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福建

林氏家谱

晋安郡王林氏入闽始祖林禄

图来自网络    晋安郡王林氏入闽始祖林禄公生西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 己酉正月初七日子时 卒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05年) 丙辰九月初九日未时. 闽林始祖禄公,字世荫,西晋黄门侍郎林颖公次子.生于西晋泰始十年,居下邳梓桐乡.西晋惠帝时任安东琅玡王府参军,镇下邳.永嘉初(公元307年)随琅玡王移镇建邺,除给事中、黄门侍郎.建兴元年,从王敦讨杜玡,立下战功,迁招远将军,散骑常侍.时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西晋怀、愍二帝相继被俘,公佐司马睿即位建康,匡扶晋室,任合浦太守.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三二五)诏归,奉敕守晋安郡,迁家居晋安,为开闽林姓始祖.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三二七),苏峻、祖约叛乱,越年攻陷京都.公奉命讨伐,建立功勋.公披肝沥胆,匡扶晋室,为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卒于官,时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05年)九月初九,享寿六十有八.追封晋安郡王,墓葬温陵九龙之岗(今惠安涂岭),穴名龙马毓奇,闽之名葬.夫人张氏、孔氏,皆封为贵人.生七子:林恭、林晖、林畅、林期、林雅、林暹、林景,皆显贵. 林禄公入闽这支林氏又称晋安林氏或晋安世系.其逾数千万,后裔遍布今福建(Fujian)、广东(guangdong)、台湾(taiwan)、广西及东南亚(Southeast Asia)一带,世界各地皆有后裔,堪称林氏第一旺族. (About Fujian Lin(Lim,Lam) family  ncestors Lin Lu.)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LinLu-92.html

