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浙江

林氏名人

部分福建泉州古代林氏名人

林禄、林披、林伋、林鹏抟、林模、林驽、林悦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林滂、林焌、林一桂、林朝阳(字罴章,谥桐轩)、林湜、林九如、林道、林云程(字登卿,号震西)、林炳、林外(字岂尘,号肇殷)、林知(字子默)、林来鹏(字思奋,号思膺)、林鹤年(字氅云)、林翀鹤(字佑安)、林骚(字叔潜,号醒我)、林文斗 、林洪(字龙发,号可山)、林希元(字懋贞,号次崖)、林日胜、林文彬(字质夫,号显斋)、林兴珠(原名进周,字而梁)、林俊(字士孝,号万青)、林贤(字克希,号尊一)、林春庆(谱名章木苔,字赠孝,号佩玉)、林元品(又名文濬)、林易庵、林宗臣(字景何)、林钎(字实甫,号鹤胎)、林欲楫(字仕济,号季翀,别号平庵)、林欲栋(字世隆,号翀汉)、林孕昌(允昌、胤昌,字为磬,号素庵)、林学曾(字志唯,号省庵)、林楠(又名林中楠)、林昭庆(字显之,又名庆禅师)、林八郎(名福龙)、林仲虎(字景瞻,号定窗) 林禄 闽林始祖。晋安郡王。 林披 林禄十六世孙,唐朝太子瞻事。生有九子,都在唐·贞元年间先后登科同为刺史,号称九牧。 林伋 生卒未详。北宋·兴化进士,晋江县尉,遂家泉州新门外笋江畔(霞州)。为宋九牧林泉州始祖,其后裔霞州林氏兄弟九人,俱任知州之职,世称“宋九牧”。与莆田“唐九牧”并誉。 林鹏抟 明末德化县桂阳乡桂阳村太平寨人。中举后官至山东武定州正堂,廉正爱民,深孚众望。回乡后在桂阳乡址太平寨下建厝,后人据此称桂阳乡政府所在地为“官厅洋”。 林模 清初德化县桂阳乡桂阳村太平寨人。太平寨头名进士,由康熙帝殿试钦点。曾协修《德化县志》,并率族人据寨抵御外患。后任湖广兴宁知县、广东普宁知县,体恤民疾,兴利除弊,民呼“青天”。 林驽 明·泉州人,李贽的二世祖(林李同宗)。自泉发航突鲁谟厮(或译火鲁没思)经商,后娶波斯女为妻,双双返国偕老,卒葬于泉。 林悦 林禄后裔,北宋侍御史。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乞归故里祭扫祖坟,宋仁宗调阅林氏宗谱后,在谱首御书“忠孝”二字,矜(金字旁)以御宝,并赠诗二首,“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永春县蓬壶镇美山村林氏宗祠乃有忠孝堂之誉。 林嗣环 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 (一) […]

