父子之显融故也。”旧唐书说丘和、丘行恭父子二人死后均“谥曰襄”,故“襄公父子”就是指丘和、丘行恭父子。可见,唐朝时河南郡的名门望族有丘和家族。再如西河林氏,弘农杨氏,清河张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吴兴姚氏等也是地望的代表性姓氏。

华文国学

中国各省市姓氏排行榜前10位排名

此前林氏宗亲网介绍了华族百家姓姓氏来源与中国百家姓排行榜百强与排名靠前三百的姓氏名单(详见http://www.bigan.cn/guoxue/sino_17.html)。此文介绍全国各省市姓氏排名前10位: (一)广东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李、黄、张、梁、林、刘、吴、罗、杨。 (二)海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王、李、吴、符、林、黄、张、周、郑。 (三)重庆市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张、陈、刘、王、杨、周、黄、罗、唐。 (四)山东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孙、赵、杨、陈、徐、马。 (五)福建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林、黄、张、吴、李、王、郑、刘、杨。 (六)浙江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王、林、张、李、叶、郑、吴、徐、刘。 (七)江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刘、李、陈、张、黄、王、吴、周、胡、徐。 (八)内蒙古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杨、郭、孙、高、陈。 (九)湖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刘、陈、张、王、周、黄、杨、唐、罗。 (十)河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华文国学

姓氏来源,中国百家姓姓氏排名

华族百家姓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华族非常重视血统渊源。家家有族谱,最早可追溯到四千年前黄帝时代。 黄帝有子女廿五人,分封十二个姓氏,后代子孙,播迁不同地区,因地改氏,而演化出数千个姓氏。 殷、商时代,女子称姓,男子称氏。那是母系制度的时代;每个家庭以母为主。到了周朝,男子亦称姓。这时社会转入父系制度时代;战国时姓氏通用,统一起来,以至于今。 据《万姓谱》载:单姓三千零三十八个,复姓一千六百十九个。正在复姓中,有三字姓六十六个,四字姓两个。 北宋初年,吴越国王钱 时代所编之《百家姓》,收录了五百 六十姓,其中单姓四百六十个,复姓六十个。当时宋朝皇帝姓赵, 故以赵为首姓;吴越国王姓钱,故以钱为次姓。再以王亲国戚关系, 依次排列而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之句子。四字 一句,易读易诵;一千多年来,成为塾学村童必读之书,流传最广。 宋代莆田人郑樵所著《通志》,收录了二千一百一十七姓。元 代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则收录了三千七百三十六姓。明代吴 沈所著《千家姓》收录了一千九百六十八姓。 《中国人名大辞典》则集有四千一百二十九姓,其中单姓二千 二百八十八个,复姓一千六百八十九个,三字姓一百四十三个,四 字姓七个,五字姓两个。 现代姓氏调查后的排列顺序,快看看您的姓氏排第几

林氏名人

林氏仕籍续考 –台湾雾峰林氏家谱

林氏仕籍续考 –摘自台湾雾峰林氏家谱 旧谱仕籍考,自周至东晋禄公;其后南北诸林均无续之者,寧非憾事!今自东晋景公始,录至清季;南渡以来之人物,略见於此。吾宗中,他日有谱学专家发扬光大,为力尚多,企予望之。幼春谨识。 景公、字明彻,晋咸和五年,授通直郎;从朱宝平南有功,加授镇威將军、散骑常侍,封桂阳郡平南侯。 缓公、字义和,晋永和中,从桓温伐蜀,破姚襄,累迁散骑常侍,封桂阳郡南平开国侯。 格公、字世標,晋寧康元年,授郎中令。 靖之公、字居广,宋景平元年;授雄战將军,改建阳令。 遂之公、字孟成,晋太元十二年,由郡三礼任主薄,迁东莞郡南海县令。 遯民公、字廷隱,五季宋元嘉三年,任郡功曹,转给事中。 玉珍公、字世宝,五季宋大明元年,补功曹。 元次公、字有仲、一字子聪,仕梁,任建安县令。 茂公、字汝盛,隋开皇三年,任右丞公;由晋江迁北螺村,为九牧闕下祖。 孝宝公、字宗珍,周武成二年,补国子祭酒;隋开皇六年,转河南县令,迁泉州刺史。 文济公、字季悦,隋时,任为洛州刺史;迁侍御史,安抚洛州、广州等处。 都公、字帝举、一字允平,隋任建安郡常侍参军。 玄泰公、字履贞,唐永昌元年,举茂才,策对第三名;拜內校文章博士,迁瀛州剌史。 万宠公、字圣公,唐开元八年,明经及第,授新安郡文学,累迁长史、饶州太守,改高平郡诸军事行高平太守。 韜公、字茂復,唐天宝三年,諫议大夫,迁礼部侍郎。 披公、字茂彦,唐莆田人。(「续书一览」即记李棲筠荐授太子詹事;子九人,俱为刺史,號九林)。 昌公、字茂吉,唐披公之弟也:篤学力行。隱居不仕。以子萍贵,赠中宪大夫。