林氏家谱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妈祖信俗》

湄洲妈祖祖庙始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后世经过不断扩建修葺,至天圣年间(1023—1032),已初具规模。1966年,湄洲妈祖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1978年,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大规模的妈祖祖庙重修工作。莆田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始建年代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祭拜规格最高的妈祖庙,也是世界上5000多座妈祖庙的祖庙。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经审议表决,决定将由莆田湄洲岛管委会和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申报的《妈祖信俗》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也是我国首个信俗类非文化遗产。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这位神奇女子降生在福建莆田市湄洲岛。妈祖是福建望族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妈祖世称默娘,娘妈, 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相传可“乘席渡海”,能“言人休咎”;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 北宋雍熙四年(987午)农历九月初几,年仅28岁的妈祖羽化升天。从此以后,妈祖多次显灵救助苦难,在人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求声“妈祖保佑”,妈祖就会闻声而至,人们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北宋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出使高丽(朝鲜)途中,船遇大风巨浪, “八舟七溺”,唯有路允迪“祈求妈祖保佑”,忽而一道红光出现,只见有一朱衣女子端坐桅间,瞬即风平浪静,终于平安脱险。路允迪返朝后奏明圣上,宋徽宗下诏赐“顺济”匾頟。从此,历史上有众多人士受到妈祖的庇佑,留下许多故事。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从“夫人” 、“妃”直至“天妃”、“天后”,并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同时,皇帝还颁诏天下行“春秋谕祭”。宋雍熙四年(987),妈祖升天后,人们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庙。据文献礼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椽”,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后来经过三宝等人的不断扩建修葺,到天圣年间(1023—1032),湄洲妈祖祖庙得到受妈祖庇佑的人们的不断“鸠资扩建”,“廊庑更加巍峨”。此时的祖庙已初具规模。 元朝,妈祖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洪希文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住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明朝,妈祖祖庙又得到进—步扩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 永乐初年(1403),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祠庙。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祖庙。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总督姚启型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大阁改为正殴,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按石祖庙又建观音殿、中殿、土地庙等。到清乾隆以后,湄洲妈祖祖庙己颇具规模,成为—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 1966年,湄洲妈祖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妈祖庙的文物也相继被毁和遗失。唯有妈祖神像在林聪治女士等人的护卫下得以幸存。 1978年,中国大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湄洲妈祖祖庙的重建工作。人们义务投工,硬是在祖庙遗址废墟上整理山—处地基。各地信众纷纷参与,踊跃加入修复湄洲妈祖祖庙的行列。不久,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成立,林文豪任董事长,林聪治任常务董事长,大规模的妈祖祖庙重修工作得以顺利进展。 众志成城,经过多年努力,湄洲妈祖祖庙终于完成了大小建筑36处的西轴线工程。西轴线工程坐东北,面西南,呈轴线分布,有牌坊、长廊、山门、香炉台、圣旨门、广场、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间、升大楼等,还有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从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思乡山庄等一系列建筑物,形成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的祖庙建筑群。 为了满足广大妈祖信众的朝拜需要,应海内外妈祖信众的要求,1997年由清华大学设计的湄洲妈祖祖庙南轴线共程动工。南轴线工程现已建成寝殿,敕封天后宫殿、庑房、献殿、钟鼓楼、山门、牌坊、天后广场、天后戏台等建筑物,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举世无双。 妈祖生前扶危助困,济世救人,深受人们爱戴。升天后又流传下许多美好的传说,经过不断的演绎发展,终于形成了反映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妈祖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妈祖信仰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庙。据统计,如今世界上有妈祖信众近2亿,妈祖庙近5000座,遍布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港、澳、台地区,妈祖信仰非常普遍,台湾岛有占总入口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妈祖。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世界所有的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出去的,湄洲妈祖祖庙建筑雄伟、规模庞大,妈祖灵验,护佑四方。人们不断地不远万里奔向妈祖圣地焚香膜拜。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妈祖信众从世界各地汇聚湄洲。据统计,近年来,到湄洲蚂妈祖祖庙谒祖进香的信众超过l000万人次,单海外信众就超过百万。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四面八方的妈祖信众纷纷赶赴圣地湄洲寻根谒祖、割火过炉、祈祷平安。 建设年代最久远的妈祖庙。据《莆田县志》记载,林默“羽化升天”的同年,雍熙四年(987)邑人立通贤灵女庙于湄洲岛。这座通贤灵女庙即今天的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林默的庙宇,其建设年代为世界之最。建造于999年的还保存完好的莆田平海天后宫,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的分灵宫庙,建造年代较久远的妈祖宫庙还有建于1086年的莆田圣墩天后宫、北宋元符初(1098-1100年)的仙游枫亭天后宫,以及蓬莱阁天后宫(1122年)、长岛庙岛显应宫(1122年)、莆田白湖天后宫(1157年)、泉州天后宫(1196年)等。 首个世界性妈祖社团组织的落址单位。国家批准的首个世界性妈祖文化社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2004年在湄洲岛妈祖祖庙成立。“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妈祖信仰正式被界定为妈祖文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祭祀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清代国家祀典中祖庙的“妈祖祭祀”、山东的“孔子祭祀”和陕西的“黄帝祭祀”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祭典,祖庙“妈祖祭祀大典”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湄洲岛每年都要举办朝拜妈祖祭祀大典。祭典场面气势磅礴,恢宏壮观,主祭人为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或秘书长。湄洲妈祖祖庙是祭祀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 建设规模最庞大的妈祖庙。始建于987年的湄洲妈祖祖庙历经多次重修和扩建,已成为规模宏大的庙宇建筑群,特别是祖庙的南中轴线庙宇群,全长323米,宽99米,其中天后正殿高19米,宽50米,进深30米,面积987米,可同时容纳千人朝拜,正中供奉8米高的妈祖座像,陪侍的有妇幼保护女神陈靖姑和兴建宋代著名水利工程木兰陂的女杰钱四娘以及航海家郑和、收复台湾的施琅将军等八大神像。殿前的天后广场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还有一座高26.5米的大戏台,是祖庙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宫庙知多少? 全世界的妈祖宫庙更多达5000多座。而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宫庙知多少?查阅了国务院公布的共七批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名单,共有9座祭祀妈祖的宫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福建省4座,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各1座。另至少有2座妈祖庙和其它建筑合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个国保单位和妈祖相关。 莆田湄洲妈祖祖庙,世界5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发源地、遗产地。据《莆田县志》记载,林默“羽化升天”的同年,雍熙四年(987)邑人立通贤灵女庙于湄洲岛。这座通贤灵女庙即今天的湄洲妈祖祖庙。至清乾隆年间时就形成了以正殿、偏殿等五组建筑群,16座殿堂楼阁,99间斋舍客房,画梁雕栋、金碧辉煌、恰似“海上龙宫”。如今的祖庙更加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单南中轴线庙宇群,占地总面积200亩,祭祀朝拜区南北长323米,寓妈祖诞辰农历三月廿三;东西宽99米,寓农历九月初九“升天”。祖庙的“妈祖祭典”和山东的“孔子祭典”、陕西的“黄帝祭典”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祭典,“妈祖祭典”也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始建年代最早、祭祀规格最高、建设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妈祖庙,在世界妈祖文化现象当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林氏家谱