林氏名人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号竣村老人,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林则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1785年8月30日出生,清嘉庆三年(1798年)十四岁参加县试,考中秀才,就学鳌峰书院。与本城朱紫坊名儒、前河南永城知县郑大谟的长女郑淑卿订婚。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道光三年(1823年),由江南淮海道升任江苏按察使,廉明办案,倡捐赈灾。翌年,署江苏布政使。道光七年(1827年),任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道光十年、十一年(1830、1831年),相继调任湖北、河南、江宁三省布政使,在兴修水利、救灾办赈、整顿吏治等方面多有兴革,升任河东河道总督。道光十二年(1832年),擢江苏巡抚,曾两度署理两江总督,处理钱漕、灾赈、水利、盐政、货币等实际问题,博得百姓爱戴。 嘉庆九年(1804)林则徐中举。十一年(1806)林则徐赴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次年应福建巡抚张师诚招入幕府。十六年(1811)中进士,选庶吉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后历任编修、协修等京官,两度外放江西、云南乡试考官。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 道光十年(1830)林则徐任湖北、河南布政使,次年升任河东河道总督,其间,不辞劳苦,不避怨嫌,积极铲除弊端,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曾奉命驱逐在吴淞口外刺探情报的英国胡夏米商船,又协助两江总督陶澍,采取许多利国便民的经济改革措施。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不顾朝廷斥责,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疏浚白茆、刘河、徒阳运河等河道。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这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五年和十六年(1836),两署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积极推行淮北“票盐”制度。 道光十七年(1837),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当时时鸦片已成为危及中国国计民生的严重弊害。十八年(1837),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九月应召进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林则徐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索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七月因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此时他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留粤备查问。但仍奔走察看要隘,筹募壮勇守卫广州,反对钦差大臣琦善畏敌求和。继而向主持粤战的奕山上防御建议,不被采纳。 道光二十一年(1841)林则徐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在浙积极筹议战守,提供炮书,帮助研制新式炮车和车轮战船。五月道光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从重惩处,充军伊犁。途经镇江,授老友魏源以《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嘱撰《海国图志》。旋因黄河在河南开封祥符决口,酿成水患,奉旨往河南黄河工地治河,工竣仍戍伊犁。 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则徐抵伊犁。他协助办理垦务,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三万里,所至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十月抱病起程,1850年11月22日病逝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闻讯挽联对林则徐一生人品和功绩,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所遗奏稿、公牍、日记、书札等辑为《林则徐集》。   美国林则徐铜像由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于一九九七年,树立在纽约市华埠中心,东百老汇街的前端。 铜像由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维汜教授所设计,高3.2米,头戴清朝官帽,身穿一品官服,取站立姿态,背着双手,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表达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睁眼看世界的胸襟气概。这是毅力于西方世界的第一尊世界禁毒先驱的铜像。  黄克锵先生向设计者李维汜教授赠牌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铜像碑文 (前) 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1785-1850) 林则徐,字少穆,一七八五年八月三十日诞生放中国福建省侯宫县(今福州市)。家境清寒,父亲宾日先生是个品行超卓的私塾老师;母亲陈氏带领女儿们针线不离手,帮助家计。则徐四岁即跟随父亲早出晚归,开始启蒙读书、立品成才的人生道路。 林则徐十三岁府试冠军,列名秀才第一;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七岁成进士,选入翰林院。历任典试官、监察御史、按察使、布政使,爱才擢才、兴利除弊。特别在水利方面,政绩显著。声望日隆,晋升封疆所寄的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要职。 林则徐是十九世纪开眼看世界的中国卓识人物佼佼者,深知英国对华鸦片贸易“谋财害命”性质,力主严禁。一八三八年冬遵旨入觐北京,八日间清室皇帝接连召见八次,授钦差大臣衔,南下广东主理禁止鸦片事宜。抵达广州后,林则徐雷厉风行,坚决从事。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开始,将勒令英国毒品贩子缴出的鸦片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斤,在广东虎门公开销废,轰动国际。林则徐是世界反毒、禁毒先驱。 英国人因鸦片贸易对中国发动的可耻战争,在广东和福建华南沿海遭到林则徐和当地人民坚决反抗,可是其海盗式威胁却在北京门户的津沽港口得逞。一八四零年,开始了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和发愤图强。在这历史新一页中,林则徐的英名永垂不朽,一直激励着后来人。 (后)美国纽约林公则徐铜像铭

