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名人

天上圣母妈祖

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其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湄洲妈祖祖庙,尊称湄洲祖庙.历朝历代皇家赐昭增建,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在文革期间被损毁殆尽,改革开放后,在全球各地信众的支援下,重建起了妈祖庙. 澳门的英文Macau就是妈祖的简称。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约1700万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 妈祖为福建九牧林氏六房林蕴后裔,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全世界5000多座妈祖庙,妈祖信众达 2.5 亿人之多,几乎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妈祖宫,都信奉妈祖,妈祖成了90%海外华人的共同信仰。据统计妈祖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其中妈祖灵签每年吸引数百万信众前来. 海上女神的信仰: 自宋以来直至清代,海神妈祖成了三大由国家祭典春秋二祭的神明(黄帝、孔子和妈祖)由历代国家祭祀的中国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妈祖宫为核心,形成庞大的妈祖宫群,有一亿多妈祖信徒。台湾信徒,占台湾人口的 70% 以上。新加坡的妈祖信徒占总人口数的 70%。香港和澳门的妈祖信徒达居民人口的 50% 以上,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占该国人口的重要比例而妈祖的信徒则占了华侨人口的 80% 以上。此外,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很大数量的华人,也都是以妈祖信仰为主要信仰。而在日本的华侨也是以妈祖信仰为主。而信众也居多是与海洋有关的,当之无愧地成为台湾及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共同信仰.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春秋二祭。参考有关资料择列如下:http://www.mz-mazu.org.cn/ 1、宋代14次: 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封灵惠夫人。 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封灵惠昭应夫人。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

林氏名人

开国元帅战神-林彪

开国元帅,战神林彪      林彪(1907~1971),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他于1923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只有十六岁。十八岁时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在这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北阀战争开始后,林彪奉命参战,北伐军打到武汉后,他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任排长。大革命失败之后,在血雨腥风的恶劣环境中,林彪选择了革命道路,他随本部参加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的队伍在南下途中失败,队伍多被打散。随后,林彪参加了湘南武装起义,并随着武装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成为中央苏区的开创者之一。 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林彪初任工农红军第四军的营长、团长,因指挥作战有方,提升很快,到1929年春,红四军主力转战于赣南、闽西时,升任第一纵队司令员。随着红军的发展和编制的扩大,1930年6月,林彪升任红军第四军军长,时年二十三岁。 林彪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下参加了中央红军的多次重大战役,在征战中其军事才能进步很快,到1932年3月,他升为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之一的第一军团总指挥,后来改称为军团长。林彪在指挥作战时,善于打突击。当一切布置停当,基本条件具备之后,就组织几股部队来个猛打猛冲,这种方式屡屡奏效。尤其是对于国民党的杂牌军和地主武装,因其战斗力不强,官兵贪生怕死,遇到力量较强的部队一冲就乱,一乱就败。所以,林彪的突袭战术经常得手。他本人也随着胜仗的增多名声渐大并迅速提升。他任军团总指挥时年仅二十五岁。 1938年3月2日,林彪率部行军途经山西隰县时,被阎锡山的晋绥军哨兵误伤。伤后护送延安休养治疗,冬天赴苏联就医,直到1942年初才回国。 在东北战场上,林彪较充分地显示出他的指挥才能。他总结出“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等战术原则。“一点两面”就是在进攻敌人时集中力量突破一点,得手之后迅速扩大战果,正面进攻与侧面迂回包围、分割、穿插相配合;“三三制”即每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至四人,进攻时以小组为单位,队形疏散可减少伤亡,容易聚拢便于形成战斗力;“三猛”即猛打、猛冲、猛追。林彪把复杂的战术问题用几个字简练地概括,好学好记,便于推广,这些战术原则,在东北野战军中推广很普通,应用也很广泛。 平津战役中最难打的是天津。林彪调集东北野战军的三十四万人,由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莅临天津统一指挥。1949年1月14日发起总攻,激战二十九小时,全歼天津守军十三万人,解放天津。切断了傅作义的南逃之路,经过政治争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宣告胜利结束。以伤亡三万九千人的代价,获取了消灭和改编敌军五十二万人的重大胜利。 在解放战争的五年征战中,林彪指挥大兵团作战,其战争规模最大时可集结数十万人。在数十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战斗中,由于谋划准确,决策果断,指挥得力,再加上因新式整军运动鼓舞起指战员的高昂士气,几乎是每战必胜。 长时期以来,中国历史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常常出现两个极端:对于需要歌颂的人物,往往强调他的功绩,而对于其缺点或者错误要么轻描淡写,要么一笔带过,甚至闭口不谈;而对于需要批判的人物,往往着重于他的阴暗面,对于他曾有过的贡献则少提或不提。 对于林彪,过去也有两个极端,在颠覆伦理道德文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对林彪歌功颂德、顶礼膜拜,以致朱毛会师成了毛林会师,以致遵义会议上林彪成了主角之一,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段时间,林彪又成了千古罪人,他的历史功绩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土地革命时期,林彪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战功累迁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成长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被誉为“战神林彪”。 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指挥了平型关战斗,歼敌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千余人,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林彪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夜之间“常胜将军”的美名传遍神州。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接连指挥辽沈决战、平津决战、渡江战略追击战和解决海南岛等规模巨大的战役,从东北到南疆,林彪和他的四野所向披靡,令国军闻风丧胆。   其后资料争议较大,疑点众多,成王败寇,故本网站保留沉默的权力!期望中国早日民主,林彪元帅能早日归国,落叶归根!

