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浙江

林氏家谱

林氏宗祠常用门楣对联

林氏宗祠门楣题辞 梅鹤风标 “梅鹤风标”,典出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林逋(967-1028),字君复,浙江省钱塘(今杭州市)人。他一辈子不肯出来做官,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他一生也没有娶妻子,但他又非常喜欢梅花,以梅为妻,加之他非常喜欢白鹤,他养了很多白鹤,以鹤为子,所以有“梅妻鹤子”之称。卒谥和靖先生,后人就叫他“和靖先生”,著有《林和靖诗集》。他写的《山园小梅》一诗十分著名:“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此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此诗一出,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其中第三、四两句写梅花写得很入神,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 林氏宗祠四言通用联 九龙衍派; 双桂遗风。 ——佚名撰林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林姓名人、林氏始祖林坚三十四代孙林皋事典。皋为比干子孙,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他有子九人:林仁、林年、林升、林昶、林文、林曜、林岳、林佐、林卫,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德才兼备,被时人称为“九龙”,林皋则被称为“九龙之父”,他们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见称,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称为“十德(以玉的十种特质,比喻君子的十种美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之门”。为后来林氏堂号“十德堂”之始。下联典指唐代殿中侍御史林藻的事典。林藻,字纬乾,莆田人。少负奇志。与欧阳詹刻意文学,用宏词擢第,郡人举进士自藻始。 九龙世泽; 十德家声。 ——佚名撰林氏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战国赵·林皋事典(见上第一联上联的联释)。 九龙衍派; 双鹤入云。 ——佚名撰林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赵·林皋事典(见上第一联上联的联释)。下联典指北宋杭州钱塘人林大年,英宗时官侍御史。曾蓄养双鹤,放之可入云端,归来仍自回笼中。 梅鹤风标; 露鸟孝瑞。 ——佚名撰林氏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诗人林逋(967-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人。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子,与梅花、仙鹤作伴,称“梅妻鹤子”。有《林和靖诗集》。下联典指唐代进士、殿中侍御史林藻的事典。 […]