宗亲联谊会

厦门林尔嘉的百年菽庄花园有望修复!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资料:林尔嘉的百年菽庄花园几十年来为厦门市提供大量门票收入后,却长期未得到修缮,于2006年5月30日下午15时部分建筑在风雨中倒塌。可惜!可叹!在厦门的各个大型网络社区,例如小鱼论坛等,引起广大网民的公愤!     林尔嘉(1875~1951年),字菽庄,又字叔臧,晚号百忍老人。福建龙溪人,出生于台北一个官僚家庭。少年时不屑为章句之学,而好论人才盛衰、时政得失。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岛及周边岛屿割让给日本。林尔嘉及其父愤慨于国土的沦丧,不愿作清朝弃民,毅然放弃在台湾的庞大产业,举家迁龙溪乡下。林尔嘉随父回乡后,常与知己谈论救国救民之道。当时有参议王清穆考察东南商务,赞赏尔嘉才识,力荐于朝廷,尔嘉被用为道员,调入京师任职。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林尔嘉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兼厦门商务总会总理。为使国家富强以抗外侮,他提出许多改革经济的积极建议。他认为朝廷应注重振兴商务,大力创建工业,发展出口商品,开矿铸银,修建铁路,整理税收,削减冗费,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他致力于兴办厦门电话、电灯公司等实业。还竭力维护地方治安,保障商民的正当权利。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陈宝琛任福建铁路总理时,敦请他襄助,并聘为商部顾问。 光绪末年,清政府一度计划整建海陆军,林尔嘉出于爱国热忱,捐献巨款,被晋升为侍郎。不料这笔捐款却被挪用修复遭八国联军破坏的颐和园。他的爱国宿愿成为泡影,愤而辞职归里。他居乡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热心救灾济贫,施棺舍药,常捐资赞助地方公益事业。光绪三十年(1904年),寄居的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他任租界工部局董事会董事,凡事关国体荣辱,华民利害,总是不避威胁,据理力争,深受国人敬佩。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龙溪、南靖两县水灾,他向海外募银3万两,兴修堤坝。民众感其功德。 民国元年(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林尔嘉被推举为参议院候补委员,民国4年,出任福建省行政讨论会会长。他勇于论列时政,兴利革弊,又协赞外交,勋劳颇著。同年8月,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唆使福建省政府的党羽诱胁尔嘉上“劝进表”,拥袁称帝,被他严辞拒绝。“洪宪”帝制破灭后,他被选为厦门市政会会长,因公务纷繁,心力交瘁,任职4年后赴瑞士养病7年。 林尔嘉早年回乡时,为将来退隐计,即在鼓浪屿营建造型别致的滨海别墅——菽庄花园,从瑞士养病回国后便隐居于此。赋闲期间,他经常邀约游宦、通儒、骚人墨客吟对,并结成菽庄吟社,刊行《菽庄丛刻八种》。民国27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厦门,他避走南洋,继续整理出版《菽庄丛书》6部。民国34年,日本投降,他回到阔别50年的台湾。 1951年,林尔嘉病逝,终年76岁。 鼓浪屿“四林”故居有望修复–海峡网-厦门晚报   厦门晚报:本报讯 (记者龚小莞)记者昨日获悉,国家文物局计财处、博物馆处负责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专家,以及广西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局的有关专家于上周组团来厦考察涉台文物,目前已确定拨款抢修鼓浪屿的“四林”(林祖密、林语堂、林尔嘉和林巧稚)故居   据带领专家考察文物的厦门市博物馆原馆长龚洁透露,在全国两会期间,有30多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关心涉台文物的保护问题,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重视,决定拨出8000万元专款,作为首批文物维修保护资金。据了解,涉台文物主要分布在海峡西岸的福建厦漳泉及广东、浙江等地,而“涉台文物”的概念最早是由厦门提出的,也是厦门最早公布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保护。上周,国家文物局派出专家团来到福建,厦门是重点考察区域。专家团在龚洁的带领下考察了多处涉台文物后,确定了“四林”故居为重点抢救保护对象。    据介绍,林祖密是台湾抗法名将林朝栋之子,他的故居宫保第的院落和庭院至今保持原样,但房屋已破败不堪,面临坍塌的危险,亟待抢救;林语堂上个世纪60年代在台湾定居,他的故居也处于风雨飘摇中;林尔嘉是台湾名绅林维源之子,与台湾的关系更为直接,林尔嘉故居在去年刮台风时坍塌了一角,现在已被整体拆除,留给世人一声声的叹息,林氏府中的其他建筑也已年久失修;林巧稚的哥哥住在台湾,她与台湾也有密切的关系,林巧稚故居是“四林”中保存得相对完好的,但也需要重新修整。    据悉,国家文物局将从8000万专款中,拨出一部分用于修缮厦门的“四林”故居。 来源:http://www.bigan.cn/stemmata/linshi_85.html –