林氏名人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号竣村老人,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林则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1785年8月30日出生,清嘉庆三年(1798年)十四岁参加县试,考中秀才,就学鳌峰书院。与本城朱紫坊名儒、前河南永城知县郑大谟的长女郑淑卿订婚。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道光三年(1823年),由江南淮海道升任江苏按察使,廉明办案,倡捐赈灾。翌年,署江苏布政使。道光七年(1827年),任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道光十年、十一年(1830、1831年),相继调任湖北、河南、江宁三省布政使,在兴修水利、救灾办赈、整顿吏治等方面多有兴革,升任河东河道总督。道光十二年(1832年),擢江苏巡抚,曾两度署理两江总督,处理钱漕、灾赈、水利、盐政、货币等实际问题,博得百姓爱戴。 嘉庆九年(1804)林则徐中举。十一年(1806)林则徐赴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次年应福建巡抚张师诚招入幕府。十六年(1811)中进士,选庶吉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后历任编修、协修等京官,两度外放江西、云南乡试考官。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 道光十年(1830)林则徐任湖北、河南布政使,次年升任河东河道总督,其间,不辞劳苦,不避怨嫌,积极铲除弊端,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曾奉命驱逐在吴淞口外刺探情报的英国胡夏米商船,又协助两江总督陶澍,采取许多利国便民的经济改革措施。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不顾朝廷斥责,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疏浚白茆、刘河、徒阳运河等河道。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这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五年和十六年(1836),两署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积极推行淮北“票盐”制度。 道光十七年(1837),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当时时鸦片已成为危及中国国计民生的严重弊害。十八年(1837),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九月应召进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林则徐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索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七月因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此时他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留粤备查问。但仍奔走察看要隘,筹募壮勇守卫广州,反对钦差大臣琦善畏敌求和。继而向主持粤战的奕山上防御建议,不被采纳。 道光二十一年(1841)林则徐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在浙积极筹议战守,提供炮书,帮助研制新式炮车和车轮战船。五月道光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从重惩处,充军伊犁。途经镇江,授老友魏源以《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嘱撰《海国图志》。旋因黄河在河南开封祥符决口,酿成水患,奉旨往河南黄河工地治河,工竣仍戍伊犁。 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则徐抵伊犁。他协助办理垦务,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三万里,所至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十月抱病起程,1850年11月22日病逝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闻讯挽联对林则徐一生人品和功绩,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所遗奏稿、公牍、日记、书札等辑为《林则徐集》。   美国林则徐铜像由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于一九九七年,树立在纽约市华埠中心,东百老汇街的前端。 铜像由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维汜教授所设计,高3.2米,头戴清朝官帽,身穿一品官服,取站立姿态,背着双手,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表达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睁眼看世界的胸襟气概。这是毅力于西方世界的第一尊世界禁毒先驱的铜像。  黄克锵先生向设计者李维汜教授赠牌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铜像碑文 (前) 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1785-1850) 林则徐,字少穆,一七八五年八月三十日诞生放中国福建省侯宫县(今福州市)。家境清寒,父亲宾日先生是个品行超卓的私塾老师;母亲陈氏带领女儿们针线不离手,帮助家计。则徐四岁即跟随父亲早出晚归,开始启蒙读书、立品成才的人生道路。 林则徐十三岁府试冠军,列名秀才第一;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七岁成进士,选入翰林院。历任典试官、监察御史、按察使、布政使,爱才擢才、兴利除弊。特别在水利方面,政绩显著。声望日隆,晋升封疆所寄的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要职。 林则徐是十九世纪开眼看世界的中国卓识人物佼佼者,深知英国对华鸦片贸易“谋财害命”性质,力主严禁。一八三八年冬遵旨入觐北京,八日间清室皇帝接连召见八次,授钦差大臣衔,南下广东主理禁止鸦片事宜。抵达广州后,林则徐雷厉风行,坚决从事。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开始,将勒令英国毒品贩子缴出的鸦片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斤,在广东虎门公开销废,轰动国际。林则徐是世界反毒、禁毒先驱。 英国人因鸦片贸易对中国发动的可耻战争,在广东和福建华南沿海遭到林则徐和当地人民坚决反抗,可是其海盗式威胁却在北京门户的津沽港口得逞。一八四零年,开始了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和发愤图强。在这历史新一页中,林则徐的英名永垂不朽,一直激励着后来人。 (后)美国纽约林公则徐铜像铭