林氏家谱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妈祖信俗》

湄洲妈祖祖庙始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后世经过不断扩建修葺,至天圣年间(1023—1032),已初具规模。1966年,湄洲妈祖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1978年,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大规模的妈祖祖庙重修工作。莆田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始建年代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祭拜规格最高的妈祖庙,也是世界上5000多座妈祖庙的祖庙。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经审议表决,决定将由莆田湄洲岛管委会和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申报的《妈祖信俗》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也是我国首个信俗类非文化遗产。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这位神奇女子降生在福建莆田市湄洲岛。妈祖是福建望族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妈祖世称默娘,娘妈, 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相传可“乘席渡海”,能“言人休咎”;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 北宋雍熙四年(987午)农历九月初几,年仅28岁的妈祖羽化升天。从此以后,妈祖多次显灵救助苦难,在人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求声“妈祖保佑”,妈祖就会闻声而至,人们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北宋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出使高丽(朝鲜)途中,船遇大风巨浪, “八舟七溺”,唯有路允迪“祈求妈祖保佑”,忽而一道红光出现,只见有一朱衣女子端坐桅间,瞬即风平浪静,终于平安脱险。路允迪返朝后奏明圣上,宋徽宗下诏赐“顺济”匾頟。从此,历史上有众多人士受到妈祖的庇佑,留下许多故事。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从“夫人” 、“妃”直至“天妃”、“天后”,并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同时,皇帝还颁诏天下行“春秋谕祭”。宋雍熙四年(987),妈祖升天后,人们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庙。据文献礼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椽”,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后来经过三宝等人的不断扩建修葺,到天圣年间(1023—1032),湄洲妈祖祖庙得到受妈祖庇佑的人们的不断“鸠资扩建”,“廊庑更加巍峨”。此时的祖庙已初具规模。 元朝,妈祖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洪希文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住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明朝,妈祖祖庙又得到进—步扩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 永乐初年(1403),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祠庙。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祖庙。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总督姚启型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大阁改为正殴,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按石祖庙又建观音殿、中殿、土地庙等。到清乾隆以后,湄洲妈祖祖庙己颇具规模,成为—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 1966年,湄洲妈祖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妈祖庙的文物也相继被毁和遗失。唯有妈祖神像在林聪治女士等人的护卫下得以幸存。 1978年,中国大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湄洲妈祖祖庙的重建工作。人们义务投工,硬是在祖庙遗址废墟上整理山—处地基。各地信众纷纷参与,踊跃加入修复湄洲妈祖祖庙的行列。不久,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成立,林文豪任董事长,林聪治任常务董事长,大规模的妈祖祖庙重修工作得以顺利进展。 众志成城,经过多年努力,湄洲妈祖祖庙终于完成了大小建筑36处的西轴线工程。西轴线工程坐东北,面西南,呈轴线分布,有牌坊、长廊、山门、香炉台、圣旨门、广场、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间、升大楼等,还有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从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思乡山庄等一系列建筑物,形成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的祖庙建筑群。 为了满足广大妈祖信众的朝拜需要,应海内外妈祖信众的要求,1997年由清华大学设计的湄洲妈祖祖庙南轴线共程动工。南轴线工程现已建成寝殿,敕封天后宫殿、庑房、献殿、钟鼓楼、山门、牌坊、天后广场、天后戏台等建筑物,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举世无双。 妈祖生前扶危助困,济世救人,深受人们爱戴。升天后又流传下许多美好的传说,经过不断的演绎发展,终于形成了反映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妈祖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妈祖信仰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庙。据统计,如今世界上有妈祖信众近2亿,妈祖庙近5000座,遍布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港、澳、台地区,妈祖信仰非常普遍,台湾岛有占总入口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妈祖。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世界所有的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出去的,湄洲妈祖祖庙建筑雄伟、规模庞大,妈祖灵验,护佑四方。人们不断地不远万里奔向妈祖圣地焚香膜拜。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妈祖信众从世界各地汇聚湄洲。据统计,近年来,到湄洲蚂妈祖祖庙谒祖进香的信众超过l000万人次,单海外信众就超过百万。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四面八方的妈祖信众纷纷赶赴圣地湄洲寻根谒祖、割火过炉、祈祷平安。 建设年代最久远的妈祖庙。据《莆田县志》记载,林默“羽化升天”的同年,雍熙四年(987)邑人立通贤灵女庙于湄洲岛。这座通贤灵女庙即今天的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林默的庙宇,其建设年代为世界之最。建造于999年的还保存完好的莆田平海天后宫,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的分灵宫庙,建造年代较久远的妈祖宫庙还有建于1086年的莆田圣墩天后宫、北宋元符初(1098-1100年)的仙游枫亭天后宫,以及蓬莱阁天后宫(1122年)、长岛庙岛显应宫(1122年)、莆田白湖天后宫(1157年)、泉州天后宫(1196年)等。 首个世界性妈祖社团组织的落址单位。国家批准的首个世界性妈祖文化社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2004年在湄洲岛妈祖祖庙成立。“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妈祖信仰正式被界定为妈祖文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祭祀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清代国家祀典中祖庙的“妈祖祭祀”、山东的“孔子祭祀”和陕西的“黄帝祭祀”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祭典,祖庙“妈祖祭祀大典”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湄洲岛每年都要举办朝拜妈祖祭祀大典。祭典场面气势磅礴,恢宏壮观,主祭人为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或秘书长。湄洲妈祖祖庙是祭祀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 建设规模最庞大的妈祖庙。始建于987年的湄洲妈祖祖庙历经多次重修和扩建,已成为规模宏大的庙宇建筑群,特别是祖庙的南中轴线庙宇群,全长323米,宽99米,其中天后正殿高19米,宽50米,进深30米,面积987米,可同时容纳千人朝拜,正中供奉8米高的妈祖座像,陪侍的有妇幼保护女神陈靖姑和兴建宋代著名水利工程木兰陂的女杰钱四娘以及航海家郑和、收复台湾的施琅将军等八大神像。殿前的天后广场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还有一座高26.5米的大戏台,是祖庙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宫庙知多少? 全世界的妈祖宫庙更多达5000多座。而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宫庙知多少?查阅了国务院公布的共七批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名单,共有9座祭祀妈祖的宫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福建省4座,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各1座。另至少有2座妈祖庙和其它建筑合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个国保单位和妈祖相关。 莆田湄洲妈祖祖庙,世界5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发源地、遗产地。据《莆田县志》记载,林默“羽化升天”的同年,雍熙四年(987)邑人立通贤灵女庙于湄洲岛。这座通贤灵女庙即今天的湄洲妈祖祖庙。至清乾隆年间时就形成了以正殿、偏殿等五组建筑群,16座殿堂楼阁,99间斋舍客房,画梁雕栋、金碧辉煌、恰似“海上龙宫”。如今的祖庙更加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单南中轴线庙宇群,占地总面积200亩,祭祀朝拜区南北长323米,寓妈祖诞辰农历三月廿三;东西宽99米,寓农历九月初九“升天”。祖庙的“妈祖祭典”和山东的“孔子祭典”、陕西的“黄帝祭典”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祭典,“妈祖祭典”也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始建年代最早、祭祀规格最高、建设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妈祖庙,在世界妈祖文化现象当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林氏家谱