林氏家谱

福建林氏望族迁徙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及国外的情况

福建林氏望族迁徙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及国外的情况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天下林氏人口分布据中国科学院袁义达先生统计,惟福建密度最大,大量人口源于福建的台湾林氏密度居其次。至于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多衍于福建,历史的多种因素使福建林氏独茂。揭开上节所叙南方各省林氏谱牒约为80%以上的林氏源于福建。其中属晋安林氏及下衍的忠义林氏、九牧林氏、阙下林氏、金紫林氏及宋九牧林氏……尤为繁衍。虽然,许多学者对晋安林氏始祖林禄人闽为晋安郡太守颇多怀疑①,认为“一般族谱记载林禄人闽并受封为晋安郡王,也不可遽信。自汉代分封,非皇裔不得封王,相沿至唐初,异姓大臣封爵仅至国公止,林禄名不见于《晋书》等正史经传,岂能独自封王。”②九个儿子均任刺史,也有可疑之处。林披为唐代中期人,其儿子大多在贞元年间(785—805年) 中进士、明经,尚属可信。惟其第八子林迈,于光化二年(899年)明经及第,殊不可信,林披不可能在百余岁的高年生孩子。又其第九子林蔇据称任‘福唐刺史’,当时福建并无福唐郡的建制。”③应该说学者所指确有破绽,所云多为捉刀修谱者败笔之处。目前发现早期族谱并无九子均为州牧之记载,显见是明后期文人再造作之痕迹。但这些瑕点却无法否定其族大人蕃之事实。 就目前所知福建林氏与外省林氏关系而言,可谓关系殊深。先看海南与两广,如海南18个县市林氏为林裕(林苇3世孙)、林暹(林蕴10世孙)、林肖山(林蕴后裔)、林×(林蔇33世孙)等四支后裔;广东潮阳林氏为福建林贲(林苇8世孙)、林弥远(林国华6世孙,居揭阳)、林竹湖(林伟器曾孙,居惠来)、林壮夫(林及申之三子,生四子分居潮阳、揭阳、海丰、惠来)、林翘梅(林及酉之子,生四子分居潮阳、揭阳、晋宁),潮州莲塘林氏始祖系莆田石兜林瑛,揭阳还有泉州霞州林则祖,莆田林茂桂、林玉溪、林德高、林翰海等人之裔;海丰则有福建林宜可(林续次子)后裔;惠东平山为厦门塔头林光昭之后人;而和平林氏则为林懋(林苇裔)之后;吴川林氏始祖为林永(莆田林苇15世孙)、林森(林蔇10世孙)之裔;新会林氏始祖林德元为林苇后裔;海康林氏始祖林萃夫系林苇17世孙;而雷州林氏除为林萃夫、林鉴(林披裔)、林永(林苇裔)后代外,还有侯官水西林氏林春泽(六朝大老)之裔,以及莆田林环子林廷显之后;还有莆田林凤章官广东梅州,生八子派衍两广的雷州、遂溪、钦州、廉州、合浦等地。至于广西武鸣林氏始祖林祖贤为莆田人;灵山宾阳林氏始祖林怀远则为龙溪人;浦北林氏始祖林法权为莆田人;玉林林氏始祖为林矩(林苇后裔)后人。 再如浙江的常山林氏源于闽南,分属阙下、唐九牧林氏。如九都后桥林氏始祖为安溪林大发;九都东山始祖为安溪林天养(两人均为林尊之后);至其他派系始祖林一求、林德纲(林苇26世孙)均由安溪迁往。由莆田到常山肇基的还有林廷柱、林廷鸾、林廷琴(林苇3l世孙),仙游来的林文魁(林藻27世孙),另由福建各地来的还有林高(林藻裔)、林赐(林蕴26世孙)、永春林钟殷(林迈裔)、林世贵(林迈26世孙)、南靖林兆同、林兆兴等。在泰顺肇基的则有林樟、林渝(均林苇裔)。在苍南的为永定的林应运,在平阳的为林俨(林晔裔)。 