林氏名人

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林森,原名天波,字长仁,号子超。晚年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虎洞老樵、啸余庐主人。清同治七年正月十八日(1868年2月11日)出生于今闽侯县祥谦镇凤港村。(为随闽王王审知由河南固始入闽的林穆公的陶江尚干林氏后裔,林森曾在尚干林氏宗祠,曾亲撰刻联曰:“受氏始周家,历秦汉晋唐,以迄明清,看累代称帝称王,庙祀几如林县远;发祥由陶水,从鲁齐河洛,迨迁闽越,溯上世自南自北,族居传至干官兴。”并续撰字辈“增进民权、致治大同”。) 光绪三年(1877年)入教会办的培元学校读书,光绪七年进鹤岭英华书院,光绪九年考取台湾中西学堂电科,光绪十二年毕业后到台北电报局工作。光绪十七年,与邻村郑氏女结婚,婚后3天即赴台湾。光绪十九年郑氏病故,林森誓不再娶,无子嗣。 光绪二十一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林森参加义军抗日,失败后返回福州,入母校英华书院任教。光绪二十四年,林森再度赴台湾,正式加入兴中会,并考取台南地方法院嘉义支部通译。他联络岛上爱国志士,进行反清抗日活动,因日本当局侦捕,于翌年返回福州。 光绪二十八年,他考入上海海关工作。次年春,与林述庆等发起组织旅沪福建学生会,林森任会长。光绪三十一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林森率全体会员加入,并在福州设立分会,创办福州阅报社。 宣统元年(1909年),林森由上海调往江西九江海关工作,他设立浔阳阅书报社宣传革命,还着手创办商团,举办军事训练班,进行联络新军的工作,为武装反清作准备。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为响应武昌起义,林森与驻九江的新军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举行秘密谈判,劝其参加革命军,马氏见清廷大势已去,遂决定于九月初二(10月23日)夜10时鸣炮起义。九江兵不血刃,宣告光复,公推马毓宝为九江都督,林森为民政部长,通电全国。这时,清军反扑,汉口失守。林森亲率敢死队及粮、钱、枪枝弹药增援武昌,又回九江与吴铁城、李烈钧等革命党人策动长江海军舰队举义,继而主持军事会议,分兵增援武汉、安庆,派员驰赴镇江,支援新军第九镇第十八协营官林述庆起义。九月十七日(11月7日)镇江光复,进而攻取南京。在稳定辛亥革命大局中,林森功勋卓著,孙中山赞扬说:“武昌首义,九江最早响应,鼎力支援,使革命得以顺利发展,如此之功,吾人佩甚!”同年年底,他代表江西参加沪宁会议,制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民国元年(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林森被选为议长,他亲自主持制订《临时约法》,极力拥护孙中山的各项主张。4月28、29日,林森以议长身份删除袁世凯有损国格的致词,并制止袁氏佩剑至参议院。不久,临时参议院迁往北京,林森辞去议长职务,回福建组织国民党福建支部。 民国2年4月,林森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国会,被选为参议院全院委员长。7月,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爆发,林森在北京召开两院部分同志秘密会议,决定一部分国民党议员离京南下,其余在林森领导下继续留在国会进行反袁斗争。6月间,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被袁暗杀。林森主持追悼会,并通过国会严令追查凶手。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东渡日本,袁被选为正式总统。11月,袁下令解散国民党,国会随之停止活动,林森于12月赴日。 民国3年初,林森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随即离开日本前往美洲,开展筹饷及党务活动。后赴旧金山任国民党美洲总支部副支部长。不久,奉命设立筹饷局,任委员长。7月,美洲讨袁筹饷局改称民国维持会,推林森为会长。同年冬,林森当选为国民党美洲总支部正支部长。民国4年7月,总支部在旧金山召开全美各埠国民党恳亲会,在他主持下,这次大会成为海外华侨联络感情、扩大革命影响的盛会。时值国内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武装斗争蜂起之时,林森在美洲组织华侨敢死队,派遣他们回国参加反袁斗争。林森担任国民党旧金山总支部长三年,成绩显著,特别是先后募集一百多万日元交给孙中山,被孙中山誉为“领袖支部。” 民国5年6月,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恢复国会。7月,林森离美返国,赴北京参加复开的国会。9月,林森与张继等组织宪政商榷会,任议事科正主任。年底,商榷会中激进派组成的丙辰俱乐部与韬园俱乐部合组为民友社。 民国6年6月,黎元洪解散国会。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护法,林森和一部分议员响应孙中山号召,聚集广州。8月,在广州举行非常国会,选孙中山为护法军政府大元帅,林森任大元帅府外交部长,并赴新加坡等地募集经费。民国7年5月,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孙被迫离粤赴沪,林森是拥护孙中山的少数议员之一。10月,非常国会选举他为参议院院长,并兼宪法会议议长。民国8年,林森主持重修黄花岗烈士墓,编纂《黄花碧血集》。 民国9年春,桂系军阀停发国会维持费,广州非常国会无法开会,林森等议员离粤赴沪。11月,援闽粤军回粤,驱走桂系军阀,孙中山及国会议员相继回到广州。民国10年1月,非常国会复会,推林森为议长。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林森代表国会向孙中山授印并致词。10月,孙中山启程前往桂林筹备北伐,林森留守广州,代行大总统职权。 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护法斗争遭到失败,林森回到福州。民国11年11月,林森经孙中山推荐,出任福建省长。此时,北京政府则委萨镇冰为福建省长,福建总司令王永泉等策动“倒林拥萨”,林森于民国12年2月辞职,退隐青芝寺。 同年2月,孙中山重回广州,被推为海陆军大元帅,林森被召回大本营任建设部长兼治河督办。 孙中山几经挫折,在困境中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决定实行国共合作。10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组成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改组国民党事宜。林森是该委员会九人成员之一。民国1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林森是大会主席团五人成员之一,在这次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海外部部长。 民国14年3月,孙中山病逝,林森赴北京主持祭葬事,负责踏勘南京陵地及总监修工作。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林森被选为常委。8月20日,廖仲恺被刺,林森通电要求缉拿凶手,组织特别法庭审理,他被指定为特庭首席检委。9月18日,他代表国民政府率国民外交代表团赴北京与段祺瑞政府继续谈判召开国民会议事宜。11月,在邹鲁、谢持的纠集下,林森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史称西山会议),林森是这次会议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多次担任会议主席,并被推举为西山会议派的中央常委兼海外部长。次年元旦,国民党“二中全会”召开,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邹、谢被开除党籍,林森等受警告处分。不久,林森赴南京主持中山陵建设。 民国16年4~7月,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9月,宁、汉、沪三方合流,在南京成立特别委员会,林森是委员之一。次年1月,林森被推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9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0月,就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民国18年1月,国民政府特任林森为侨务委员会委员长,3月,在国民党三中全会上被选为监察委员。 民国20年2月,林森赴菲、澳、美、英、德、法诸国慰问侨胞并视察党务。3月,他还在国外,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选他为立法院院长。4月,国民党中央4名监委通电弹劾蒋介石,林森虽在国外,也列名其中。 民国20年12月,蒋介石下野,林森被推为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国民党召开四届一中全会,选举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并确定主席为国家元首,不负实际政治责任。林森于次年元旦就职。此后,国民政府虽多次改组,林森一直担任国府主席至其病逝。 “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林森主持召开国难会议,强烈抗议日本承认伪“满洲国”。在民国24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林森被推选为常务监察委员。西安事变发生时,林森代理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明确表示“讨伐令不可下”,力主和平解决,且认为“张学良部队是爱国的”。事变和平解决后,他于翌年1月4日、2月18日,以主席名义连下赦免令、复权令,但蒋介石拒不执行,仍长期幽禁张学良。

