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家谱

林氏(林姓)起源及汉民族迁徙苦难史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林氏(林姓)起源及汉民族迁徙苦难史 一、林姓的迁徙史(即中华汉民族苦难史) 林姓是中国20个大姓之一,尤盛于闽台粤地区。是典型的南方大姓,林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1.2%,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林的人至少有12个,今天大陆林姓总人口大约在1400多万。 周武王灭商建周,为比干封墓,赐比干之子泉为林姓,赐名为坚,封河清公,发源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一带)。先秦时林姓首先活动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进入东周后,林姓已经散布到甘肃、陕西、山西等地。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林姓在鲁国得到最好的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济南林氏,战国时候出现的赵国“九龙十德堂”,就是济南林氏望族。在随后的秦汉时代,济南林氏一直占据了林姓群体的主导地位。西汉末年、两晋、三国和南北朝,北部战乱,中原板荡,五胡乱华,华族蒙难,政权更迭,中原衣冠氏族向四周迁移,经西南到四川,向东南抵江浙。西晋末“永嘉之乱”林姓已经渡过长江,越过武夷山剑川,进入福建,又分布到两广,其中以晋安林氏尤盛。后来经过唐朝两次由河南出发的南下福建移民,大批林姓先民定居于闽南,林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明末清初,林姓已经出现在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林姓大约有7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8%,排在第19位。福建为林姓的第1大省,约占全国林姓总人口的58%,约占福建总人口的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广东三省,这三省林姓占林姓总人口的85%;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苏、江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9%。以福建为中心的林姓聚集区已经形成。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林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20位姓氏。宋、元、明三朝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几乎没有增长,600年中林姓人口纯增加率为1%,净增加了3万。福建仍为林姓第1大省,约占总林姓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广东(26%)、浙江(18%),这三省林姓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广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10%。从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间,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西南迁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清朝初年,鞑子四川大屠杀,天府之国人烟灭绝,白骨横尸,清朝政府组织的“湖广填川”丛两广、福建、江西、江浙、湖南、湖北,安徽大批迁徙到四川盆地,其中不乏林姓难民。这些迁徙来的移民占今天四川人口98%! 当代林姓的人口已达1416万,排在第16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8%。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林姓人口由79万增到1400多万,人口增长达18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林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000年林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广东两省,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台湾、浙江,这两省又集中了13%。福建居住了林姓总人口的33%,为林姓第1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4.8%。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在近600年间,林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林姓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是主流。 二、当代林姓的分布 林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闽南粤东,每平方公里的林姓人口达到22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30多人。其次在福建北部、台湾、广东中部、浙江、江西东南、海南东南,每平方公里的林姓人口达到4.4—22人。林姓分布密度最高的(4.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2%,林姓人口大约605万;不足4.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3.8%,林姓人口大约811万。形成南多北少的格局,和陈姓为中国典型的南方大姓。这其中的原因与中国封建时代的汉民族灾难史有何异!请记住五胡乱华、湖广填川! 林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林姓在东南沿海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林姓在福建、广东大部、台湾、浙江、江西东南、海南、广西中部、湖北东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6%以上,尤其在闽南和台湾,比例达到9%以上,这部分高比例的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7.6%,比例以福建莆田地区为中心向外逐步减少;其他广大地区,林姓比例不足1.6%,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92.4%,其中林姓频率不足1%的地区占了88%。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show.php?itemid-11.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请关注林氏宗亲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LinLimLam 各地林氏报道贴:http://lin.bigan.cn/thread-3268-1-1.html 福建 广东 台湾 广西 浙江