至于江西的会昌林氏的肇基祖为林玄兴(晋安林氏14世裔);分宜林氏则为莆田林天僧及广东和平林天保(汀州林懋裔);资溪沪阳林氏始祖为莆田林晋发之裔林万三九;浮梁林氏始祖林国昌、林国贤则为林德(林蕴裔,居安徽潜山)后人;萍乡林氏、湘潭林氏始祖林国柱、林国栋均为九牧五房林哗后人。 湖南的宁乡林氏的肇基祖林子先来于福建(何处不明,祠联“八闽华胄,九牧遗风”似可说明源于福建);常德林氏始祖则为莆田林友德。在湖北的黄冈林氏的肇基祖为林千一(字宣教,号秀发,林蕴裔);仙桃林氏始祖为莆田林茂(林迈裔);黄石林氏肇基祖为莆田林纪(林披裔)。汉川林氏始祖林遂翁为林披裔。而安徽金寨林氏始祖林子昭则为林千一后裔;潜山林氏肇基祖则是莆田林祖庆子林代六、林代七(林蕴裔)。 于山东的文登林氏肇基祖为莆田的林玉(林茂裔)、林时(林蕴裔)。其后播迁胶东各地,至海阳有林延公、林延行兄弟迁辽宁庄河。而吉林通化林氏始祖林永由山东栖霞迁往,栖霞林氏则传源于福建。 贵州毕节林氏始祖林秀(福建林茂子),后裔分布贵州毕节、贵阳、大方、织金、安顺、清镇、水城、纳雍、赫章、威宁,四川叙永、沪州、成都、重庆及云南镇雄、威信、扎西、昭通等地。还有漳浦林大用肇基于贵州贵筑县,后人分布于毕节、清镇、织金、平坝、赫章、纳雍、威宁及云南昭通的彝良、大关、盐津。 天下林氏播迁,自得姓始随着人丁兴旺不断迁徙,除遍布神州大地外,还向海外播迁,有的于唐代移居新罗国,有的于明代到琉球国广敷文教,往东南亚谋生,近现代更是足迹遍世界。 侨居外国 目前,所知林氏有记载最早迁移国外的为唐末迁往新罗(今。朝鲜、韩国)成为海东林氏始祖的林八及,其避难渡海,飘泊到新罗国江华湾登岸,择平泽县栖身,蕃衍生息,历经千年,后裔播迁汉城、镇川、醴泉、安东、庆州、釜山、扶安等地,传世加代上下,人口达120万。历代人才辈出。其中德山宗派行列图由26世始为:铉源柱炳培秉默(熙)奎镐泳植宪善钟演;扶余派行列图26世始为:火在镇洙相秉(炳)默(熙)奎(基)镐(铉)泳(源)植(杓)宪(必)善(喜)钟(镛)演(河);而醴泉城隐公派行列图26世始为:奎镇洙相炳(辉)圭(基)钟(铉)淳(洛)东(植)熙(炫)垠(垣)铢(镐)永(润)荣(根)焕(炅)培(均)镕(镛)源(河)秉(柄)烈(燮)载(在)(链)。 韩国《醴泉林氏大同谱》卷之一上系载:“八及,仕于唐朝,年八为翰林学士,自唐被谗见逐,与同德七贤浮海来,泊彭城龙珠,新罗朝官至吏部尚书。时贼兵侵边,公奋讨。谥忠节公。配州金氏,父侍御史允福。墓平泽龙珠坊云岩洞,酉坐。或云在香山云岩洞,酉坐,未知其详。与七贤东渡时各吟绝韵一句:八浮海兮,桂棹兰樯(林八及);仙李运尽合,贤士被谗(薛仁敬);徙东矣兮,可以免祸(许董);二老人海兮,殷道衰亡(刘荃);接而去兮,谢暗投明(宋奎);波涛汹涌兮,舟楫利逝(崔江);贤主东兮,竭诚尽忠(孔德符);见机而作兮,疏广之徒(权之奇)。” 八及之子林良贮:“仕于新罗,官至太师,或云上将军中郎将,敬顺王子贞显之婿。辅相君德有謇谔之节。敬顺之归于丽朝,公谏日:继累世之绪而绝之,不可谓子也;守千乘之业而弃之,可谓君也。言甚切,至敬顺怒谪善山终焉。后丽朝赐之,分其子投于诸邑。云墓在善山野城,或云在平城,录载《一善志》。庆州金氏敬顺王子贞显女,墓善山野城,艮坐。” 八及孙林碔“上将军同平章事,以勋受封为平城伯,一云彭城,谥忠烈公。” 八及曾孙林禧“高丽壁上三韩三重大匡领三司事,或云太师公。” 八及玄孙林冕“门下侍中平章事。诸派皆以为先,而昭穆未,以俟后考,配顺天张氏,金紫光禄大夫天之女。”