宗亲联谊会

林氏太始祖比干公历代文献诗赞

林氏太师祖比干历代文献诗赞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周秦汉名贤论比干    (战国)屈原①  “接舆髡首兮,桑扈赢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秦)蔡泽②“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故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国家灭乱者,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故天下以其君父为戮辱,而怜其臣子。” (西汉)贾谊③“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所贼。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披发而佯狂。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非重躯而虑难兮,惜伤身而无功。已矣哉!” (西汉)东方朔④“昔者关龙逢深谏于桀,而王子比干直言于殷。此二臣者,皆尽虑尽忠。闵主泽不下流,而万民骚动,故直言其失,切谏其邪者,将以为君之荣,除主之祸也。……褒有德,禄贤能,诛恶乱,总远方,一类统,美风俗,此帝王所由昌也。……以遇汤与文王也,伊尹、太公以加此,龙逢、比干独如彼,岂不哀哉?”http://www.bigan.cn/stemmata/show.php?itemid-126.html 孔子题墓碑记文 社稷共存亡,忠臣以死谏。 贤人既已空,商罪始盈贯。 诸侯八百来,士率仍不奋。 前徒先倒戈,倾刻移商运。 血洒殿庭前,魂绕孟津案。 纵有国家封,英灵恐不顺。 伤哉题墓心,犹抱忠臣恨。

林氏家谱

元明清和民国祭比干颂文

元仁宗皇帝御立延佑碑献文 延佑三年春 昭世相感 事必有因 精诚其极 道义是亲 当殷季世 历数有辛 反道败德 秽迹彰闻 肆夫淫虐 残及臣民 亲离众叛 国步将屯 公屡切谏 大义斯伸 忠诚素挺 至陨其身 周武与义 孔圣称仁 始终天地 攸定彝伦 天下善一 彼此奚分 推彼及此 乃礼之循 所以异代 皆愿为臣 明孝宗皇帝重修殷太师庙颂文 弘治十一年十一月望日 维商一代 奄有八垠 哲六七作 泽流后昆 迄於末造 犹愁遗仁 微箕不死 公独殒身 生而得仁 婉意所存 维公皎皎 其仁甚真 公而不死 商其千春 周虽明圣 甘终作臣 而公死矣 汤庙卒湮 西方之君 悲公不辰 乃封其土 道若少伸 承欤拒欤 公实有神 朝歌之南 淇水之滨 三千年来 厥藏孔新 厥藏孔新 篮簋不饰 以牧以薪君子斯恻 乃勖其人 荒之度之 戮芜诛榛 新庙奕奕 昭於苍曼 维圣有典 是凭是遵 春秋匪懈 羞彼溪蘋 亿万斯载 妥公之窀 我作商颂 以告其民。 重修殷太师祠墓碑记 赐进士第,奉政大夫河南卫辉府同知,前通政使司右参议,山东按察司副使,奉敕整饬密云等处兵备,晋城裴骞撰文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河南卫辉府知府,前兵科右给事中,侍经筵官利津王聘书篆 裴骞曰:自古拒谏之君莫甚於纣;自古死忠之臣莫惨於比干者也。夫比干以王子宗亲少师重位,叹沉冒之乱德,伤商祚之沦丧,是故不得不言,不当不死者也。夫纣不听其言则亦已矣,而必欲杀其身,知其为圣人矣,而复欲观其心,妻孥何辜也,而必欲刳剔以视其胎。风雷号呼於七窃,胎卵赜涣於九原,斯胫炮烙之刑,亡论也。此自古拒谏之君莫甚於纣,自古死忠之臣莫惨於比干者也。然纣以十一年杀比干,武王即以十三年封其墓。殷墟莽而狐兔,故宫鞠而禾黍,今纣城有窝已失葬所,虽以六七贤圣遗兮。一泣,陵寝亡存矣。而比干之庙貌如生,高冢郁嵯峨也夷。考铜盘有铭,魏文有文,唐使高丽有祀,洒扫有田、有户,由宋迄元,修葺有加,虽与穹壤,俱毙可也。且商之孙子其丽不亿,祭器抱周亳宋仅封,汹汹不靖之徒,今举何在?比坚比干子也,逃匿林谷,窃姓为林,武王封为河清公。春秋林放袭河清公。子姓绵延,一在河南光州,一徒福建莆田。今莆田之林盛天下,致身立朝,尤多忠贞节义之士,称文献邦,科第蝉联,语日:“无林不开榜是也!”是比干之心虽剖,而其忠魂义魄竟不殂落;其孕虽剔而其世代云仍绰有表见。忠义之气充塞天地,磅礴古今,孰得而泯灭之哉!故曰:“不依形而立,不随死而亡也。”嘉靖丁酉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慈豁叶公照,平定朱公方,先后相继奉命兹土,祗谒祠墓,慨意修复。先是卫辉府知府,泾阳吕君颛调任未果,知府利津王君聘鸠财役力,令辉县主簿温尚志、本府阴阳官路龙,日夜督事,正倾补壤,筑土培林,自大殿两廊、二门、大门之内又盖以两斋堂十间,棹楔隧表焕然一新。以嘉靖戊戌冬十月讫工矣。於时守巡河北道布政使司、左参政,临川乐公护、按察司佥事,京山王公格,式观厥成,成有题咏。亡何,十一月二十一日诏下:各处帝王陵寝、前代名贤敕葬坟墓,蕞秽不治者,所在官司即与修理,照例编佥附近民丁看护免差。於是王君率其僚同知晋城裴骞、通判日照许缙、溟南杨仲曼、推官辽州杨永福,酾牲树石。谓是役也,不可无记,以骞谪官多暇,留心文墨,尝修《比干录》、作《比干传》,请复为记。因表次如左。以附诸诸碑碣之后,使万世为君者,未至稔恶拒谏,当以纣为殷鉴;万世为臣者,若欲尽忠死节,当以比干为宗师。勿日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绳人以比干万古无忠臣矣。然则过祠墓而式遗像者,可不凛凛然哉,是为记. 嘉靖十七年戊戌冬十二月望日 河南卫辉府汲县知县吕景口 口文口 县丞口口口主簿口口口典史口口口 工部都水司主事杨守纶等     同立 清圣祖皇帝御制诗   康熙四十六年拜比干墓所作 三代遗忠照汗青 龙逢地下共精灵 微箕而后能无谏 脯醢之馀别有刑 百碣尚留尼父笔 铜盘何用武王铭 荒丘万古蓬蒿里 浩气长存贯日星