林慎思后裔福建漳浦乌石林氏世系

据台湾省各姓渊源学会理事长林瑶棋编著《西河青龙族谱》95页载:漳浦乌石林系唐林慎思后裔,北宋龙图阁学士林安上4世孙林安,于南宋景定年间由福州乌石山迁居漳浦乌石,成为漳浦乌石林开基祖。其后裔尊安为1世祖。安生进,为2世祖。进生惠英,为3世祖。惠英生7子:仙隐、仁益、义益、道益、德成、文祖、文杰,列为4世祖。乌石林除分布在漳浦县各乡镇村庄外,还分布在福建漳州、龙海、石狮、龙岩、宁德市、平和、惠安县,广东海陆丰、惠州、潮州、普宁、东莞市、惠来、惠东、博罗县,江苏南京,海南和台湾等地。乌石林人才辈出,在明清两代居漳浦县首位。明代探花,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为漳浦乌石林氏历史上第一大官。 世系如下: 林慎思━━师古━━雷震━━梦积━━宗秀━━曾斌━━朴━━迪━━学━━ 成材━━正卿━━绍祖━━泰━━琼宗━━安━━进━━惠英┳林仙隐 (乌石始祖) ┣仁益━━━佛寿━ ┣义益 ┣道益 ┣德成 ┣文祖 ┗文杰 ━━聪━━普玄━━寅━━廷奇━━凤━━文应━━萃祥━━兴━━良   以下部分资料来自:林慎思研究博客—-林玉琰(http://blog.sina.com.cn/linyuyan3 ) 漳浦乌石林氏 唐代林慎思,字虔中,号伸蒙子,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今长乐市潭头镇大宏村)人。曾祖、祖父俱为官,父林升,官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慎思兄弟五人:进思、景思、勤思、普思、慎思。咸通间(860—873年),兄弟五人俱登进士第,时称“五桂联芳”、“五子登科”,为时人所钦羡。 林慎思登进士后,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兴平县尉、尚书水部郎中,出为长安万年县令。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林慎思临危不惧,领兵迎战,力尽被擒,不降被杀。唐昭宗褒其门曰“忠义名家”,御书:“忠贞贯日月,义节凛冰霜。”其后裔称“忠义林。” 忠义林在长乐、福州、闽侯、连江、福清、平潭以及浙江、江苏、广东、台湾传下众多后裔,自唐宋至明清,历代科甲鼎盛,人才荟萃,林玉琰先生编《伸蒙子与德成岩》一书有详细记载。然而,忠义林有一支传衍在漳州漳浦县乌石,称乌石林氏,却鲜为人知。 漳浦乌石林氏始祖林安,生于福州长乐后市村,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由长乐后市徒居漳浦县东关外七都浯江保西径坊,娶西径宣教郎蔡某的女儿小九娘,生四子,长子林进,移居浯江西岸海云山下,并命名其住地为“乌石”,其后裔称乌石林氏。五世林纯一,登洪武五年(1732年)举人,官国子监助教。自此,乌石林氏科甲连绵,人才辈出。十世,林功懋首登进士,十世林一初、一阳、一新三兄弟俱登科第,称“三凤齐鸣”,誉满闽粤;十一世林士章探花及第,名扬全国。