林树丹:晋江林姓源流

林树丹:晋江林姓源流    林姓源出黄帝,成汤帝胄,赠谥忠烈公比干之后。在福建,有“陈林半天下”之誉。在晋江,林姓亦在望族、巨族之列。据新近调查统计,晋江林姓在乡人口81368人,旅港万余人,旅澳500多人,渡台30000多人,华侨26000多人。 林氏之先出自黄帝。黄帝乃炎黄部落联盟首领,生二十五子。一曰玄嚣,母螺祖。玄嚣生极,极生帝喾,号高辛氏,继颛顼即位于亳,率部落打败共工氏,与黄帝、颛顼、尧、舜合称为“五帝”。帝喾纳四纪,次妃简狄生契。契佐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封国于商,子姓,为商族始祖,称玄王。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若生曹圉,圉生冥,冥生振(王亥),振生上甲微,上甲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报丙生报丁,报丁生主壬,主壬生主癸,癸生天乙,即成汤。国语云:“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汤名履,用伊尹为相乃兴盛,吊民伐罪,逐杰而得天位,建都亳,国号商,在位十三年而崩。汤有三子:太丁、外丙、仲壬。太丁生太甲,传太庚、太戊、仲丁、祖乙、祖辛、祖丁、小乙、武丁、祖甲、康丁、武乙、文丁。文相生比干。 比干乃纣王之叔,官少师,忠谏而死。比干被纣王杀害时,正妃有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遂携婢女四人避难于牧野,及期,于长林石室产一男,取名泉。周武王得天下,旌表比干忠烈,召其夫人及遗孤,因泉生于长林石室,故赐姓林名坚,拜坚为大夫,食采清河,后移封博陵公。子孙因居博陵(今河北蠡县一带)而成阀阅。 坚公子孙历周秦汉至两晋,玉钮金绳,枝党繁兴,忠臣孝子,文德武功,或受爵而西分,或因居而东徙,或遇世乱而北移,或因朝代更换而南渡,支派播及九州。春秋时,林放居鲁,问礼于孔子。放公子孙遍布齐鲁。西晋时,放公之后裔林礼由济南徙籍下邳。 禄公乃林礼之孙,任琅玡王府参军,西晋永嘉初随司马睿由下邳移镇建业,除给事中、黄门侍郎。建兴五年,佐司马睿即位建康,匡扶晋室,旋任合浦太守。东晋太宁三年(325)诏归,奉勒守晋安郡,遂居晋安,为开闽林姓始祖。公披肝沥胆,为东晋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卒后追封晋安郡王。 闽林传世为:开闽始祖禄公,晋安郡王;二世景公,直威将军,南平侯;三世缓公,远略将军,开国侯;四世格公,郎中令;五世靖之公,雄战将军,建阳令;六世遂之公,南海令;七世遁民公,给事中;八世玉珍公,功曹;九世元次公,建安令;十世茂公,隋右丞,肇基莆田;十一世孝宝公,泉州刺史;十二世文济公,洛州刺史;十三世国都公,常侍参军;十四世玄泰公,瀛州刺史;十五世万庞公,高平太守,十六世韬公,谏议大夫,阙下林家祖;披公,太子詹事,生九子皆官刺史,九牧林家祖;昌公,中宪大夫,游洋林家祖。八闽林氏,除固始派外,多出自阙下、九牧、游洋三家。 林姓郡望西河,称西河衍派。西河即今河南浚县、滑县及其迤南迤北一带。林姓族谱也载:殷少师比干公遇难时,正妃有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遂携婢女避难於牧野长林中,及期于石室中产一男取名泉。周武王得天下,旌表比干忠烈,召其夫人及遗孤。赐姓林名坚,拜为大夫,食采清河。后命为三监,移封博陵公。坚公诞于淇水,地处古黄河之西,时称西河。故吾林郡望为“西河”,社团组织称“西河堂”。 堂联:西林诞育 存孤实抗回天义;河朔受封 报国常怀贯日忠。 《新百家姓》和《古今日用酬世大观》等书均载有林氏堂号,以历史年代为序:西河衍派(林坚)、问礼家声(林放  )、九龙衍派(林皋)、济南衍派(林挚)、下邳辉泽(林颖)、九牧传芳(林披)、露乌孝瑞(林)、梅鹤风标(林逋)、忠孝传家(林悦)。现对有关闽林的堂号注释如下: 下邳辉泽:西晋时,礼公由济南徙籍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境内),生一子名颖。颖公于晋愍帝时任黄门侍郎,生二子:长曰懋,任下邳太守;次子禄,佐晋元帝登基,后出任晋安郡守,为“闽林始祖”。宋仁宗为林族题谱,称“长林派出下邳先”。故族人以“下邳辉泽”为堂号。 九牧传芳:闽林十六世披公,天宝十一年登第,官临汀别驾,有德政名闻阙下,御史李栖筠奏授太子詹事。披生九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蔇,皆登第,均任刺史,世称“唐九牧”。九牧派英才辈出,敕封为天妃的林默姑、扳倒严世蕃的御史林润、民族英雄林则徐,均九牧华裔。宋代,尊公九世孙杞,生九子皆登第,俱任知州,世称“宋九牧”。闽林披公、尊公派下,均称‘九牧传芳”。 露乌孝瑞:闽林十七世尊公,官户部郎中,生三子;松、栩、。于唐贞元四年任福唐尉。闻其母病即弃官归,孝养于家。母亡,水浆不入口者五日,率子侄筑庐于墓右守制。旬日,甘露降而白乌来翔。州官上其状,福建观察使李若初遣官往验,甘露再降,白乌回翔。贞元十三年,唐德宗诏赐筑双阙于墓前,予以旌表(事载《唐书•孝友传》),故尊公之派世称阙下林家,堂号为“露乌孝瑞”。 梅鹤风标:闽林四世鄱公,于东晋时举孝廉,居钱塘,子孙蕃衍于江浙。历隋唐、五代至北宋,其苗裔林逋,字君复,隐居杭州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不娶,时人称之为梅妻鹤子。及卒,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和靖工诗词,《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古今传颂之名句。林逋无子,其宗支由其侄嗣承,以“梅鹤风标”为堂号。 晋江林姓,除福全后垵林外,都是晋安郡王禄公的后裔。有两大派于唐代和北宋时由莆田迁入。元明两朝,有的从泉州迁入,也有从漳州迁入的。福全后垵林于唐宋末由河南光州固始南迁,五代时定居晋江。现分述如下: 唐代开基锦马林。开基祖翘公,字元楚,乃唐九牧二房容州刺史、岭南节度副使林藻之孙,生于唐文宗开成元年。乾符三年登进士第,任晋江令,有政绩,吏民称颂。缘事南巡,见马平山川聚秀,有东牛、西龟、南台、北印四奇后,喜其形胜,于唐乾宁三年(896)肇基马平,雅称锦马。 锦马自唐乾宁立族以来,历1200年,人文荟萃,科第蝉联,人丁兴旺,派衍闽南、广东、台湾和东南亚,有“派分百村、传衍二十万人”之称。 锦马林传世是:一世翘公(晋江令);二世林知(处士,且志有传);三世林抟(长乐令)、林握;四世文英(可徽)、文迈(可);五世林伟、林儒;六世林怡、林敦;七世林勉、林勤、林励;八世林机、林枢(处士);九世林轮(海丰丞)、林辐;十世林外(绍兴进士、兴化令,南宋名诗人),林慨(广东提举)、林猊(特奏进士)。