林氏家谱

唐太宗皇帝赠殷太师比干谥诏,唐代李世民李白祭比干文

唐太宗皇帝赠殷太师比干谥诏 门下,昔望诸列国之相,汉主尚求其后。夷吾霸者之臣,魏君犹礼其墓。况乎正直之道,迈青松而孤绝,忠勇之操,掩白玉而振彩者哉。殷故少师比干,贞一表德,忠介成性,以明允之量,属无妄之灾。玉马遽驰,愍其邦之殄瘁;宝衣将燎,惜其君之覆亡。见义不回,怀忠蹈节,谠言才发,轻其百龄之命。淫刑既逞,碎其七尺之躯。虽后周王封墓,莫救焚骸之祸;孔圣称仁,宁追剖心之痛。固以冤深终古,悼结彼苍。朕观风赵魏,问罪辽碣,经途麦秀之墟,缅怀梓林之地,驻跸而瞻荒陇,愿以为臣,抚躬而想幽泉,思闻其谏。岂代终之义,久阙于往册,易名之典,无闻于后代。宜锡宠命,以展宿心。可追赠太师,谥日忠烈公。仍遣三品持节祭告,四品为副,所在有司封崇其墓,修葺祠堂,州县春秋二时祀以少牢。给随近五户,以供祭享及湎扫主者施行。 贞观十九年二月  唐太宗皇帝祭比干文 维大唐贞观十九年,岁次乙已二月己亥朔廿日戊午,皇帝敬遣太府卿萧钦、宗正少卿驸马都尉长孙冲等,持节以少牢之奠,祭殷故少师比干之灵日:朕闻龙跃凤翔,必资鳞羽,圣王御下,必藉忠良。元首股肱,其道尚矣。惟君诞灵山岳,降德星辰。苞金石以为心,蕴松桂而为质。不以夷险易操,不以利害变节。孟津之师,挹高风而莫进;朝歌之灭,资至德而延期。且道丧时昏,奸邪并用,暴君虐主,正直难居。是以江汉神龟残形,由于蕴兆;荆山和璞碎质,以其怀珍。丹耀彩而磨肌,翠含色而解羽。惊风拂野,迥树先凋;零雨被枝,高花早坠。良由佩奇衙美,独秀孤贞。虽识存亡.讵能遣凶残之累。智周万物,不能离颠沛之艰。然则大厦将崩,非一木之能止;天道去矣,岂一贤之可全。且夫举过显恶,忠诚不欺,忠臣之义也。三谏不入,奉身而退,圣人之道也。何必殉形于国,以速商殷之亡。剖心于朝,以深独夫之罪。每怀此恨,王惜精忠。愚者睹朕斯言,以为饰非拒谏,智者明以此意,当知惜善爱仁。叹往哲之不追,嗟后贤之未及。然则犯颜色,逆龙鳞,奋不辰,事不贰,蹈斯节者,罕有其人。非知之难,行之不易。所以永怀千古,驻驾九原,凄怆风烟,靡寻馀迹。荒凉丘陇,空有其名。昔周武封墓,褒忠表德。姬文葬骨,异世同臣。虽今古殊途,年代冥冥。式遵故实,爰赠太师,谥忠烈公,清酌少牢,以陈薄礼。游魂不昧,鉴此嘉诚。 司徒太子赵国公  长孙无忌 开府仪同三司申国公  高士廉 光禄大夫民部尚书莒国公  唐俭 吏部尚书驸马都尉柱国安德郡开国公  杨师道 中书令江陵县开国子  岑文本 正议大夫守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  马周 中大夫守黄门侍郎  褚遂良 贞观十九年二月三十日长孙无忌等奏请以赠比干诏并祭文刻石树碑奉敕依奏