林氏家谱

林氏宗族中原迁徙及渡江南迁的情况- 林伟功

林氏宗族中原迁徙及渡江南迁的情况- 林伟功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林坚食采清河,封地博陵,后代遂居博陵,其子林载袭封并为冀州牧。子孙后代散居于河南、河北等地,以及甘肃临潭,山西凤陵渡,陕西华阴、白水、澄城等地。近10代基本主体居留于博陵。随着时代推移,春秋战国时期,兵荒马乱,士民播迁频繁:载于《史记》的林英、林贞、林隽、林宏、林繇等的桑梓地已变迁为洛邑;见于《左传》的林雍、林楚、林放、林不狃已为鲁国人;载于《说苑》、《庄子》的林回属齐国;而《战国策》叙及的林鸾伯则在卫;林皋则在秦。此中到鲁国的遂成为后来名闻天下的“济南林氏”的肇基者。其中的林雍为周敬王畿内闾正,见王昏庸,出为鲁大夫。《左传》载昭公二十六年(前525年),鲁师与齐师于炊鼻大战,林雍统军“奋不顾身”。而林放为孔门弟子,问礼之本,孔子称之,列为七十二贤人.周敬王时为大夫(汉、魏、两晋皆尊为名贤,唐玄宗赐号西河伯,宋高宗追封长山侯,从祀孔庙,列圣庙东庑第二位)。林皋为林放之后,官至赵相,其子孙至秦末居齐郡邹县,汉分齐郡置济南郡,遂为郡人。至林挚仕汉为燕相,封平棘侯,其曾孙林尊官太子太傅,“济南林氏”自此显赫,成为东迁林氏望族。继由“济南林氏”播迁的支系更多。 中国姓氏源流历史上囿于史料,存在颇多问题,经过反复思考似可以本姓氏名人不同时期出现的频率和以名人的迁徙作为宗族迁徙的关键参照物。笔者在长期研究中,发现中国古代至近现代,一个宗支背乡离井迁徙他方,除任官外,一般都有一个落地生根排除种种困难后发展的过程,较普遍的是由肇基祖开始经过10代上下人的努力,聚族而居方初具规模,经济、环境、教育状况转好,读书人出现,科举功名接着而来,名人、闻人方能涌现,且成为族中的骄傲与核心人物,他们随之也影响家族,报效社会。从宗族社会学的角度看,名人效应完全可作为宗族分布、播迁的标志。尤其在史料不足、偏颇、真伪混杂的状况下。现试以此作为迁移分布的标志。在中原的林氏迁徙跨度极大(南迁的另文),除上述东迁外,据各方面的史料汇总散居于黄河流域及其北部的林氏后人不少,现按地域罗列于下: 河南: 在洛邑(今洛阳)的林材、林隽、林既(春秋)等族人; 在卫国(今濮阳)的林类(春秋)、林抚(战国)等族人;在雒阳(今洛阳)的林熹、林恂、林就、林横(东汉)等族人; 在河南郡(今洛阳东)的林豫(三国魏)族人; 在洛阳的林玄峻、林道固(齐)等族人; 在洛阳的林玉、林惠勋、林奇勋、林殊勋、林业(西晋)等族人; 在南阳的林忠勋(西晋)族人; 在洛州(今洛阳)的林文济(唐)族人; 在固始的林廷甲(唐)族人; 在开封的林特(北宋)族人; 在东京(今开封)的林悦、林深之、林积仁(北宋)等族人; 在共城(今辉县)的林舍(北宋)等族人。 河北:

林氏家谱

林姓迁徙移民史

林姓迁徙史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林姓迁徙史中华民族自古多灾多难,虽不及犹太人,书不尽的悲情,几次大的汉民族移民分别是: A,东晋永嘉乱衣冠南渡,华族大难八姓入闽; B,唐高宗期间陈政(陈元光之父)领率固始府兵三千六百人58姓开漳; C,唐末王审知开闽国亦领固始百姓入闽 D,唐末安史之乱中原难民入门,居石壁龙岩,成今客家汉民主要部分 概述 林坚因赐姓地是在今河南省,故林姓最早的起源地应在今河南省境内。自林坚食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后,子孙世袭其爵,多为大夫。 春秋时,林氏由于官职调迁或避乱隐居,散居周、鲁、齐、卫等地。 战国时期,赵国宰相林皋,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县西北),生有九子,时称“九龙之父”、“十德之门”,因赵王嫉才欲害,林皋父子携带族人,迁徙于西河避难。秦灭赵后,这一支林姓又迁徙到齐、邹二郡(今山东淄博)。西汉初,林皋四世孙林挚,被封为千产侯,食邑千产。 汉景帝时分邹郡之地置济南郡,遂为济南林氏。 至晋代南迁发展,有林坚八十一世孙林颖,生有二子:懋、禄。长子林懋,任下邳太守,分出下邳林氏;次子林禄任晋安(今属福建)太守,后被晋明帝封为晋安郡主,居住在侯官县都西里。林禄的子孙颇多,后都散居于福建各地,以莆田为盛,成为林氏又一支著名的望族。其后子孙遍及福建、广东、海南、江西、浙江、台湾等地。同时,早在汉代就有林坚的五十一世孙迁居四川。周平王之子的一支林姓最早繁衍于河南及山西省境的黄河一带。后与林坚一支林姓,在秦、汉之际经陕西迁入甘肃陇西一带,并逐渐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总之,秦、汉之际,林氏家族的子孙主要散居于北方的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以山东的林氏繁衍最为旺盛。 至晋室南渡之时,中原士族也因‘永嘉之乱’大举南迁,林氏也随之南迁至江苏的下邳一带,后再南迁至福建。至唐宋之际,林姓族人已遍及我国的南方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地。明、清以后,便广播于全国各地。 周朝时期的迁徙 自公元前1046年,姬发(周武王)灭商立周,至公元前 256年赢稷(秦昭王)灭周立秦,前后历经790年。林姓在这个时期传衍了30多代。因周代大小诸侯国多次发生动乱,宗室贵族以及黎民百姓四处外窜逃生。林姓族裔也是如此,不囿于最初发祥地博陵,而在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都有他们迁徙的足迹,在动乱中繁衍发展。 据史书记载,西周末年林苌和林材等人在周王朝宫廷中担任官职,随着国都东移,由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之东南)迁至洛阳(今属河南省)落户。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纷封国自立,彼此征战时时发生。林姓族人当时在赵国、鲁国和齐国等诸侯国都有显山露水的不俗表现。