林氏名人

部分福建泉州古代林氏名人

林禄、林披、林伋、林鹏抟、林模、林驽、林悦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林滂、林焌、林一桂、林朝阳(字罴章,谥桐轩)、林湜、林九如、林道、林云程(字登卿,号震西)、林炳、林外(字岂尘,号肇殷)、林知(字子默)、林来鹏(字思奋,号思膺)、林鹤年(字氅云)、林翀鹤(字佑安)、林骚(字叔潜,号醒我)、林文斗 、林洪(字龙发,号可山)、林希元(字懋贞,号次崖)、林日胜、林文彬(字质夫,号显斋)、林兴珠(原名进周,字而梁)、林俊(字士孝,号万青)、林贤(字克希,号尊一)、林春庆(谱名章木苔,字赠孝,号佩玉)、林元品(又名文濬)、林易庵、林宗臣(字景何)、林钎(字实甫,号鹤胎)、林欲楫(字仕济,号季翀,别号平庵)、林欲栋(字世隆,号翀汉)、林孕昌(允昌、胤昌,字为磬,号素庵)、林学曾(字志唯,号省庵)、林楠(又名林中楠)、林昭庆(字显之,又名庆禅师)、林八郎(名福龙)、林仲虎(字景瞻,号定窗) 林禄 闽林始祖。晋安郡王。 林披 林禄十六世孙,唐朝太子瞻事。生有九子,都在唐·贞元年间先后登科同为刺史,号称九牧。 林伋 生卒未详。北宋·兴化进士,晋江县尉,遂家泉州新门外笋江畔(霞州)。为宋九牧林泉州始祖,其后裔霞州林氏兄弟九人,俱任知州之职,世称“宋九牧”。与莆田“唐九牧”并誉。 林鹏抟 明末德化县桂阳乡桂阳村太平寨人。中举后官至山东武定州正堂,廉正爱民,深孚众望。回乡后在桂阳乡址太平寨下建厝,后人据此称桂阳乡政府所在地为“官厅洋”。 林模 清初德化县桂阳乡桂阳村太平寨人。太平寨头名进士,由康熙帝殿试钦点。曾协修《德化县志》,并率族人据寨抵御外患。后任湖广兴宁知县、广东普宁知县,体恤民疾,兴利除弊,民呼“青天”。 林驽 明·泉州人,李贽的二世祖(林李同宗)。自泉发航突鲁谟厮(或译火鲁没思)经商,后娶波斯女为妻,双双返国偕老,卒葬于泉。 林悦 林禄后裔,北宋侍御史。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乞归故里祭扫祖坟,宋仁宗调阅林氏宗谱后,在谱首御书“忠孝”二字,矜(金字旁)以御宝,并赠诗二首,“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永春县蓬壶镇美山村林氏宗祠乃有忠孝堂之誉。 林嗣环 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 (一)