宗亲联谊会

[祭文]魏孝文皇帝吊殷比干墓文

【简介】《吊比干墓文》全称《孝文皇帝吊殷比干墓文》。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十一月刻,楷书,传崔浩书。原石久佚,宋翻刻,28行,行46字。在河南汲县比干庙。崔浩(?~450),字伯渊,小名桃简。河东武城人。官至太常卿。崔浩博览经史,通天文。工书,世上以其迹为宝。后因修国史获罪,诛死灭族。 魏碑中著名的碑刻是北魏孝文帝的《吊比干文碑》,因它立于太和年间,故亦称《太和碑》,与洛阳龙门二十品齐名。为此碑在魏碑中个性鲜明,笔画方正、匀称。字亦多呈方形。结字宽博。许多地方略仿隶书笔意,但已无典型隶书的含蓄、冲和之气。笔画、结字都略近板刻,可能同宋人临写有关。杨守敬评此碑说:“瘦削独出,险不可近。”康有为评其为“瘦硬峻峭之宗”。认为“其发源绝远,自《尊楗》、《褒斜》来,上与中郎分疆而治”。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位于卫辉城北 7.5公里比干墓祠。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一月刻立。原碑早已不存,宋元佑五年(1090年)九月重刻。高2.56米,宽1.36米,篆额“皇帝吊殷比干文”7字,碑文为孝文帝元宏撰文,无书丹者姓名,传为崔浩书。碑阴刻文4列,前3列从吊官82人题名,最后1 列为宋吴所撰“碑记”,林舍书丹,楷书。记中说,此魏时所立《吊比干文碑》“久已为乡民毁去,赖民间偶存其遗刻”,“幸遇圣振,再获刊勒”。并对孝文帝来比干墓吊祭的时间作了孝释。 孝文帝吊比干庙之事,据《魏书·高祖纪》为太和十八年十一月,车驾幸邺。十四日,经比干之墓,亲为吊文,橱碑而刊之。碑文字体方整,笔画瘦硬峻直,两端方而粗,犹如硬骨。杨守敬《学术迩言》评曰:“瘦削独出,险不可近”,为“北碑之杰作也”。故为书家所珍重。《金石录》、《金石萃编》等书均有著录。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   唯皇构迁,中之元载,岁御次于阉茂,望舒会于星纪。十有四日,日维甲申,予扬和淇,右蹀驷廓,西指松原而摇步,顺京途以启征。路历商区,辖届卫壤,泛目睇川,纵横观陆,遂旁睨古迹,游瞰曩风,睹殷比干之墓,怅然悼怀焉。乃命驭辏驻轮,策骥躬瞩,荆棘荒朽,工为绵薨,而遗猷明密,事若对德。慨狂后之猖秽,作贞臣之嫜节,聊兴其韵,贻吊云尔。(http://www.bigan.cn/stemmata/bigan-jiwen-125.html) 日三才之肇元兮,敷五灵以扶德。含刚柔于金木兮,资明暗于南北。重离耀其炎晖兮,曾坎司玄以秉黑。伊禀常之怀生兮,昏虐递其启则。昼皎皎其何朗兮,夜幽幽而致蔽。哲人昭昭而澄光兮,狂夫默默其若翳。咨尧舜之秋介兮,何桀纣之猖败。沉湎而不知甲兮,终或己以贻戾。謇謇兮比干,籍胄兮殷宗。含精兮诞粹,置树兮英风。禀兰露以涤神;餐菊英而俨容。茹薜荔以荡识;佩江离而丽躬。履霜以结冰兮,卒窘忠而弥浓。千金岂其吾真兮,皇舆举实余所钟。奋诚谏而烬躯兮,道危言而鲎锋。 呜呼哀哉!惟子在殷,实为梁栋,外赞九功,内徽辰共;匡率衮职,德音遐洞,周师还旆,非子谁贡?否哉悖运,构此不辰,三纲道没,七曜辉泯。负乘窃器,怠弃天伦。怀诚赍怒,谠言力陈。鬼侯已醢,子不见与?刑侯已脯,子不闻与?微子去矣,子不知与?箕子奴矣,子不觉与?何其轻生,一致斯与?何其爱义。勇若归与?遗体既灰,不其惜与?永矣无返,不其痛与?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夫天地之长远兮,嗟人生掩多殃。往者子弗及兮,来者子弗及当。胡契阔之迍遣兮,遭昏化而不良。曷不相时以卷舒兮,徒委质而颠亡。虽虚名空传于千载,讵何勋之可扬。奚若腾魂以远逝,飞足而归昌。得比肩于尚父,卒同协于武王。建鸿绩于盛辰,启骨宇于齐芳。闻穆音乎万祀,传冤业以修长。而乃自受兹毙,视窍殷辛剖心,无补迷肌丧身。朕非武发,封墓谁因?呜呼义士,胡不我臣? 重曰:世昏昏而浑浊兮,日蔼蔼其无光。时坎廪而险隘兮,气愤飓以飞霜。子奚其不远逝兮,诧傺而阻故乡。可秉桴以浮海兮,求蓬莱而为粮,衔芝条以升虚兮,与赤松而翱翔;被芰荷之轻衣兮,曳扶容之赭裳;循海波而漂飓兮,望会稽而归纽。薏芷以为绅兮,扈荃佩而容与。写郁结于圣人兮,畅心中之秘语。执乘益而谈上下兮,交良有而掳苦。言既而车腾兮,吸朝霞而长举。登毗岩而怅望兮,眺扶桑以停伫;谒灵威以问路兮,乘谷风而扳宇;遂假栽以义和兮,凭六禽以南处;翥衡岳而顾步兮,濯沅湘以自洁;咀炎州之八桂兮,践九嶷而遥口;即苍梧而宗舜兮,拂埃雾以就列;采轻越而肃带兮,切空犀以贯口,口淳风之论复兮,话诮诏之湮没:台熊狸而叙释兮,问重华之风桀。