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家世与“林李同宗”
李贽(1527–1602)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卓吾,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 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曾任云南姚安知府,未几辞官,讲学各地,后因“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下狱,自杀死。论学受王守仁和禅学影响,公开以“异端”自居,主张重视功利,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封建传统教条,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夫妇论》);认为《六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当时弟子的随笔记录,并非“万世之至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在文学创作方面,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发抒己见,并重视小说、戏曲,曾评点《水浒传》,今传容与堂刊本《李卓越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及杨定见、袁无涯刊本《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两种(或疑为 伪托)。所著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李温陵集》等。http://www.wikitoday.com/view/25236.htm
李贽,原名林载贽,对其家世值得认真考证。泉州是李贽的故乡,府志、谱牒、碑刻、墓志铭的有关记述,是考证李贽家世的第一手资料。
在清源山麓老君祠右畔,有李贽八世祖林闾与夫人等九世合葬墓。李贽在望柱上撰写一副对联:“九世同坟,历代明?光俎豆;一宗两姓,熙朝文物夸李林。”过去,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林闾忌日,林闾所传的林李两姓子孙要集齐到宗祠里祭祖;每年清明节,两姓子孙要派人到清源山扫墓,缅怀祖先。
“一宗两姓”,“熙朝文物夸林李”,在泉州市万寿路“李贽故居”中特别得到体现与证实。故居的正厅匾额曾书“林李祠堂”。林在李前,示意李贽及其族亲源于林姓,其共同祖先是林闾。故居中还有一副楹联引人注目:“联济南陇西为鼎族,蔚政事文学之名贤”。济南为林姓郡望,陇西为李姓郡望,再次印证了“一宗两姓”。而故居天井的南侧珍藏着一方“瀛洲林李分派二世东湖公墓道”碑(见右图)则印证了林闾之子东湖公所传后裔科举仕进之荣。碑上列出4位赐进士,16位乡进士。较著名的是:明正德戊辰(1508)科进士林钺,官南京太平府知府;嘉靖丙午(1546)科举人、己未科进士林奇材,官广西平乐府知府;嘉靖壬子(1552)科举人李贽,官云南姚安府知府;万历乙酉(1585)科举人李应先,官陆凉州知州;万历丁酉(1597)科举人林而廷,官刑部郎中;万历庚子(1600)科举人林奇?),官云南曲靖府知府;万历丁未(1607)科进士李?台,官浙江左布政使,升光禄寺正卿。东湖公即林驽,其子孙中林姓有三位知府,一位刑部郎中,李姓也有两位知府、一位布政使……这就是望柱联文“夸李林”的印证。
查谱牒,林闾之后确实是“一宗两姓”。明代名士李光缙(1549—1622)在《登瀛林氏祠堂记》中作如下记述:“林氏之先自睦斋公(即林闾),生二子,长东湖公,次直斋公。东湖公之子通衢公居郡城登瀛里,以林为姓。直斋公之子添与,改籍南安,始姓李。其后东湖一派,亦有从李姓者,世所称李卓吾先生是也……仍姓林者改李,李姓者改林……然昭穆不紊,祭祀佥同。姓分而族不分,此了荐绅家一大盛事云。”
林闾之后为什么“一宗两姓”?早在李贽生前就说不清,所以在他的著作中没有一言道及。后人众说纷纭,或主宗教分歧说,或主政治避祸说。李光缙则持中的态度称:“仍林姓者改李,李姓者改林,诞信相非,世远事湮,莫从考据。”
1974年11月,在南安榕桥三堡(胭脂巷)发现李贽的胞叔“明故处士章田李公暨配丁氏、张氏合葬墓志铭”一方,乃李贽族兄林奇材所撰。志称:“始祖君苏公元季入闽,居郡城,以林著姓。生二子,长景文公,次景顺公,于明永乐二十年(1422)籍南邑,著姓曰李。允诚公生次子学乾公,为公曾祖。学乾公生端阳公,为公祖,亦于正德末从李姓焉。端阳公生宗洁公,号竹轩,娶董氏,为公父母。凡四子,公其仲也……伯兄钟秀,以子姚安守载贽君贵……友叔季叔钟英、钟美悌如。”墓志对李贽一族世系的记录非常明确。即:
一世林闾,字君苏,号睦斋,生二子;
二世林驽,字景文,号东湖,为航行波斯大贾;
三世允诚,排行第二,从李著姓;
四世学乾,回泉,复姓林;
五世端阳,迁居南邑,从李著姓;
六世宗洁,号竹轩,娶董氏,生四子;
七世钟秀,号白斋,以子载贽贵受封赠;
八世载贽,入泮学册为林载贽,旋改姓李,后避穆宗讳,弃载名贽。
考证李贽家世,可了解到:①李贽八世祖林闾,于元季入闽,居郡城;②李贽七世祖林驽,为航行波斯的大贾,娶阿拉伯妇女为妻;③七世祖伯居安,居郡城登瀛里,其后裔林钺,明正德戊辰(1508)进士,官太平府知府;林奇材(李贽族兄)嘉靖丙午(1546)举人,己未进士,官平乐府知府;④六世祖伯易庵,通事硫球;⑤李贽的父亲钟秀是郡诸生,教书为业,叔父李章田,是位处士;⑥李贽入泮学册为林载贽,居泉州万寿路,与阿拉伯商人来泉贸易的聚宝街邻近。
□作者:林树丹
上一个:入闽晋安林氏始祖“林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