林氏家谱

福建大田县梓溪林氏七户祖禅林祠,梓溪林氏后代开基资料

福建大田县梓溪林氏七户祖禅林祠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梓溪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吴山乡(原属泉郡永春德化黄认团),梓溪林氏祖祠禅林祠始建于唐开元六年,即公元718年 ,为入闽始祖林禄公之后裔林法旺(林发旺)所建.据大田县志记载,唐代林发旺公与陈氏、易氏三人循溪而上,抵达一梓树成荫地貌奇特梓树成荫之地,取名梓溪,定居繁衍.其风水地貌在闽中堪称一奇,文革期间为苏氏干部嫉妒生恨严重恶意破坏,毁坏宗祠,蛮横连挖带炸破坏地貌,忆其况让我等梓林后人心痛! 1981年各宗贤捐款重建了“梓林大宗”宗祠,林氏大宗名曰禅林祠,又称梓林祠.2004年11月各宗支自发筹建了“梓林大宗理事会”,由林开昌为会长.每年的祭祀时间为每年农历冬至,来自各地的宗亲后裔到此祭拜先祖,高峰期间人数高达千余多人.由于人数愈增,而宗祠偏小,目前梓林大宗理事会计划修缮2500平方的停车场、接待大厅、生活区和功德碑等.(google地图:https://www.google.cn/maps/d/viewer?mid=zfFnfPb53QhE.kzoIzHvecpoQ ) 林氏禅林大宗祠第二届理事会组织机构人员名单 名誉会长:林  园   林芳高   林来发 林连格   林传居 顾    问:林广征   林开旺   林纯廊   林玉毕 林以欢 