林氏家谱

福建泉州南安林氏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福建泉州南安林氏 据中华书局刊印的《辞海》合订本载:林 ,”姓也,史谓殷比干避难长林之山,因以林为氏”。《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 〉称:”比干,商代贵族。纣王的叔父,官少师。”现据众多历史资料概述如下:?太始祖比干公,生于公元前1092年四月四日,沫邑(古称朝歌)人。商王文丁之子,帝乙之弟 ,纣王之叔,封于比,故名比干,乃黄帝第三十三世孙。帝乙时,佐兄巩固政权,呕心沥血;纣王继位后,受命辅佐,官少师,披肝沥胆。商末,纣王荒淫无度,微子去国,箕子佯狂 ,国势危殆,比干累谏,纣王积怒,遂杀比干,剖腹验心。暴纣还下令株连其亲属,当时比干正妃有妫氏怀孕三个月,恐祸及,即携婢女四人避难于牧野。及期于长林石室产一男,因 其地泉水淙淙,取名泉。周武王克商,即派大臣褒封比干墓,铸铜盘铭。并派人查得比干遗腹子,因生于长林石室,即赐姓林易名坚,拜为大夫,食采西河,后移封博陵公。博陵(今河北蠡县一带)乃林姓发祥地,比干即是林姓太始祖。林氏论坛&林氏宗亲网?比干卒于公元前1029年10月25日,终年63岁。葬于朝歌,即汲县北十五里(今河南卫辉市) 。历代帝王名贤谒比干墓,建庙立碑,景仰封崇,誉之为”万世谏臣之祖“。古往今来,无数炎黄子孙以比干为典范,激励自己高风亮节,为民族振兴,祖国昌盛,勇赴国难,以死报国。有两幅对联为证: “剖心明忠赤,精神赫赫齐穹壤;忠谏救国颠,烈气飘飘凛雪霜。” “天地同流,为万世谏臣之祖;凛然正气,显历朝忠烈之名。”?始祖坚公自长林得姓后,苗裔最初居河南淇水一带,因其位于古黄河之西,故有”西河衍派 “之堂号。后博陵聚族,遂成阀阅。”或时迁而南渡;或世乱而北移;或受爵而西分;或因居而东徙”,支派播遍九州。最为辉煌的一支派,东徙齐鲁,为孔门弟子的林放,问礼之本 在七十二贤之列,望称济南。林放之后裔礼,官太子大傅丞,晋怀帝永嘉元年由济南徙籍下 邳,遂为徐之冠族,辉泽下邳。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州板荡,衣冠卿相徙 闽居之有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唐定天下氏族,推晋安之林为甲姓”。? 一、入闽 入闽林姓,与其他各姓一样,都是从中原迁入的。就目前已掌握的资料确定,林姓入闽主要 分为四期:一是东晋明帝太宁三年,林禄公奉敕守晋安,其后裔在八闽繁衍,晋安世系是福建林氏的主流派 ;二是唐高宗时随陈政入漳的浦南林;三是唐末随王潮从河南光州入闽的固始林氏;四是宋初由房州辗转入闽聚居闽西的柴林世系。?闽林主流派的始祖林禄公,因匡扶晋室,建立功勋,追封晋安郡王,墓葬温陵九龙之岗(今惠安泉港涂岭)。其后裔世居莆田,至唐开元年间,晋安十五世万宠公,生三子:长韬公为阙下祖;次披公为九牧祖;三昌公为游洋(雾峰)祖。其后裔繁衍,在我省、在全中国,仍至全世界,多数为这支派。时至今日,闽、台、两广、海南以及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各地林氏宗祠,都常见”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的对联,这就是对闽林世系”九牧传芳” 渊源的概括和真实写照。?