林氏家谱

云霄林氏林琼公世系图谱

云霄林氏林琼公世系图谱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琼公(戴氏、柯氏、汪氏,居云城大夫第) 谆(吴氏,居云霄城南大夫第后移居铜山二子均返祖居梅山) 韬(移居梅山) 宣 乾(生二子,长廷和移居益溪次廷端移居前涂) 平(生子顺添移居东山坑内开基) 扬 略(移居梅山) 智 勇 训(陈氏,由云霄城南移居高地) 禄(居高地,裔衍后埔漳浦港口、油澳、广东等) 位(随母移居龙兴社开祖,衍传台、泰国等) 名(移居龙兴后开基滚滚东惠州谭冲,衍传潮州)

林氏家谱

金門林氏與東林林氏

金門林氏與東林林氏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太始祖殷太師比干公 始祖周博陵公林堅公遺像   林氏出自黃帝歷唐至商,始祖比干公,因直諫紂王而故,周武王克紂、封公墓,爵子位,賜姓林。林氏始自堅公,歷周至晉,本宗禮公徙居下邳,傳至祿公隨晉元帝南遷,至晉明帝大寧三年(西元三二五年)奉詔敕守晉安郡,加封晉安郡王。 晉安郡王祿公為閩林始祖,傳十一世祖孝寶公,徙莆田,至十六世祖披公,自莆田徙澄渚,生子九,均出仕,史稱「九牧傳芳」,世澤遠佈,閩、浙、贛、粵等各州牧為官衍派 開閩始祖晉安郡王林祿公遺像      今金門林氏,係自宋由漳、泉、蒲田陸續入居,雖堂號有殊,然皆祿公後裔,同源一本,並茂相彰。 金門烈嶼之林氏,分為下林林、上林林、西宅林和東林林等四系: 一、 上林雙口派:系九牧二房藻公,傳至閩林十九世祖翹公、徙泉州馬平,至廿五世祖勤公之子寵渥公字君錫,赴湖廣永州府桂陽縣上任,斯有丁巳之亂,元兵入關、宋帝南逃,吾祖君錫公渡來浯島烈山(今金門烈嶼)生一女再生五子,女住頂林,斯時元兵南下。官裔難存,遁入內地,長子隆仁公,由閩轉粵。據聞住廣東香山田頭縣,部分返鄉。次子隆勳公入漳,明太祖復國返下林祖居。三子隆謨公,入泉明太平回鄉居下林。四子隆道公,入泉同,明太平返鄉,徙居西村、西村口(今西口村西方、雙口)始祖。五子隆德公,入泉回轉漳南溪霞林村開族。本派自明、清兩朝,有移聚台灣者,清康熙已卯年本祖家廟重修之時有廿餘人回鄉捐資,(上林、雙口有建家廟)。 二、 上林頂林派:本宗始祖仲禮公、振盛公兄弟,乃晉安郡王,中肅侯之後,係由河南光州固始縣,遷入定居同安縣廿都烈嶼保上林鄉,始祖仲禮公,生於元末明洪武間,官銜人司,祖妣蔡氏生三子,長子逮樓公千夫長軍功授封萬戶侯,守祖上林。次子安樓公,移居漳州海澄縣頭社。三子森樓公徙居廣東 林寨。弟振盛公居同安安仁里錦園鄉,傳有日所公辛丑科,赴廣東海康縣任職。頂林二世祖逮樓公,生二子,長子斌號追庵,妣呂氏,移居同安石宮長邊後厝社。次子與三子守祖上林、傳至四世祖三房, 公、明景泰癸酉科第亞元,赴壽州同知,陞鳳陽府尹。追封中順大夫,文獻記載。二、三房人丁眾多,菁英傑出,明清朝代移居台灣澎湖、星洲、汶萊等地,至今傳廿一世也。(有建家廟) 三、