林氏家谱

林氏始祖林坚公

 殷商太师比干被商王朝纣王所害,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长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牧野大战败商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觅其后嗣,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今卫辉)封墓,夫人携泉归周。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赐姓林名坚。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林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故林氏总堂号为西河堂。 长林石室 林坚诞生地,位于卫辉市城西北二十五公里的太行山余脉的狮豹头乡龙卧村。座落在龙卧村东危岩绝壁上的“长林石室”山洞。上有千尺鹫峰,深山峡谷下是逶迤不息的沧水。沿着山间的溪径,攀崖穿林,约距山间公路地近百米高,有两处背倚悬崖的山洞,山民叫“东庵”,股股清水沿石流下,泉水是雨水由石缝渗出的。两洞大小不一,大洞深约十米有余,约四五十平方米,小洞深约三米,约十平方米,洞处有一平地。苍郁的缘树簇拥,府视左右,山岭环抱,长林莽莽,山洞岩壁上依稀可见“长林”隐刻字样,洞内有古庙建筑残迹,有一残碑,政刻“比干子坚公出生地”,大明弘治九年岁次丙辰立石距今已有五百年之久.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lin_7.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  

林氏家谱

林氏太始祖比干公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比干,殷商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 公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封于比,是为比干。居“殷商三仁”之首。   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股,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   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氏后人在繁衍成南方大姓(林姓位列中国百家姓人口排行第十六位),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 后来周武王为比干封墓,赐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比干庙,是为我林氏宗庙;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置田产义田,春秋二祭;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 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是林氏始祖比干的祭日。届时河南卫辉将聚天下林氏举行全球林氏祭祖庆典。我林族宗庙比干庙于河南省政府1963年列入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1996年列入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从1993年以来,卫辉市连续举办了比干诞辰3100年等纪念活动,先后有26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团体,数万名林氏辜氏后裔和国内外游客在卫辉寻根问祖、旅游观光.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lin_6.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

林氏家谱

通用林氏郡望堂号:“西河郡”、“西河堂”

在林氏家谱中都能发现林氏郡望堂号“西河郡”、“西河堂”的记录,这是因为林氏最早的郡望堂号是“西河”。  比较多的说法如下:周武王赐比干子坚为林氏,拜为大夫,食邑博陵.博陵又名西河,在今河北安平县一带.因西河市林氏袭封之邑.此即西河林氏之缘由也.三仁毓九龍中貞節義昭天壤,雙桂傳十德考禮明經重古今。 在周朝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魏国的河西郡,因黄河在今山西、陕西交界处之河段,当时常被称为西河,得名。西河郡辖域大约在今陕西省华阴以北,黄龙以南,洛河以东,黄河以西地区。