林氏家谱

辜氏,辜姓源出自比干林氏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辜氏始祖林正公,字达中,生于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岁在庚午四月初二日,家居莆田太平村永定里(现名尊贤里北螺村)。 (一说泉州永春) 正公原姓林。乃比干之子林坚公之后裔,闽晋安林氏始祖林禄公之十三世裔孙林效诚(字允谦)公之孙。效诚公赘于晋安梅定夫之家,配梅氏,又以梅氏为姓。至二世,宗子(按:宗子即族长)责之乃复归林姓。效诚公生宜民公、宜国公。宜国公(字时杰—),生正公。 正公,二十二风中举人。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甲午科进士及第,授江南道(包括今浙江、江西、湖南等省)观察使。(按:唐代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起初是派员出巡各州,有权罢免或提升地方官吏,后来贞观年间,全国分为十道,每道派京官一人,巡察所属州县,先后称为巡察使、按察使、采访处置使、观察使。)林氏宗亲网 正公在任江南道观察使期间,励精图治,兴学校,除苛政,廉政爱民,有功于朝廷。这正是在史称“贞观之治”的那个年代。贞观十五年,正值江南道大荒,民不聊生。正公奏准太宗,刚开仓济民,民始宁业,爱正公如父母。太宗嘉其贤,赐其族姓,昭其辛苦之德,合二义而成一字,上古下辛赐之辜焉。由是告林氏祖,更以辜为姓。此即辜氏之所自始。而辜不书古幸而书古辛之所从来。正公乃为辜氏始祖。正公夫人郑氏,生子曰端,字从厚,贞观二十三年,明经擢第,礼部待郎。 弘道年,唐高宗帝崩。正公思念成疾,不幸逝世于弘道癸未元年(公元683年)十一月十九日辰时,葬在莆田紫霄岩三台石畔,享年七十四岁。灯号为“唐皇赐姓”,堂号“晋安堂”,祖祠“嘉德祠”。 赞曰:伟哉正公,德望功丰。比干英烈,林坚愚忠。效诚纯良,晋安淳风。勤政廉洁,保唐有功。励精图治,黎民尊崇。太宗隆恩,嘉德锡封。赐为辜姓,万世同宗。 –转自辜氏家园 辜氏宗祠位于永春县五里街镇儒林村的金峰山下的辜氏宗祠“嘉德祠”载:唐太宗贞观八年,林正公登进士,爱民如子,遭奸人诬告入审,后得释。太宗认为林正公既贤直又难能有辛苦之德,以上古下辛合为一字赐姓‘辜’,并封其堂‘嘉德’。”因此,如今在庙堂大门门柱上有联镌曰:“晋代分芽绵祖泽,唐宗赐姓表臣忠。”林氏宗亲网 在绿阴掩映的儒林村后庙,我们看到木刻线装的宗谱,发黄的纸片详实地记载着辜氏先祖在14世纪以前的衍派分支情况:林正之孙辜源任官遭忌,贬八闽辗转迁徙,部分定居永春,其他儿女陆续迁居江西、四川、闽南等地及台、港、新、泰、日、加、美等国家和地区 –来源与泉州晚报 以上资料漏洞颇多,希望辜氏宗亲能指点一二:http://lin.bigan.cn/thread-3417-1-1.html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lin_36.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