林氏家谱

潮汕林氏开基祖及其播衍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潮汕林氏基本上都是从福建(始祖林禄)迁移而来的,但开基祖繁多。现把林禄后世入潮各地开基祖简述如下:    2l世林腾云(唐九牧林迈后裔,林长松之子),于唐末光化三年(900),从汀州宁化(一说莆田),移居海阳,创基于潮阳火烧园,至闽林36世学士,因失火移居潮阳仙港桔仔园创基。衍惠来、海陆丰。(据林维宽《长林丰采》)     22世林元和(唐九牧林蕴后裔),于五代十国 (907-960)时,娶潮州陈富贤之妹,遂家于潮。    23世林通玄(属唐九牧林苇派下林可贞房),于北宋嘉祐(1057-1063)年间,为避乱从闽入潮州之惠来古桂林(今东里镇古巷村)定居,为开基祖,子孙衍潮、惠、雷诸州和海外。自其子林纮起,七代连科甲,两朝两状元(即明朝文状元林大饮、清朝武状元林德镛(一说德荣)。第16世林大钦,得嘉靖帝赐诗:“林姓富贵胜中华,三状四眼六探花。五会七解八宰府,九尚十世作行家。进士三百腰金带,举入一千帽乌纱。贡监生员难屈指,郡州府县水堆沙。”(据林祥源主编《惠来西河林氏族谱》初稿)。    23世林口与(乾泰)居饶平县石壁,生林惟。林惟长孙居饶平凤凰,衍海阳埔尾(埔涵乡)、桥头寮仔、意溪乐山、陈桥村;次孙居澄海店仔头;三孙居凤凰桥头,衍归湖仙羊。    26世林巽(1005-1091),字巽之,号草范,唐九牧林蕴第9世,从福建蒲田移居海阳县林蒲陇,旋居澄海。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应举对策时忤权贵而不录取。庆历间,投匦论事,仁宗异之,授官徐州仪曹而婉谢,南归读易,潜心易学,著有《易范》等(已佚),井设馆授徒,为潮州前八贤之一。子孙分居于澄海鸥汀(今属汕头市龙湖区)、崎山,潮州官路,澄海,潮阳县青林(今属汕头市达濠区,开基祖系林怀元)。林巽与夫人袁宜春(1007-1078)合葬墓位于今汕头市升平区莲塘,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8世林岳(唐九牧林苇后裔),字仕,林邦猷第三子,宋高宗绍兴三十年庚辰(1160)与弟林准同登进士,林岳官广东海阳县丞,权揭阳县事,摄梅州通判事,累迁朝奉郎,赐绯。致仕遂籍海阳,寿76,葬于海阳山水磨;配谢氏,封孺人,葬于南寺西野;继妻刘氏,封孺人,合葬于海阳山水磨。生子四:及甫、及申、及三、及酉。水磨即今潮安县桑浦山水磨口内,每年春当地及古按乡之林公后裔致祭甚丰,其碑于清康熙年间重修。(见1986年《泰国西河林氏族谱》)林岳衍庵埠林厝、宝陇、浮洋、乔林、古楼、天宁、东光、大寮、潮州府城南门(明代林熙春出生地)、福洞,普宁县龟背,揭阳县锡场、渔湖、江灏、下寺、池边、 浦,海阳县博士、义和、金坑、蓝田、竹溪至潮阳县钱塘(又名塘边,今届汕头市河浦区)、平湖、高塘、仙港,丰顺县(阝留)隍、西洞、大窖、塭尾,还远至南洋各地。林及申第三子林壮父,择化龙桥边南港(古属揭阳县,今属揭东县),配吴氏,生子四:茂兰、茂桂、梅坡、梅轩。次子林茂桂,号玉湖,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1190-1194)授通判,迁开封府尹。时金兵入侵,*相弄权,他弃官入潮,居揭阳县渔湖都义和衍江灏等地。末子林梅轩(1265,11,25-1324,4,16),宋咸淳元年生,元泰定元年故,29岁时创居潮阳钱塘,缔造煮盐、捕鱼、农耕等业,衍今河浦区欧山、东陇、上店,达濠区东湖、埭头、广澳, 浦大场、下底,潮阳市海门镇、棉城后溪、龙井、大有门、古帅、仙城镇坡溪、陈店镇下溪头、铜盂镇溪东仔、成田镇三湖乡,惠来县周田镇西石乡,陆丰县甲西镇华陇乡共19乡,还住福建龙溪、莆田钱坑,四川省巴县,台,港,澳,以及移居泰国、越南、新加坡、加拿大、澳洲等,至今29代共10多万人。钱塘乡等今存宗祠并已重建或修葺,附近“倒地梅”山存宋始祖林梅轩夫妇及其子孙墓葬群,2001年12月已列为市文物保护点。后裔林子加 (1941年生)等发动海内外乡亲,对祖祠、墓群全力加以保护。林岳后裔、闽林44世铭铨于明末,由潮州古楼移陆丰东海保昌寨,传至今闽林58世。    28世林绍坚(林苇后裔),南宋绍兴二十四年 (1154)进士,宁宗朝侍御史,历官银青光禄大夫,原福州人,移家来潮(见1986年《泰国西河林氏族谱》第199页)。清康熙《潮州府志》谓:“林绍坚施田六千八百四十八亩”给潮州开元寺,故寺建有二座檀越祠(已毁),其一为林公祠,另一为余公祠(即元朝封州节度判官余英,施田一千五百亩,与林公所施远超该寺所置之田亩数)。(详见2000年第2期《人海灯》庄万翔《林绍坚施开元寺田考》)。居揭阳县池尾都,衍 浦、庵埠霞露、南桂(东凤)、荖园、潮州太平路林厝巷、灶巷、乌洋、杨厝寮、开元后巷、横溪、丰顺县。林绍坚之弟林稃裔孙林翼龙居海宁(今惠来县),衍海阳县金石山兜(明代状元林大钦出生地)、花园二房;林振忠,于清雍正(1723~1735)时移居潮安县归湖。     28世林慨,唐九牧林藻派下,林轮(宋熙宁壬子年即生,海丰县丞)之次子,宋孝(徽)宗时广东提举,遂家居惠州石帆都(据林维宽《长林丰采》第397页)。    28世林拳(又名程),系唐九牧长房林苇后裔,于南宋淳祐年间(1174-1189)衍惠来,为新埭之祖 (据林祥源《惠来西河林氏族谱·序》初稿)。而林维宽《长林丰采》第399页曰:34世林拳(属莆田县“阙下林家”派下),林韬后裔,莆田阳城人,宋进士,率长孙颐创新岱,嗣因宋柞倾移,返莆田。第4代孙雷焕,偕兄长迎春复原址,创惠来新岱,衍陆丰莲花地、碣石城、后径乡、葵潭古寨、东海肖蕉园乡,惠来东栅、北山洋、小城等。    