林氏家谱

部分林氏郡望堂号来历:西河、九龙十德、问礼、九牧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林氏郡望堂号的来历 说明:因为主要是靠在网上的收集到的资料,故仅为沧海一粟,希望众宗亲能提供更多的资料。林氏郡望堂号:西河堂、济南堂、九龙堂(九龙十德堂)、问礼堂、下邳林(徐州林)、晋安林、南安林 、唐九牧、阙下林、宋九牧林等。各个郡望堂号林氏宗亲网和林氏论坛将分别详细介绍       西河堂(http://www.bigan.cn/jiapu/lin_3.html): 周武王灭殷商建周,昭泉乃殷商忠直之臣比干之子,赐名林坚,林氏始祖林坚食邑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后,考河南淇水,地处古黄河之西,世称西河,故林氏郡望总堂号为“西河堂”,子孙世袭其爵,多为大夫。春秋时期,林姓后人由于官职调迁与避战乱隐居等原因,散居于周(今陕西、河南一带)、鲁、齐、卫等地.     九龙堂或十德堂 林坚的35世孙林皋在赵国任国相,德高望重,权倾一时。他定居于赵国境内的九门(今河北藁城之西北),娶妻胡氏,生有九子,即:林文、林成、林宣、林化、林德、林修、林明、林勉和林韶。九子皆有大夫官职,赵国人称之为“九龙”。林皋也被誉为“九龙之父”,其门第被赞颂为“个德之门”。因赵国君王器量狭小,对此十分嫉妒,叫人“择其木皋繁者伐之”。林皋知道面临杀身之祸,赶紧率全家老少逃往白云山避难。赵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感叹,他说:“贤哉林皋父子也!”     问礼堂  林放问礼之本,孔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注解:与其行礼过分奢侈,还不如俭约些好;丧礼与其失于和易,宁愿悲戚些好。山东新泰市有个放城乡有林放墓,碑上刻的是“先贤长山侯林子放墓”,因为他有这一问,宋代皇帝追封林放为长山侯,唐太宗追封为西河伯,现在的林姓家谱,还有叫“长山世谱”的。曲阜孔庙里现在还有一块“林放问礼处”碑。林放入孔庙与孔子同祭。   济南堂  赵国灭亡之后,原居于赵国九门的“九龙堂”部分林姓望族就迁徙到齐郡邹县(址在今山东省境内)。至西汉之初,分邹县之地置济南郡,故后来统称“济南林氏”,其居住中心在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古平陵城。这一名门望族以“济南堂”为堂号,以“济美衣冠承恩宠,南郡吕格世泽长”为堂联。因此,“济南”成为继“西河”之后林姓的第二个重要的发祥地。林坚的50世孙林尊,在汉宣帝时代官至太子太傅,成为“济南林姓望族”的开基始祖。后来衍分的支派,如广陵林姓、郯城林姓、平原林姓、下邳林姓、晋安林姓、寿州林姓、光州林姓、三原林姓和陇西林姓等都以林尊为先祖。       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族建立的前赵政权灭西晋,开始了汉民族的第一次灾难--五胡乱华。司马懿之曾孙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成为晋室中兴之主,是为晋元帝。《晋书》所载:“洛京倾覆,中州仕女避乱江左者十之六七。”唐人林谓在《闽中记》写道:“永嘉之乱,中原仕族林、黄、陈、郭四姓先人闽。”       徐州林氏与下邳林氏 林礼是林坚的80世孙,在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任职中郎主簿,后升为太子太傅,由世居地博陵郡迁入徐州,遂成为徐州林姓望族之始祖。林颖是林礼之子,在晋愍帝建兴三年(公元315年),由徐州别驾升任黄门侍郎,随司马睿渡江南巡,先寓居徐州,后定居下邳。林颖的长子林懋是林坚的82世孙,在晋愍帝执政时期曾任通宜散骑常侍、殿中侍御史和侍卫将军等职,后出任下邳郡(址在今江苏省睢宁县及邳州市)太守。林懋太守任满之后,鉴于时局动荡,便慎选下邳郡的梓桐乡定居下来。现今所见的林姓家谱,一般称林懋为“下邳林”的始祖。林懋有六个儿子,都当了大官,地位显贵,时人称之“六龙”。      晋安林氏 林颖的次子林禄,在西晋王朝中历任安东琅琊王府参军、给事中、黄门侍郎等职,曾随司马睿南渡。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之后,他颇受晋元帝司马睿重用,历任招远将军、散骑常侍、合浦太守和晋安太守等职。林禄于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举家人闽,定居于晋安(郡治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成为“晋安林”的开基始祖。林禄的子孙除寓居晋安郡侯官县之外,后因人丁繁衍兴旺,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各地,无愧林氏第一旺族,据称闽林裔孙今已发展到一千万人以上。 其后的唐九牧林、阙下林及其后的宋九牧皆出自晋安世系。林禄 公的第2世林景 公、第3世林缓 公,均有战功,相继封为桂阳郡(今湖南郴州)南平侯,故林氏祠堂或民居常用联“双桂家声远,九龙世泽长”。 林禄祖后裔的族谱谱头都会有“双桂流芳”的字样。     柴林氏 隋代末年,林坚的91世孙林英由福建长乐迁至洪州鄱阳