林氏家谱

五代河南光州固始林氏:六桥林氏与尚干林氏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随王审知入闽林氏四始祖即固始林氏有: 林硕德的“六桥林氏”;林穆的陶江尚干林氏;   林硕德 “六桥林氏”入闽始祖 林硕德(860-926年),号天復,河南光州固始人。一向素以智谋勇略,為乡里所推崇。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林硕德率眾投奔王绪领导的寿州(今安徽寿县)农民起义军。当王绪起义军进入光州后,节度使秦宗权封王绪為光州刺史,王潮為军正,审知為都监,硕德為监丞。光啟元年(885年),為避开已降服于黄巢的秦宗权勒索债赋,王绪统率5000多名义军和一部分光州、寿州的吏民,渡江南下,经江西九江、南昌,进入闽地。攻克了汀(长汀)、漳(漳州),队伍不断扩大。队伍至南安时,因军粮不继,军心涣散。加之王绪生性猜忌,在滥杀刘成全、李逢益、陈浩等数名干将后,又想杀害王审知三兄弟及其老母董氏。危急时刻,林硕德接受王潮兄弟的恳请,策划竹林兵变,带壮士数十人,活捉了王绪,并将其关在牢中,不久王绪自尽。于是王潮被推举為主将,统率全军。竹林兵变后,林硕德成為王潮的得力部将,与王审知一起率精兵夺取泉州、攻下福州。乾寧元年(894年)四月,林硕德奉命率兵独趋邵武,八月中秋定泰寧,军声大振,传檄四方,远近州、县纷纷响应,相继归顺,从此闽疆统一。林硕德也因军功卓著被王审知封為威武军军判。乾寧四年(894年)十二月,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封琅琊王。林硕德则又被封為威武军都统使。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封闽王,林硕德封為开闽都统使。乾化三年(913年),闽王封第于屿头山,让十八翁居住。翁留子随闽王身边,而自己则居于屿头山。翁见屿头山周围曲水环绕,于是就建造合潮、玉浦、郑屿、温阳、山后、玉丘六桥,因此后人便以“六桥林”称之。“六桥林氏”从唐末至明代先后出过“三统帅、一宰辅、二尚书、双翰林、十二进士”。子孙蕃衍昌盛,且散居海内外,是闽中望族之一。   林穆 陶江林氏始祖 http://lin.bigan.cn/thread-3487-1-1.html 林穆,字佑然,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官左朝奉大夫,唐末林穆随王审知兄弟一路攻战入闽,功绩居多,其族谱中“旌鉞曾随唐节度,科名■举宋神童”,记载的就是这段歷史。后来林穆“瞻顾枕峰一脉一回龙风水宝地”,就在枕峰建宅居住,即為陶江林氏。民国国府主席林森修林氏宗祠时曾撰联曰:“受氏始周家,歷秦汉晋唐以迄明清;看累代称帝称王,庙事几如林县远。发祥由陶江,从鲁齐河洛迨迁闽越;溯上世自南自北,族居传到干官兴。”联中干官指得是林穆之十二世孙林津龙,宋宝■癸丑科(1253年)中进士,授迪功郎、尚书干官,以官名家。陶江林氏,人才辈出。清光绪进士林履端也有题联:“聚居数千载,东象冈,西虎岫,南■峰,北马瀆,看山川形胜重重,都向吾乡鐘福地;传世六百载,黔陈臬,粤开藩,齐巡方,燕宿卫,溯文武科名济济,还期后起迪前先。”此联不但描写了尚干这个得天独厚的山川地理形胜,也道出陶江林氏自宋以来先后出过宋绍定神童科状元林壮行,明浙江道监察御史林?,清光绪丁丑科武探花林培基等歷史上的文武名人。而且林氏后裔,没有辜负先世期望,先后走出了像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二七”烈士林祥谦等先贤名人。   五代十国年代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吴越、楚、北汉、南汉、前蜀、后蜀、南平、闽. 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固始人。其父恁,世為农;兄潮,為县佐。唐末王审知从兄王潮随王绪起兵。唐昭宗元年(892年)任福建观察副使。唐光化元年(898年),任福州威武军节度使。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封琅琊王。五代梁开平四年(910年),梁太祖加拜审知中书令封闽王。五代十国在中国歷史上呈分崩离析的局面,但在偏安割据的福建建立闽国的王审知,治闽实行“保境安民”政策,整肃吏治,减轻徭赋,省刑惜费;注重生產发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辟甘棠港,“招徠海外船估”;兴办学校,礼贤下士,招纳中原名儒硕士,使教育事业超出门阀子弟而推广到民间。此外,还两度拓疆。因而在他统治时期,福建经济、文化由一向落后走向繁荣,出现了“时和年丰,家给人足”的景象。当王潮、王审知兄弟南来时,军中有数万人,大都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和东晋“八姓入闽”的传说一样,有所谓“十八姓从王”的传说。王审知在闽的显著成就也离不开这些随王者。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lin_23.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