林氏名人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号竣村老人,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林则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1785年8月30日出生,清嘉庆三年(1798年)十四岁参加县试,考中秀才,就学鳌峰书院。与本城朱紫坊名儒、前河南永城知县郑大谟的长女郑淑卿订婚。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道光三年(1823年),由江南淮海道升任江苏按察使,廉明办案,倡捐赈灾。翌年,署江苏布政使。道光七年(1827年),任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道光十年、十一年(1830、1831年),相继调任湖北、河南、江宁三省布政使,在兴修水利、救灾办赈、整顿吏治等方面多有兴革,升任河东河道总督。道光十二年(1832年),擢江苏巡抚,曾两度署理两江总督,处理钱漕、灾赈、水利、盐政、货币等实际问题,博得百姓爱戴。 嘉庆九年(1804)林则徐中举。十一年(1806)林则徐赴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次年应福建巡抚张师诚招入幕府。十六年(1811)中进士,选庶吉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后历任编修、协修等京官,两度外放江西、云南乡试考官。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 道光十年(1830)林则徐任湖北、河南布政使,次年升任河东河道总督,其间,不辞劳苦,不避怨嫌,积极铲除弊端,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曾奉命驱逐在吴淞口外刺探情报的英国胡夏米商船,又协助两江总督陶澍,采取许多利国便民的经济改革措施。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不顾朝廷斥责,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疏浚白茆、刘河、徒阳运河等河道。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这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五年和十六年(1836),两署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积极推行淮北“票盐”制度。 道光十七年(1837),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当时时鸦片已成为危及中国国计民生的严重弊害。十八年(1837),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九月应召进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林则徐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索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七月因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此时他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留粤备查问。但仍奔走察看要隘,筹募壮勇守卫广州,反对钦差大臣琦善畏敌求和。继而向主持粤战的奕山上防御建议,不被采纳。 道光二十一年(1841)林则徐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在浙积极筹议战守,提供炮书,帮助研制新式炮车和车轮战船。五月道光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从重惩处,充军伊犁。途经镇江,授老友魏源以《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嘱撰《海国图志》。旋因黄河在河南开封祥符决口,酿成水患,奉旨往河南黄河工地治河,工竣仍戍伊犁。 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则徐抵伊犁。他协助办理垦务,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三万里,所至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十月抱病起程,1850年11月22日病逝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闻讯挽联对林则徐一生人品和功绩,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所遗奏稿、公牍、日记、书札等辑为《林则徐集》。   美国林则徐铜像由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于一九九七年,树立在纽约市华埠中心,东百老汇街的前端。 铜像由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维汜教授所设计,高3.2米,头戴清朝官帽,身穿一品官服,取站立姿态,背着双手,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表达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睁眼看世界的胸襟气概。这是毅力于西方世界的第一尊世界禁毒先驱的铜像。  黄克锵先生向设计者李维汜教授赠牌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铜像碑文 (前) 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1785-1850) 林则徐,字少穆,一七八五年八月三十日诞生放中国福建省侯宫县(今福州市)。家境清寒,父亲宾日先生是个品行超卓的私塾老师;母亲陈氏带领女儿们针线不离手,帮助家计。则徐四岁即跟随父亲早出晚归,开始启蒙读书、立品成才的人生道路。 林则徐十三岁府试冠军,列名秀才第一;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七岁成进士,选入翰林院。历任典试官、监察御史、按察使、布政使,爱才擢才、兴利除弊。特别在水利方面,政绩显著。声望日隆,晋升封疆所寄的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要职。 林则徐是十九世纪开眼看世界的中国卓识人物佼佼者,深知英国对华鸦片贸易“谋财害命”性质,力主严禁。一八三八年冬遵旨入觐北京,八日间清室皇帝接连召见八次,授钦差大臣衔,南下广东主理禁止鸦片事宜。抵达广州后,林则徐雷厉风行,坚决从事。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开始,将勒令英国毒品贩子缴出的鸦片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斤,在广东虎门公开销废,轰动国际。林则徐是世界反毒、禁毒先驱。 英国人因鸦片贸易对中国发动的可耻战争,在广东和福建华南沿海遭到林则徐和当地人民坚决反抗,可是其海盗式威胁却在北京门户的津沽港口得逞。一八四零年,开始了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和发愤图强。在这历史新一页中,林则徐的英名永垂不朽,一直激励着后来人。 (后)美国纽约林公则徐铜像铭