林氏家谱

林姓人口:南方大姓,中国姓氏排名第16位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林姓人口:根据1996年大概统计资料,林姓在中国大陆人口约为1416万,排在中国姓氏第16位,南方排在第4位,是典型的南方大姓,福建省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包括东南亚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仙游、闽南、粤东。     最新根据公安部从“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2006年7月25日,福建省现有林姓人口425万,约占福建省3400万人口的百分之十二,其中占福州人的16.08%,是不折不扣的福建省人口第一大姓。与陈姓是本省绝对的主流大姓,除了福建省,林姓还是台湾省的第二大姓,广东省的第四大姓,这三个省的林姓人口占了中国林姓人口的60%,林姓是中国南方的第四大姓,在整个中国的姓氏排位中排在第二阶梯的第三位,是中国的主流大姓,这和我国古代战乱迁徙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本市户籍人口中叫“林芳”的最多,共有4216人。排在前7位的姓名依次是:林芳(4216人)、林英(3232人)、林辉(3132人)、林燕(3005人)、林华(2671人)、林伟(2600人)、林娟(2584人)。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lin_2.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

林氏家谱

林氏起源:林姓始祖林坚,比干后裔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林姓起源来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王建周,命闳夭给比干封墓,赐比干之子泉林姓,赐名为坚,曰林坚,封河清公,食采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一带),故林氏总堂号为西河堂。林坚为林姓的始祖,比干为林姓的太始祖。 林氏太始祖:比干  生辰:农历四月初四 仙位:文财神 爵位:殷商少师     比干,殷商贵族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诞辰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即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公元前1076病卒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即纣王)。比干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股,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心视之,终年63岁。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lin_1.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