林氏家谱

浙江苍南林氏简述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苍南林氏人口资料 浙江苍南林姓迁徙 林姓迁徙和演变  入迁苍南的林姓,与陈姓入迁苍南同属历史悠久的望族。基本上也分为五代、南宋、明末、清初等4个时期入迁定居,繁衍成族。但不同的是,陈姓系颍川郡分南朝派、龙湖派、太傅派等3派,林姓分西河郡、济南郡、博陵郡等3郡。林姓最早一支入迁的是,唐末中郎将林鲁直,号愚山,原籍福建莆田,因五代时,闽王王审知之子王曦、王延政兄弟为争夺王位而相互残杀,致闽疆大乱,林愚山即桂冠避居平阳金鸡山前(今苍南新安乡山北村),支分新安鉴桥等地。 西河郡林姓  入迁苍南分布有:项桥林家塔、大渔南山、莒溪田寮、南宋北山街、南水头坝头、灵溪河美庄、龙沙下宅、盘山庵、赤溪圆潭、赤溪塘头、南水头北山下、观美大坡、观美大宇(雨)、桥墩钱仔脚、枫树湖、大龙长潭、桥墩三十六新村、大龙小沿底、中贡昌基内、桥墩中贡、龙泉田、大观岩头、渔塘口、东河、沪山百丈、水门、东垟、龙船湖、渎浦汤家垟、凤池上方、凤池水月、藻溪樟浦岭、浦亭黎湾、屿山、小亭西山、汇底、古磉后厝、下厝、浦亭渔池、藻溪桥头湾、险口、灵峰渔池、盛陶横山、百叶江边、西埕港边、杨家浃、浦亭小玉苍渡湾、沪山徐家垟、桥墩龙井、毛徐丘、垟贡、凤岙、沪山小光、灵溪水门、西山下、南宋后垟、埔坪夏井、埔坪王梅坑、华阳瓦厝、南坪松柏林、澄海斗垟、南坪深湾、南坪小?、南坪柳垅、南坪水门宫、南坪牛溷(运)、南坪蛟龙头、沿浦仙峰头、蒲城城内、岱岭、平等林官仑、魁里中魁、城门东岭脚、宜山黄图头、白沙陈家巷、鲸头石贡下、金乡、新安小云兠、管店石塘、金乡周家畲、湖前朱家站、凤江长连屋、云头垟、沈家东、白河刘店、路边村、新街林头、矾山街、后街、龙舌头、矾山西坑、矾山白严、灵溪古磉、炎亭东沙、西沙、钱库街、灵溪街等地。林氏论坛&林氏宗亲网 济南郡林姓  入迁苍南分布有23个村。繁衍成族,享誉全县的如:金乡半浃连,中墩海滨、芦浦儒桥头、平等林官仓、新桥、沪山百丈、对务上村、浦亭南山、对务夏村、沪山山南、繁枝下村、昌禅、三大垟、老城半峡连、浃底、中墩、白沙第七河、五显殿后、白沙刘店、矾山贡子、信智乌岩、灵江四大、望里猪肝山、浦亭罗溪、浦亭坑垅桥、望里等地。 博陵郡林姓  入迁苍南分布有:新安山北、鉴桥、新城九刀莲、舥艚港边、舥艚林家庄、江南路边村、江南垟西、南道江边、望里东山头、新城马鞍桥、望里凤岙、林家堡北山等地。 苍南林姓人口 苍南林姓人口发展史  苍南原属平阳县,于1981年从平阳析出建县。据民国《平阳县志·食货志》记载,林姓在历史上居平阳县大姓之一,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7)统计,平阳县总人口36772人,林姓约3230人;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统计,平阳县总人口61290人,林姓约5400人。元至元年间(1264—1294)统计,平阳县总户数53072户(没有统计人口)。明洪武年间(1368—1398)统计,平阳县总人口170358人,林姓约15000人;景泰三年(1452)设置泰顺县,从平阳县归仁乡析出38都、39都和40都划入泰顺县,是年统计,平阳县总人口减至85841人,林姓约7550人;嘉靖年间(1522—1566)统计,平阳县总人口86719人,林姓约7630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统计,因平阳沿海迁界,逃亡人数约43200人,实际居住人口43554人,林姓约3830人;宣统三年(1911)统计,平阳县总人口467960人,林姓约41180人。民国9年(1920)统计,平阳县总人口674765人,林姓约54000人。 浙江苍南林氏名人 据《宋史翼》卷32、《南宋书》卷62、《新元史》卷241、《宋诗钞》、明万历《温州府志》、明隆庆《平阳县志》、清乾隆《平阳县志》、民国《平阳县志》、《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苍南县志》等史志记载,自南宋至明、清三朝,苍南籍林姓人物共有58人。其中,考中武科状元1人,进士36人(包括国学生、太学生),举人6人,贡生3人,地方官6人,将军4人,其他2人。 林倪,字仁乐,唐时,荪湖(今望里镇)人。仕吴城为虞侯、节度使。 林薿,字仲立,亲仁乡荪湖(今望里)人。18岁随两兄入太学,北宋宣和七年(1125),与陈东等伏阙上书。南宋绍兴七年(1137)随驾到临安(杭州),南宋绍兴八年(1138)戊午科进士,官尤溪知县。乾道三年(1167)为随州(在湖南省)知州,被监司韩晓弹劾,罢官。