林氏名人

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林森,原名天波,字长仁,号子超。晚年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虎洞老樵、啸余庐主人。清同治七年正月十八日(1868年2月11日)出生于今闽侯县祥谦镇凤港村。(为随闽王王审知由河南固始入闽的林穆公的陶江尚干林氏后裔,林森曾在尚干林氏宗祠,曾亲撰刻联曰:“受氏始周家,历秦汉晋唐,以迄明清,看累代称帝称王,庙祀几如林县远;发祥由陶水,从鲁齐河洛,迨迁闽越,溯上世自南自北,族居传至干官兴。”并续撰字辈“增进民权、致治大同”。) 光绪三年(1877年)入教会办的培元学校读书,光绪七年进鹤岭英华书院,光绪九年考取台湾中西学堂电科,光绪十二年毕业后到台北电报局工作。光绪十七年,与邻村郑氏女结婚,婚后3天即赴台湾。光绪十九年郑氏病故,林森誓不再娶,无子嗣。 光绪二十一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林森参加义军抗日,失败后返回福州,入母校英华书院任教。光绪二十四年,林森再度赴台湾,正式加入兴中会,并考取台南地方法院嘉义支部通译。他联络岛上爱国志士,进行反清抗日活动,因日本当局侦捕,于翌年返回福州。 光绪二十八年,他考入上海海关工作。次年春,与林述庆等发起组织旅沪福建学生会,林森任会长。光绪三十一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林森率全体会员加入,并在福州设立分会,创办福州阅报社。 宣统元年(1909年),林森由上海调往江西九江海关工作,他设立浔阳阅书报社宣传革命,还着手创办商团,举办军事训练班,进行联络新军的工作,为武装反清作准备。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为响应武昌起义,林森与驻九江的新军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举行秘密谈判,劝其参加革命军,马氏见清廷大势已去,遂决定于九月初二(10月23日)夜10时鸣炮起义。九江兵不血刃,宣告光复,公推马毓宝为九江都督,林森为民政部长,通电全国。这时,清军反扑,汉口失守。林森亲率敢死队及粮、钱、枪枝弹药增援武昌,又回九江与吴铁城、李烈钧等革命党人策动长江海军舰队举义,继而主持军事会议,分兵增援武汉、安庆,派员驰赴镇江,支援新军第九镇第十八协营官林述庆起义。九月十七日(11月7日)镇江光复,进而攻取南京。在稳定辛亥革命大局中,林森功勋卓著,孙中山赞扬说:“武昌首义,九江最早响应,鼎力支援,使革命得以顺利发展,如此之功,吾人佩甚!”同年年底,他代表江西参加沪宁会议,制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民国元年(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林森被选为议长,他亲自主持制订《临时约法》,极力拥护孙中山的各项主张。4月28、29日,林森以议长身份删除袁世凯有损国格的致词,并制止袁氏佩剑至参议院。不久,临时参议院迁往北京,林森辞去议长职务,回福建组织国民党福建支部。 民国2年4月,林森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国会,被选为参议院全院委员长。7月,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爆发,林森在北京召开两院部分同志秘密会议,决定一部分国民党议员离京南下,其余在林森领导下继续留在国会进行反袁斗争。6月间,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被袁暗杀。林森主持追悼会,并通过国会严令追查凶手。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东渡日本,袁被选为正式总统。11月,袁下令解散国民党,国会随之停止活动,林森于12月赴日。 民国3年初,林森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随即离开日本前往美洲,开展筹饷及党务活动。后赴旧金山任国民党美洲总支部副支部长。不久,奉命设立筹饷局,任委员长。7月,美洲讨袁筹饷局改称民国维持会,推林森为会长。同年冬,林森当选为国民党美洲总支部正支部长。民国4年7月,总支部在旧金山召开全美各埠国民党恳亲会,在他主持下,这次大会成为海外华侨联络感情、扩大革命影响的盛会。时值国内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武装斗争蜂起之时,林森在美洲组织华侨敢死队,派遣他们回国参加反袁斗争。林森担任国民党旧金山总支部长三年,成绩显著,特别是先后募集一百多万日元交给孙中山,被孙中山誉为“领袖支部。” 民国5年6月,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恢复国会。7月,林森离美返国,赴北京参加复开的国会。9月,林森与张继等组织宪政商榷会,任议事科正主任。年底,商榷会中激进派组成的丙辰俱乐部与韬园俱乐部合组为民友社。 民国6年6月,黎元洪解散国会。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护法,林森和一部分议员响应孙中山号召,聚集广州。