河南比干庙
林氏家谱

天下林氏膜拜祖地–比干庙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比干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比干为为中国历史以死谏君的忠臣,称为“天下第一仁”。周武王为其封墓,北魏孝文帝因感念其中心而建庙。现存留的建筑群为明代弘治7年重建。比干庙是重要的庙墓合一的建筑群,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比干庙庙宇宏敞,古朴壮观。整个庙宇的主体建筑由神道、照壁、山门、二门、碑廊、木坊、配殿、大殿等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比干庙内保存着很多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其书法、雕刻、建筑风格都有很高的品位和历史价值。 比干庙是1996年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构成集墓葬、庙宇、珍贵历史文物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比干墓为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墓葬以其历史悠久、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富等特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称为“天下第一墓”。比干庙内碑碣林立,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剑刻碑到清朝乾隆亲书御碑,共64通,几乎含盖了我国历史上所有朝代。孔子剑刻“殷比干墓”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孔子真迹,被誉为“天下第一碑”,北孝文帝的《皇帝吊殷比干墓文》相传为南北朝著名书法家崔浩书,为魏碑精品之上。清乾隆御书的《过殷太师墓有作》为端正的楷书,笔韵严整雍容,华丽端庄,有帝王之风。碑廊左侧第四通石碑,为清朝刘希龙所写的行书“三代孤忠”四个大字,气势磅礴,端庄得体。碑中精品还有唐太宗的《封殷太师比干诏》、《祭殷太师比干文》,元朝刘敏中的《赦修比干墓碑》等。这些都是举世名碑,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宝库。庙内的特色植物开心柏、板柏、没心菜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    比干庙创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庙宇遭到战火和自然的破坏,几经修葺,已非原来面目。从比干庙的历史沿革看,自周武王封墓,魏孝文帝建庙,唐太宗下诏封谥,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历代帝王尊崇忠烈,毕恭毕敬,把比干称为“三代孤忠”、“亘古忠臣”。郭沫若同志两次来比干庙瞻谒,历史学家稽文甫早年在汲县德北街高等学堂讲学,多次率师生到比干庙给师生讲比干事迹。1918—1921年范文澜同志在汲县中学执教期间,曾多次到比干庙瞻谒和研究历史文物。1947年4月刘邓大军第一次解放汲县时,刘伯承将军亲临比干庙视察。现存比干庙建筑,为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明寿宗皇帝重建。比干庙坐北向南,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有大殿、拜殿、影殿、山门、二门、三门、石坊、碑廊等。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庙有护墙环卫,周围柏林茂密。走近比干庙,登上山门石阶,即看到殿堂楼阁,鳞次栉比。静穆的红墙,苍翠的松柏,气势磅礴。仰观山门对面,巍然矗立的琉璃影壁,影壁正中由二十四块方砖烧制而成的绿色琉璃花卉,构图精巧,色彩绚烂。绕过影壁,两尊威严高大的石狮,立于庙前。过了头门,跨入二门,只见两旁石碑林立。细心浏览,大都出于历代帝王将相官吏和著名诗人学士的手笔。最著名的是北魏孝文帝的《吊比干文》碑,为魏碑中的佳品,素与洛阳龙门二十品齐名,世传为南北朝著名书法家崔浩所书。另一通是唐太宗的《贞观碑》,又高又大,气势轩昂,铭载唐太宗追封比干为“太师”,谥“忠烈公”的诏文及“祭比干文”。二门过庭,有一通草书“题壁诗”刻石,苍劲深厚,势若游龙。 顺庙中心甬道前进,穿过三门,便是比干庙大殿,是一座古老的九脊殿,掩映在松柏交柯的浓荫丛中,红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金光灿灿,异彩夺目。殿内原有佛阁一间,内置高达4米的比干塑像,神态庄重,气势昂然。佛阁两侧是“四大金刚”的塑像。殿的顶板和四壁,画有百鸟飞翔,百花争艳,百兽追逐的彩色壁画。正殿前,有巍峨的拜殿,上额“殷太师庙正殿”,该殿内有一口重750公斤的大铁钟,系明代之物,钟上铸有一首诗曰: 钟声音彻梵王宫, 下通地府震幽灵。 西送金乌天边去, 急催东方玉兔升, 觅求吉祥拜李耳。 比干为世界林氏之太祖。卫辉比干庙,天下林氏根。卫辉市委、市政府从1993年开始,每年举办比干诞辰纪念会,国内外林姓子女纷纷前来卫辉朝拜谒祖,比干庙已成为海内外比干后裔祭谒的圣地。公元1917年和1934年,林森曾两次派代表来卫辉祭谒,拟大规模重新修建,创建“国粹大学”,弘扬比干“民本清议,士致于道”的佳说。河南省政府1963年列入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1996年列入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从1993年以来,卫辉市连续举办了比干诞辰3085年和3090年纪念活动,先后有26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团体,数万名林氏后裔和国内外游客在卫辉寻根问祖、旅游观光.     农历四月初四是林氏始祖比干的祭日。每年的这一天,来自海内外的林姓子孙都要来到卫辉比干庙祭祀先祖,今年举行的比干诞辰3098年纪念活动暨首届中国卫辉财文化节,不仅吸引了近千名林氏后裔前来恳亲祭祖,共谋发展。卫辉市还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财神文化之乡”,这是我省继梁祝之乡成功命名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巨大成就。 比干在民间被尊称为文财神,享有财神之首的地位。他所体现出的忠义诚信、公正无私、爱民轻财、回报社会的财富文化内涵,更是中国传统财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卫辉是比干的茔葬地,有着数千年对财神比干信仰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祭祀财神的民间习俗,极大的丰富了是中国传统财富文化的内涵。此次“中国财神文化之乡”的命名对打造河南文化强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增强了海内外华人对林氏祖地的认同感。2006年5月1日(农历四月初四)是林氏始祖比干的祭日,每年的这一天,来自海内外的林姓子孙都要来到卫辉比干庙祭祀先祖。今年举行的比干诞辰3098年纪念活动暨首届中国卫辉财神文化节,吸引了近千名林氏后裔前来恳亲祭祖,共谋发展。同时,卫辉市还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财神文化之乡”,这是河南省继梁祝之乡成功命名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成就。 在5月1日举行的纪念比干诞辰3098年祭祀典礼上。来自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侨社团及中国内地的林氏宗亲会代表近千人不远万里聚首卫辉比干庙寻根祭祖、缅怀先人,与祖地乡亲共叙乡情,以激励全球华人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还举办了异彩纷呈的民间祈福祭典,以表达人们对财富和和谐社会的渴求。 据了解,文化节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首届中国卫辉财富文化论坛,中华林氏族谱展等活动,对比干财富文化影响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读。据介绍,卫辉市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比干诞辰纪念活动,累计接待海内外比干后裔13000人次,比干文化已经成为卫辉市的特殊标记和城市名片–《今日安报》 2006年11月18日,新乡卫辉比干庙彩旗飘飘,锣鼓喧天,狮跃龙舞,热闹非凡。高大的丹心牌坊悬挂醒目的标语“热烈欢迎马来西亚槟城林氏宗亲来卫祭祖观光”。祭祖团一行以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了先祖比干。“献敬祖先、祈国昌盛、地久天长、佑吾裔孙、事业飞鸿、为家致富、为国图强”铿锵有力的祝文诵读表达着海外林氏裔孙永远传承比干爱国爱民的精神。据比干庙不完全统计,比干庙现在平均每隔3-4天就有林氏个人或团体来参观祭祖。     本人作为一个林家后人,希望能去比干庙前一拜!比干公3100年祭祀大典举行在即,请各位林氏,辜氏宗亲关注林氏论坛和林氏宗亲网的最新新闻消息!