尔乃饮正阳之精气兮,游丹丘而明视;捐祝融而求鸟兮,御朱鸾以循口;因风景而凌天兮,回灵鹏以西履;降黄渚而造稷兮,慰稼穑之艰难;访有郐之诜诜兮,遇何主而获安;然后涉昆仓之翠岭兮,攀琼枝而盘桓;步悬圃以溜亮兮,咀玉英而折兰;历掩滋而顾口兮,府沭发于洧盘;邱从倚于阊阖兮,请帝阉以启关;天沉寥而廓落兮,地寂谬而辽阔;沧沦阴以口气兮,佩瑶千而鸣锵;拜招矩而御节兮,少踌躇而相羊;祈骝驴而忽僵兮,随泰风以飘扬;瞰不周而左旋兮,纵神驷以北望;寻流沙而骋辔兮,暨阳周以蝾驾;靡芸芳以馥体兮,索夷社而口衙。http://www.bigan.cn/stemmata/bigan-jiwen-125.html 奉轩辕而陈辞兮,申时俗之不暇;适岐伯而修命兮,展力牧而问霸;歙沆瀣之纯粹兮,窥寒门之层冰;聆广漠之瑟飕兮,觌黔赢而迥凝;拥玄武以涉虚兮,氛神与而威陵;象暧昧而掩郁兮,途漫漫其难胜;策飞廉而前躯兮,使烛龙以辉澄;归中枢而睇睨兮,想玄漠之已周;慨飞魂之无寄兮,飒裙袂而上浮;引雄虹而登峻兮,扬云旗以轩游;跃八龙之蜿蜿兮,振玉鸾之啾啾;搴慧星以郎导兮,委升轫乎大仪;敖重肠之帝宫兮,凝精魄于旋曦;扈阳曜而灵修兮,岂传说不足奇?但至慨之不复兮,宁溘死而不移。   【释文】唯(維)皇搆遷,中之元載歲,御次乎閹茂,望舒會於星紀,十有四日,曰唯甲申,予揚和淇,右蹀駟鄘,西指崧原,而搖步順京,途以啟征,路歷商區,轄屆衛壤,泛目睇川,縱橫觀陸,遂旁睨古蹟,游瞰曩風,睹殷比干之墓,悵然悼懷焉。乃命馭駐輪,筴驥躬,矚荊荒朽,工為綿薨,而遺猷明密,事若對德,慨狂后之猖穢,傷貞臣之婞節,聊興其韻,詔弔云爾。曰: 三才之肇元兮,敷五靈以扶德,含剛柔於金木兮,資明闇於南北;重離耀其炎暉兮,曾坎司玄以秉黑。伊稟常之懷生兮,昏睿遞其啟則。晝皎皎其何朗兮,夜幽幽而致蔽;哲人昭昭而澄光兮,狂夫默默其若翳。咨堯舜之耿介兮,何桀紂之猖敗?沉湎而不知甲兮,終或(惑)已以貽戾。謇謇兮比干,藉冑兮殷宗,含精兮誕粹,寘樹兮英風。稟蘭露以滌神,湌棻英而儼容。茹薜荔以蕩識,佩江蘺而麗躬。履霜以結冰兮,卒窘忠而彌濃。千金豈其吾珍兮,皇舉寔余所鍾。奮誠諫而燼驅兮,導危言以釁鋒。鳴呼哀哉,嗚呼哀哉。惟子在殷,實為樑棟。外贊九功,內徽辰共;匡率袞職,德音遐洞;周師還旆,非子誰貢。否哉悖運,遘此不辰;三綱道沒,七曜輝泯;負乘竊器,怠棄天倫;懷城賚怒,讜言焉陳?鬼侯已醢,子不見歟?邢侯已脯,子不聞歟?微子去矣,子不知歟?箕子奴矣,子不覺歟?何其輕生,一致斯歟!何其愛義,勇若歸歟!遺體既灰,不其惜歟!永矣無返,不其痛歟!鳴呼哀哉,鳴呼哀哉! 夫天地之長遠兮,嗟人生短多殃。往者子弗及兮,來者子不厥當。胡契闊之屯亶兮,值昏化而永良。曷不相時以卷舒兮,徒委質而巔亡。雖虛名空傳於千載,詎何勛之可揚?奚若騰魂以遠逝,飛足而歸昌。得比肩於尚父,卒同協於周王。建鴻績於盛辰,啟肻宇於齊方。闡穆音乎萬祀,傳冤業以循長。而乃自受玆斃,視竅殷親剖心,無補迷機喪身。脫非武發,封墓誰因?鳴呼介士,胡不我臣! 重曰世惛惛而溷濁兮,日藹藹其無光。時坎廩而險隘兮,氣憭以飛霜。子奚其不遠逝兮,侘傺而恥故鄉。可乘桴以浮滄兮,求蓬萊而為粻。銜芝條以昇虛兮,與赤松而鸅翔。被芰荷之輕衣兮,曳芙容之裳。循海波而飄飆兮,望會稽以歸禹。紉蕙芷以為紳兮,扈荃佩而容與,寫鬱結於聖人兮,暢心中之秘語。執垂益而談弄兮,交良朋而儢苦。言既盡而東騰兮,吸朝霞而長舉。登而悵望兮,眺扶桑以停佇。 謁靈威以問路兮,乘谷風而扳宇,遂假載於羲和兮,憑六蠄以南處。翥衡嶽而顧步兮,濯沅湘以自潔,嚼炎州之八桂兮,踐九疑而遙裔。即蒼梧而宗舜兮,拂埃霧以就列,採輕越而肅帶兮,切寶犀以貫介。淳風之淪覆兮,話簫韶之湮滅。召熊狸而敘釋兮,問重華之風桀。爾乃飲正陽之精氣兮,遊丹丘而明視,捐祝融而求鳥兮,御朱鸞以循指。因景風而凌天兮,迴靈鵬以西履。降黃渚而造稷兮,慰稼穡之艱難。訪有邰之詵詵兮,遇何主而獲安?然後陟崑崙之翠嶺兮,瓊枝而盤桓,步懸圃以溜湸兮,咀玉英而折蘭。歷崦嵫而一顧兮,府沐髮於洧盤。仰徒倚於閶闔兮,請帝閽而啟關。天沉寥而廓落兮,地寂漻而遼閬。湌淪陰以椑氣兮,佩瑤玕而鳴鏘,拜招矩而修節兮,少躊躇以相羊。祈騮而揔韁兮,隨泰風以飄揚。瞰不周而左旋兮,縱神駟以北望。尋流沙而騁轡兮,暨陽周以駕。靡芸芳以馥體兮,索夷杜而祇衙。 奉軒轅而陳辭兮,申時俗之不暇。適岐伯而修命兮,展力牧以問霸。歙沆瀣之純粹兮,寒門之層冰。聆廣莫之-瑟颲兮,覿黔羸而迴凝。擁玄武以涉虛兮,亢神寘而威陵。象曖而掩鬱兮,途漫漫其難勝。策飛廉而前驅兮,使燭龍以輝澄。歸中樞而睇睨兮,想玄漠之已周。慨飛魂之無寄兮,颯袂而上浮。引雄虹而登峻兮,揚雲旗以軒遊。躍八龍之蜿蜿兮,振玉鸞之啾啾。搴慧星以朗導兮,委升軔乎大儀,敖重暘之帝宮兮,凝精魄於旋曦。扈陽曜而靈修兮,豈傳說之足奇。但至概之不悛兮,寧溘死而不移。   转载请标注出处:http://www.bigan.cn/stemmata/bigan-jiwen-125.html