8月,在广州举行非常国会,选孙中山为护法军政府大元帅,林森任大元帅府外交部长,并赴新加坡等地募集经费。民国7年5月,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孙被迫离粤赴沪,林森是拥护孙中山的少数议员之一。10月,非常国会选举他为参议院院长,并兼宪法会议议长。民国8年,林森主持重修黄花岗烈士墓,编纂《黄花碧血集》。 民国9年春,桂系军阀停发国会维持费,广州非常国会无法开会,林森等议员离粤赴沪。11月,援闽粤军回粤,驱走桂系军阀,孙中山及国会议员相继回到广州。民国10年1月,非常国会复会,推林森为议长。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林森代表国会向孙中山授印并致词。10月,孙中山启程前往桂林筹备北伐,林森留守广州,代行大总统职权。 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护法斗争遭到失败,林森回到福州。民国11年11月,林森经孙中山推荐,出任福建省长。此时,北京政府则委萨镇冰为福建省长,福建总司令王永泉等策动“倒林拥萨”,林森于民国12年2月辞职,退隐青芝寺。 同年2月,孙中山重回广州,被推为海陆军大元帅,林森被召回大本营任建设部长兼治河督办。 孙中山几经挫折,在困境中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决定实行国共合作。10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组成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改组国民党事宜。林森是该委员会九人成员之一。民国1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林森是大会主席团五人成员之一,在这次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海外部部长。 民国14年3月,孙中山病逝,林森赴北京主持祭葬事,负责踏勘南京陵地及总监修工作。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林森被选为常委。8月20日,廖仲恺被刺,林森通电要求缉拿凶手,组织特别法庭审理,他被指定为特庭首席检委。9月18日,他代表国民政府率国民外交代表团赴北京与段祺瑞政府继续谈判召开国民会议事宜。11月,在邹鲁、谢持的纠集下,林森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史称西山会议),林森是这次会议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多次担任会议主席,并被推举为西山会议派的中央常委兼海外部长。次年元旦,国民党“二中全会”召开,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邹、谢被开除党籍,林森等受警告处分。不久,林森赴南京主持中山陵建设。 民国16年4~7月,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9月,宁、汉、沪三方合流,在南京成立特别委员会,林森是委员之一。次年1月,林森被推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9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0月,就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民国18年1月,国民政府特任林森为侨务委员会委员长,3月,在国民党三中全会上被选为监察委员。 民国20年2月,林森赴菲、澳、美、英、德、法诸国慰问侨胞并视察党务。3月,他还在国外,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选他为立法院院长。4月,国民党中央4名监委通电弹劾蒋介石,林森虽在国外,也列名其中。 民国20年12月,蒋介石下野,林森被推为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国民党召开四届一中全会,选举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并确定主席为国家元首,不负实际政治责任。林森于次年元旦就职。此后,国民政府虽多次改组,林森一直担任国府主席至其病逝。 “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林森主持召开国难会议,强烈抗议日本承认伪“满洲国”。在民国24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林森被推选为常务监察委员。西安事变发生时,林森代理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明确表示“讨伐令不可下”,力主和平解决,且认为“张学良部队是爱国的”。事变和平解决后,他于翌年1月4日、2月18日,以主席名义连下赦免令、复权令,但蒋介石拒不执行,仍长期幽禁张学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