林氏家谱

林氏论坛日记:疑遭删除,原因不详

林氏论坛疑遭删除,原因不详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 & 林氏官方微博(Weibo.com/LinLimLam)讯: 林氏论坛疑遭删除,原因不详. 管理员ID:lin被删除,例外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被删除.具体原因不详,将于明日与服务提供商康盛创想公司沟通恢复网站内容.对此,本人深表抱歉!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show.php?itemid-979.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请关注林氏宗亲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LinLimLam

宗亲联谊会

世界林氏宗亲在新加坡举行祭祖仪式 近千人出席

世界林氏宗亲在新加坡举行祭祖仪式 近千人出席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世界林氏宗亲在新加坡举行祭祖仪式 近千人出席–2006年11月06日 13:26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全世界的林氏族人代表昨天早上在新加坡举行慎终追远的祭祖仪式。仪式从传统的血缘情谊出发,汇聚约1000人在现代化的新加坡博览中心举行,象征族人在新时代求同存异,并不断巩固彼此的团结与和谐。 仪式遵循礼制,在古意盎然的祭坛上,行跪拜奉献礼祭祖,过程包括主祭和贵宾拜、跪、兴平身、然后再重复步骤。接着就是上香、献花、敬茶、敬酒、献果、献宝帛、恭读祭文以及全体向历代祖先行三鞠躬礼。 比干是林氏宗亲引以为傲的忠臣祖先。他因为向暴虐的商纣王谏言而惨遭挖心处死,他的画象与代代相传的古训:“忠孝传家,敦亲睦邻,万代流芳”成为凝聚着全球林氏族人的文化符号。 林氏大宗祠九龙堂家族自治会率领新加坡15个林氏团体举办第十一届世界林氏恳亲大会,大会从本月3日开始举行。估计有1700人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宗亲团体前来新加坡。 昨天早上祭祖仪式的特别嘉宾是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林瑞生,他也是林氏大宗祠九龙堂的荣誉顾问。 他说:“林氏作为全球华族的主要姓氏之一,可以把握科技的便利,成为环球网络活跃的一份子。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都姓林,曾经拥有同样的文化的历史。它能让我们在面对许多不同之处的同时,依然团结我们。” 来自砂拉越诗巫的林绍丰(46岁)把太太和儿子都带来参加祭祖仪式,同行的还有约80名来自诗巫的宗亲。 他说:“我是乘恳亲大会第一次来新加坡,我觉得新加坡非常适合举办恳亲大会。良好的治安和交通是吸引全世界宗亲来团聚的最佳条件。” 20年前,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世林恳亲大会首次在泰国举行,新加坡在1992年承办第四届恳亲大会。事隔14年,林氏大宗祠再邀请宗亲团体到新加坡。 据了解,这次除海外宗亲,新加坡参与的宗亲也有1200人,出席人数接近3000人。(卢丽珊) 来源:http://www.bigan.cn/stemmata/linshi_71.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