林氏家谱

福建莆田九牧林氏二房林藻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林藻[唐代](约公元八o五年前后在世)字纬乾,小名遂奴,泉州莆田人。唐九牧林氏始祖林披六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顺宗永贞中前后在世。少负奇志,耻为农,乃与欧阳詹刻意文学。贞元七年,(公元七九一年)登进士第,试《珠还合浦赋》,敍珠去来之意,人谓其有神助。累迁殿中侍御史。官至岭南节度副使。藻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今存诗三首。。 林藻省试《珠还合浦赋》传诵海内。后林藻、欧阳詹举进士,林蕴擢明经,时有“欧阳独步,蕴、藻横行”的谚语。  ,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辛未科尹枢榜。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礼部侍郎杜黄裳。试题为《珠还合浦赋》和《青云干吕诗》。辞彩过人,受到主考官杜黄裳的赏识,认为他“有神助”,终得进士及第,官至岭南节度副使。林藻与其胞弟林蕴都以善书闻名,成为唐德宗贞元时期名书法家和文学家。林藻的书法学颜真卿,尤擅长于行书,极得智永遗法,笔意萧疏古淡,意韵深古,其书作杂于魏晋书法艺林之中;难辨真伪。传世有《深慰帖》。      明初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称:“林藻行书,婉约丰妍,出入智永之域。”林藻的书法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秀妍之气,而近与杨凝式书法,前人书评中多有称道他的书法艺术。 宋徽宗赵佶亲自编录钦定的《宣和书谱》二十卷,以及明代陶宗仪倾毕生心血编辑的书法典籍《书史会要》都给予林藻《深慰帖》极高的评价。《宣和书谱》评:“有唐三百年,书者特盛,虽至经生辈(从专职抄缮经书者),其落笔亦自可观(值得观看)。盖唐人书学,自太宗(李世民)建弘文馆为教养之地,一时习尚为盛,至后之学者,随其所学而各有成就,如(林)藻之于智永(南朝书法家、王羲之七世孙)是也。”  《深慰帖》为行草横幅,整幅作品清秀舒展,气韵贯通。其笔迹以颜体为主,融进诸家的韵味,墨彩沉厚。博大之中,不乏峻拔的气概。其用笔精细,笔笔精良不涩滞,经得起挑剔或推敲。用笔特点是委婉圆润,线条多呈弧形,且变异无常,有方笔,有圆笔,行笔流畅,笔锋的提按富有节奏感,中锋轻点,侧锋取势,强化墨韵。对繁杂字,他轻描淡抹,意随笔到,纤细得如同蚕丝;在用墨上,能根据字形特点及章法的表现需要,或浓或淡,或轻或重,竭力营造一个畅达自然的韵致。他的作品布局挺有趣味,并非机械式的排列,而是左颠右斜,上下之间,时而紧挨相叠,时而拉开截断。但能笔断意连,丝丝相扣,整体章法显得十分灵动快活,潇洒飘逸,神采飞扬。《深慰帖》被董其昌收入《戏鸿堂群帖》中,林藻《深慰帖》最初藏于宋皇家御府,明代,为奸相严嵩所藏匿,严嵩败,抄家,又为明嘉靖皇帝得之。书法家文征明、董其昌先后将其帖刊刻于籍,后不知终。  深慰贴拓文请看:http://lin.bigan.cn/thread-1065-1-1.html   合浦还珠赋 [唐] 林藻   伊至宝兮无径能至,彼明诚兮有感斯致。昔我往矣,恶贪浊之不恒,今我来兮,表廉平之尤异, 去既有意信格物之在修身,而后物致。且夫合浦远郡,溟涨之湾,灵生于彼,宝孕其间,郡振贪人, 虽怀土而须去,郡会廉士,即隔海而须还。其去也,山无色兮氛雾冥冥,海无光兮空水浩浩,寻之不 知其所宅,望之徒挹其至宝。其来也,川有媚兮祥风习习,地有润兮生物振振,召之莫测其所至,观

林氏家谱

林氏宗亲网拟提供赞助性质服务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林氏宗亲网提供赞助性质服务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顶级域名是小林出于个人兴趣和学习需要于2005年11月19日注册,因为自身对林氏家谱的好奇和对祖先名讳的保护而注册. 林氏宗亲网于2005年年底建设,历经数次改版发展到今天(详情请点击),得到了来自中国各地及海外族亲的关心和支持. 也因为黑客,程序问题和国内政治因素历数波折.幸得族亲帮助得以保全. 林氏宗亲网通过族亲们的共同努力,在百度和google等搜索引擎中取得良好的权重,在全国宗族网站中处于领先的位置.期间有幸被世界最大最优秀的国际Open Directory开放目录网站DMOZ网站收录推荐(详情点击). 小林本人自07年以来流年不利时运不济,因为工作和身体原因,遇到诸多麻烦,维护网站力不从心.其中包括经济上的原因.如今经过慎重考虑寻求林氏宗亲网赞助性服务. 赞助方案: 面对对象:中小企业或者林姓,辜姓宗亲的个人. 服务内容:企业网站或个人网站建设,一年年限的网站程序维护;使用指导;数据备份等.将尽最大努力根据现有技术来满足您的网站建设要求. 个人用户网站:php+mysql程序内容发布网站或博客一个,移动空间;林氏宗亲网友情链接及文字推荐. 费用RMB500元.市场行情约500元 企业用户网站:php+mysql程序内容发布网站一个,移动空间;林氏宗亲网首页广告位一个一年;内容页广告位一个.费用RMB1000元. 市场行情价为3000元. 有需要的宗亲和企业请联系小林,价格可优惠,人品有保证. QQ,或者Live

林氏家谱

About Lin/Lam/Lim family Migration

About Lam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About Lin/Lam/Lim family Migration 亲爱的朋友您听到了背景音乐这首华语经典,Lam George演唱的”男儿当自强”吗? Lam是港澳粤语地区林姓民众其姓氏林氏(Lin)的一种英文写法,而东南亚闽南语地区则拼写为Lim或Lin. 例如以中青民众熟悉的香港著名歌手林子祥(George Lam)其呢称就是”阿Lam”;香港无线后生林峰其英文名字为Lam Fung 年轻朋友喜欢的林俊杰的英文名字就是Lam JJ. 关于林姓的来源及主要几次大规模迁徙(About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