林氏家谱

海外林氏宗亲华人和名人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林姓除分布亚洲许多国家以外,还远布于美洲、欧洲和澳洲各地。在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地都有林姓族人在那里定居。       林完:著名政治家,林姓在海外知名最早的人物之一。 林道乾:泰国北大年地区的开拓者和领导人 林凤:明朝时期沿海地区的著名人物。 林太卿:日本一位热心公益活动的人。 林相原:马来西亚巨巨富。 林光合和林合父子:是菲律宾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林迁:马来亚乌矿大王热心公益事业。 林语堂: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 林德甫:文莱富商。 林梧桐:马来西亚赌业大王。 林庆金:马来西亚巧克力大王。 林思齐:加拿大著名学者、富商、社会活动家、慈善家。 林同春:日本企业家、社会领袖。

林氏家谱

五代河南光州固始林氏:六桥林氏与尚干林氏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随王审知入闽林氏四始祖即固始林氏有: 林硕德的“六桥林氏”;林穆的陶江尚干林氏;   林硕德 “六桥林氏”入闽始祖 林硕德(860-926年),号天復,河南光州固始人。一向素以智谋勇略,為乡里所推崇。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林硕德率眾投奔王绪领导的寿州(今安徽寿县)农民起义军。当王绪起义军进入光州后,节度使秦宗权封王绪為光州刺史,王潮為军正,审知為都监,硕德為监丞。光啟元年(885年),為避开已降服于黄巢的秦宗权勒索债赋,王绪统率5000多名义军和一部分光州、寿州的吏民,渡江南下,经江西九江、南昌,进入闽地。攻克了汀(长汀)、漳(漳州),队伍不断扩大。队伍至南安时,因军粮不继,军心涣散。加之王绪生性猜忌,在滥杀刘成全、李逢益、陈浩等数名干将后,又想杀害王审知三兄弟及其老母董氏。危急时刻,林硕德接受王潮兄弟的恳请,策划竹林兵变,带壮士数十人,活捉了王绪,并将其关在牢中,不久王绪自尽。于是王潮被推举為主将,统率全军。竹林兵变后,林硕德成為王潮的得力部将,与王审知一起率精兵夺取泉州、攻下福州。乾寧元年(894年)四月,林硕德奉命率兵独趋邵武,八月中秋定泰寧,军声大振,传檄四方,远近州、县纷纷响应,相继归顺,从此闽疆统一。林硕德也因军功卓著被王审知封為威武军军判。乾寧四年(894年)十二月,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封琅琊王。林硕德则又被封為威武军都统使。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封闽王,林硕德封為开闽都统使。乾化三年(913年),闽王封第于屿头山,让十八翁居住。翁留子随闽王身边,而自己则居于屿头山。翁见屿头山周围曲水环绕,于是就建造合潮、玉浦、郑屿、温阳、山后、玉丘六桥,因此后人便以“六桥林”称之。“六桥林氏”从唐末至明代先后出过“三统帅、一宰辅、二尚书、双翰林、十二进士”。子孙蕃衍昌盛,且散居海内外,是闽中望族之一。   林穆 陶江林氏始祖 http://lin.bigan.cn/thread-3487-1-1.html 林穆,字佑然,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官左朝奉大夫,唐末林穆随王审知兄弟一路攻战入闽,功绩居多,其族谱中“旌鉞曾随唐节度,科名■举宋神童”,记载的就是这段歷史。后来林穆“瞻顾枕峰一脉一回龙风水宝地”,就在枕峰建宅居住,即為陶江林氏。民国国府主席林森修林氏宗祠时曾撰联曰:“受氏始周家,歷秦汉晋唐以迄明清;看累代称帝称王,庙事几如林县远。发祥由陶江,从鲁齐河洛迨迁闽越;溯上世自南自北,族居传到干官兴。”联中干官指得是林穆之十二世孙林津龙,宋宝■癸丑科(1253年)中进士,授迪功郎、尚书干官,以官名家。陶江林氏,人才辈出。清光绪进士林履端也有题联:“聚居数千载,东象冈,西虎岫,南■峰,北马瀆,看山川形胜重重,都向吾乡鐘福地;传世六百载,黔陈臬,粤开藩,齐巡方,燕宿卫,溯文武科名济济,还期后起迪前先。”此联不但描写了尚干这个得天独厚的山川地理形胜,也道出陶江林氏自宋以来先后出过宋绍定神童科状元林壮行,明浙江道监察御史林?,清光绪丁丑科武探花林培基等歷史上的文武名人。而且林氏后裔,没有辜负先世期望,先后走出了像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二七”烈士林祥谦等先贤名人。   五代十国年代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吴越、楚、北汉、南汉、前蜀、后蜀、南平、闽. 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固始人。其父恁,世為农;兄潮,為县佐。唐末王审知从兄王潮随王绪起兵。唐昭宗元年(892年)任福建观察副使。唐光化元年(898年),任福州威武军节度使。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封琅琊王。五代梁开平四年(910年),梁太祖加拜审知中书令封闽王。五代十国在中国歷史上呈分崩离析的局面,但在偏安割据的福建建立闽国的王审知,治闽实行“保境安民”政策,整肃吏治,减轻徭赋,省刑惜费;注重生產发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辟甘棠港,“招徠海外船估”;兴办学校,礼贤下士,招纳中原名儒硕士,使教育事业超出门阀子弟而推广到民间。此外,还两度拓疆。因而在他统治时期,福建经济、文化由一向落后走向繁荣,出现了“时和年丰,家给人足”的景象。当王潮、王审知兄弟南来时,军中有数万人,大都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和东晋“八姓入闽”的传说一样,有所谓“十八姓从王”的传说。王审知在闽的显著成就也离不开这些随王者。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lin_23.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