林氏家谱

林氏柴林谱系简录与后周世宗柴荣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林氏柴林谱系简录与后周世宗柴荣 林氏柴林谱系简录<柴林世系> 林士弘公 闽林始祖禄公十二世孙。德公(一说礼公)之子。江西鄱阳人(祖父林英在南北朝时代由福建莆田北螺村移居江西洪州鄱阳),生殁葬妣失考,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首领,曾统领义军集结于鄱阳康山,大败隋军于鄱阳湖。发展到十多万人,进占虔州(今江西赣州),称帝,国号楚,建年太平(见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P2018)。许多豪杰杀隋令以附,因之声势日盛,曾控制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州)的广大地区,经历六年,败于唐李,而易林为柴姓。窜移武林,不久病故。其后裔又迁各地,以求发展,其中一支在邢洲龙冈尧山(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山口乡西山南村 )居住并逐步发迹.传至十三世荣公,接后周帝位,其子宗训继位不久,即发生陈桥驿兵变,后周亡。恭帝被废,降为郑王,禁于房州,喻其族人携其子咏逃至济南山隐居避难。遂将柴字拆之,去“此”添“木”,易柴复为林姓,并选用“济南”为堂号。后迁南剑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置州,治所在南平(今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及将乐、顺昌、沙县、龙溪等县地。明初改为府,称延平府)顺昌(今福建顺昌县)小陈坑。 十二世(五代十国) 柴守礼公 林士弘十二世孙,上杭族谱和眉山族谱称始祖。周光禄寺卿,其妹配郭威为妻,周太祖时为国舅,世宗帝即位尊为太上皇,据水埔、彭背、上杭机城等地旧谱称,公生五子,俱封爵为:龙车公、正将公、司仓公、臣武公、孔目公。 子五;荣、穆、余未详。 十三世 柴荣公 守礼公长子,生于后梁龙德辛巳年(921年)六月十六寅时。幼年,随姑母一起,操持家务,劳动之余,刻苦练习骑马射箭,自读各种书史典籍,增长了许多才智武艺。为人敦厚,能勤学苦练。郭威又因其亲生子被后汉隐帝刘丞佑杀光,身无儿子,就将荣公收养为嗣,故名郭荣。因而荣公为郭威唯一继承人。不久,随郭威入伍,开始戎马生涯。荣公二十七岁时,提升为左监门大将军,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郭威引兵北上,兵至澶州,将士突然鼓噪起来,撕开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护他做皇帝。即班师回朝,夺取了后汉天下。在公元951年正月,郭威正式建立周朝,帝号周太祖,年号广顺。郭称帝后,任命柴荣为澶州节度史,校检大保,并封为太原郡候。不久调回京师,加封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相当于中书令,宰相之职)参与朝政。次年三月,任开封府伊,进封晋王。在显德二年(955年)二月,太祖崩于慈德殿,时年51岁,在位四年。公接周朝嗣大统即位,帝号周世宗皇帝,年号继用“显德”。 荣公一生精明能干,志气宏大,接嗣帝位后,能继承太祖遗愿,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发展生产。先后收复后蜀阶、成、秦、凤西州、和南唐江淮十四州,北攻契丹,收复莫、瀛、易三州。正当挥兵直取幽州时,却患了大病,停止前进,率大军回京,于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十八日于汴京驾崩。时年三十九岁,在位六年。国葬于庆陵(今河南郑州管成县)。配夫人,生七子:宜哥、诚、咸、宗训、宗让、宗谨、宗海。(石田、彭背、水埔、杭城族谱中仅曰,公生一子) 至十四世 宜哥 周太祖赐名宗谊,荣公长子。于后汉乾佑庚戌三年(950年)十一月十三日被汉诛,太祖赠左铙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越王。 诚公 荣公次子,于后汉乾佑庚戌三年(957年)十一月十三被汉诛,太祖赠左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吴王。

林氏家谱

各地林氏昭穆字辈,林姓辈分大全(不定时添加)

各地林氏昭穆字辈辈分大全(不定时添加)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字辈是指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为区分一族众人之间的长幼、尊卑,表白宗族里世系血统顺序,专门选用全族共行的辈份文字,这就是字辈谱。它是一个家族传代的字凭。其意均为修身齐农。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起源于宋朝,《谱牒学研究》中记载:宋太宗赵匡胤立了13个“范字”——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加上“匡”共14字。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字辈,字辈是人们按伦理道德取名的一个规则。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认识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同时字辈也是先祖文采的真实体现,先人能定出一套独特新颖有文采的字辈,作为后人也是值得自豪的。天下林氏何其多,因林姓先辈历数磨难,颠沛流离,昭穆失序,谱牒尽毁,今以至诚之心望众林氏宗亲到林氏论坛(http://lin.5d6d.com/thread-34-1-1.html)留下您所在的地区,迁徙路线,迁徙始祖及昭穆字辈等资料,以方便登记收录,以慰先祖之灵,林氏万世之流芳! 林氏论坛:http://lin.5d6d.com 以下是在网上收集到的部分比干林氏林氏字辈: 福建陶江林氏(由十二世始) 君若维能,天必昌汝(天降楷书)。 世克允德,宗永以兴(传梅续撰)。 用守是道,长发其祥(豫斋续撰)。 善继人志,绍衣闻言(支山续撰)。 孝友为本,弈叶攸敦(泽夫续撰)。 明哲作范,垂裕后昆(椒辰续撰)。 增进民权,致治大同(林森续撰)。 仁义礼智,合信则常(翰西续撰)。 修文振武,邦家之光(志棠续撰)。 福建濂江林氏  始祖唐末自河南固始来闽肇基闽县林浦,前十世名讳毁于灾火。辈字由二十世始用下: 元亨利贞,天道之祥。 仁义礼智,恒秉斯章。