宗亲联谊会

比干诞辰3100周年纪念大典祭文

  2008年5月8日,河南卫辉比干庙,海内外千余名林氏后裔纪念比干诞辰3100周年同时迎接林氏“妈祖”归宗。比干诞辰3100周年纪念大典上中国·卫辉比干纪念会会长、卫辉市委书记冯志勇恭读《拜比干文》祭文: 五月牧野,天朗气清。三千一百,比干寿庆。 华夏儿女,拜谒干公。爱国佑民,心系苍生。 直言正谏,赤胆精诚。坦腹剖心,青史彪炳。 武王封墓,孔剑刻崇。孝文立庙,诸帝诏封。 千秋景仰,万代追踪。长林启胤,一脉传承。 海神妈祖,位列天宫。林公则徐,民族英雄。 缅怀祖德,海晏河清。九州四海,共济和衷。 荐我馨香,为国昌隆。海峡两岸,祈福和平。 北京奥运,圣火熊熊。新乡卫辉,生机勃兴。 天人合融,再启新程。科学发展,喜沐春风。 祷贤告祖,佑我民生。天长地久,伏惟尚飨!

宗亲联谊会

卫辉市纪念比干诞辰3100周年庆典筹备大幕2008年3月7日拉开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3月7日,卫辉市比干诞辰3100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标志着卫辉市2008年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重头戏——纪念比干诞辰3100周年庆典筹备工作正式拉开大幕。卫辉市委书记吴天君要求,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把比干诞辰310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提升新乡知名度,提高新乡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的载体,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活动圆满成功,向世界展示新新乡新形象和新乡人民的新风尚。市领导宋丽萍、杨崇林、杨晓捷、李公乐、杨书廷出席会议。 今年5月8日,是比干诞辰3100周年纪念日。比干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爱国谏臣,是林姓的太始祖,也是民间信仰中的文财神,比干和他的后裔妈祖,都在我国大陆、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了弘扬比干精神,加强同海内外比干后裔及华人华商的联系,新乡市人民政府、卫辉市人民政府决定于今年5月8日隆重举办比干诞辰3100周年纪念活动。 在组委会会议上,各责任分工单位汇报了活动准备工作情况。卫辉市委副书记、组委会主任宋丽萍指出,从前一段的准备情况看,成绩很大,特别是卫辉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活动的准备工作起到了整体推动作用。但目前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在时间紧迫,已经不容我们有更多的等待,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工作中一定要有大局意识,主动意识,协作意识,各项任务分工要细化、量化,要把这次活动办成高规格、高水平,有较大影响的旅游和寻根谒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盛会。 吴天君在会上强调,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次活动的重要性,要以比干文化为主导,把妈祖文化、姜太公文化、文财神文化融为一体,打造新乡名片,提高新乡知名度,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向世界展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新新乡,展示新乡人和政通、蒸蒸日上的新形象,展示新乡人民厚善、崇文、敬业、图强的新风尚。要把这次活动作为展示新乡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各级干部现代化组织领导能力的检验;要以活动为载体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增强市民作为新乡人的自豪感。二、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这次活动是对各责任单位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能力水平的考验,因此各责任单位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圆满成功。三、要严格责任制度。活动的准备工作只能提前,不能滞后,市委、市政府授权组委会,对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进行全面调动指挥,各单位必须按照组委会的要求,明确责任人,明确时间要求,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为新乡的发展尽责尽力。 卫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崇林主持会议。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