林氏家谱

林氏(林姓)起源及汉民族迁徙苦难史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林氏(林姓)起源及汉民族迁徙苦难史 一、林姓的迁徙史(即中华汉民族苦难史) 林姓是中国20个大姓之一,尤盛于闽台粤地区。是典型的南方大姓,林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1.2%,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林的人至少有12个,今天大陆林姓总人口大约在1400多万。 周武王灭商建周,为比干封墓,赐比干之子泉为林姓,赐名为坚,封河清公,发源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一带)。先秦时林姓首先活动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进入东周后,林姓已经散布到甘肃、陕西、山西等地。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林姓在鲁国得到最好的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济南林氏,战国时候出现的赵国“九龙十德堂”,就是济南林氏望族。在随后的秦汉时代,济南林氏一直占据了林姓群体的主导地位。西汉末年、两晋、三国和南北朝,北部战乱,中原板荡,五胡乱华,华族蒙难,政权更迭,中原衣冠氏族向四周迁移,经西南到四川,向东南抵江浙。西晋末“永嘉之乱”林姓已经渡过长江,越过武夷山剑川,进入福建,又分布到两广,其中以晋安林氏尤盛。后来经过唐朝两次由河南出发的南下福建移民,大批林姓先民定居于闽南,林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明末清初,林姓已经出现在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林姓大约有7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8%,排在第19位。福建为林姓的第1大省,约占全国林姓总人口的58%,约占福建总人口的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广东三省,这三省林姓占林姓总人口的85%;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苏、江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9%。以福建为中心的林姓聚集区已经形成。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林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20位姓氏。宋、元、明三朝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几乎没有增长,600年中林姓人口纯增加率为1%,净增加了3万。福建仍为林姓第1大省,约占总林姓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广东(26%)、浙江(18%),这三省林姓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广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10%。从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间,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西南迁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清朝初年,鞑子四川大屠杀,天府之国人烟灭绝,白骨横尸,清朝政府组织的“湖广填川”丛两广、福建、江西、江浙、湖南、湖北,安徽大批迁徙到四川盆地,其中不乏林姓难民。这些迁徙来的移民占今天四川人口98%! 当代林姓的人口已达1416万,排在第16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8%。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林姓人口由79万增到1400多万,人口增长达18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林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000年林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广东两省,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台湾、浙江,这两省又集中了13%。福建居住了林姓总人口的33%,为林姓第1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4.8%。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在近600年间,林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林姓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是主流。 二、当代林姓的分布 林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闽南粤东,每平方公里的林姓人口达到22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30多人。其次在福建北部、台湾、广东中部、浙江、江西东南、海南东南,每平方公里的林姓人口达到4.4—22人。林姓分布密度最高的(4.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2%,林姓人口大约605万;不足4.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3.8%,林姓人口大约811万。形成南多北少的格局,和陈姓为中国典型的南方大姓。这其中的原因与中国封建时代的汉民族灾难史有何异!请记住五胡乱华、湖广填川! 林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林姓在东南沿海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林姓在福建、广东大部、台湾、浙江、江西东南、海南、广西中部、湖北东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6%以上,尤其在闽南和台湾,比例达到9%以上,这部分高比例的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7.6%,比例以福建莆田地区为中心向外逐步减少;其他广大地区,林姓比例不足1.6%,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92.4%,其中林姓频率不足1%的地区占了88%。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show.php?itemid-11.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请关注林氏宗亲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LinLimLam 各地林氏报道贴:http://lin.bigan.cn/thread-3268-1-1.html 福建 广东 台湾 广西 浙江

林氏家谱

林姓人口:南方大姓,中国姓氏排名第16位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林姓人口:根据1996年大概统计资料,林姓在中国大陆人口约为1416万,排在中国姓氏第16位,南方排在第4位,是典型的南方大姓,福建省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包括东南亚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仙游、闽南、粤东。     最新根据公安部从“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2006年7月25日,福建省现有林姓人口425万,约占福建省3400万人口的百分之十二,其中占福州人的16.08%,是不折不扣的福建省人口第一大姓。与陈姓是本省绝对的主流大姓,除了福建省,林姓还是台湾省的第二大姓,广东省的第四大姓,这三个省的林姓人口占了中国林姓人口的60%,林姓是中国南方的第四大姓,在整个中国的姓氏排位中排在第二阶梯的第三位,是中国的主流大姓,这和我国古代战乱迁徙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本市户籍人口中叫“林芳”的最多,共有4216人。排在前7位的姓名依次是:林芳(4216人)、林英(3232人)、林辉(3132人)、林燕(3005人)、林华(2671人)、林伟(2600人)、林娟(2584人)。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lin_2.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