林氏家谱

林氏柴林谱系简录与后周世宗柴荣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林氏柴林谱系简录与后周世宗柴荣 林氏柴林谱系简录<柴林世系> 林士弘公 闽林始祖禄公十二世孙。德公(一说礼公)之子。江西鄱阳人(祖父林英在南北朝时代由福建莆田北螺村移居江西洪州鄱阳),生殁葬妣失考,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首领,曾统领义军集结于鄱阳康山,大败隋军于鄱阳湖。发展到十多万人,进占虔州(今江西赣州),称帝,国号楚,建年太平(见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P2018)。许多豪杰杀隋令以附,因之声势日盛,曾控制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州)的广大地区,经历六年,败于唐李,而易林为柴姓。窜移武林,不久病故。其后裔又迁各地,以求发展,其中一支在邢洲龙冈尧山(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山口乡西山南村 )居住并逐步发迹.传至十三世荣公,接后周帝位,其子宗训继位不久,即发生陈桥驿兵变,后周亡。恭帝被废,降为郑王,禁于房州,喻其族人携其子咏逃至济南山隐居避难。遂将柴字拆之,去“此”添“木”,易柴复为林姓,并选用“济南”为堂号。后迁南剑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置州,治所在南平(今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及将乐、顺昌、沙县、龙溪等县地。明初改为府,称延平府)顺昌(今福建顺昌县)小陈坑。 十二世(五代十国) 柴守礼公 林士弘十二世孙,上杭族谱和眉山族谱称始祖。周光禄寺卿,其妹配郭威为妻,周太祖时为国舅,世宗帝即位尊为太上皇,据水埔、彭背、上杭机城等地旧谱称,公生五子,俱封爵为:龙车公、正将公、司仓公、臣武公、孔目公。 子五;荣、穆、余未详。 十三世 柴荣公 守礼公长子,生于后梁龙德辛巳年(921年)六月十六寅时。幼年,随姑母一起,操持家务,劳动之余,刻苦练习骑马射箭,自读各种书史典籍,增长了许多才智武艺。为人敦厚,能勤学苦练。郭威又因其亲生子被后汉隐帝刘丞佑杀光,身无儿子,就将荣公收养为嗣,故名郭荣。因而荣公为郭威唯一继承人。不久,随郭威入伍,开始戎马生涯。荣公二十七岁时,提升为左监门大将军,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郭威引兵北上,兵至澶州,将士突然鼓噪起来,撕开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护他做皇帝。即班师回朝,夺取了后汉天下。在公元951年正月,郭威正式建立周朝,帝号周太祖,年号广顺。郭称帝后,任命柴荣为澶州节度史,校检大保,并封为太原郡候。不久调回京师,加封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相当于中书令,宰相之职)参与朝政。次年三月,任开封府伊,进封晋王。在显德二年(955年)二月,太祖崩于慈德殿,时年51岁,在位四年。公接周朝嗣大统即位,帝号周世宗皇帝,年号继用“显德”。 荣公一生精明能干,志气宏大,接嗣帝位后,能继承太祖遗愿,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发展生产。先后收复后蜀阶、成、秦、凤西州、和南唐江淮十四州,北攻契丹,收复莫、瀛、易三州。正当挥兵直取幽州时,却患了大病,停止前进,率大军回京,于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十八日于汴京驾崩。时年三十九岁,在位六年。国葬于庆陵(今河南郑州管成县)。配夫人,生七子:宜哥、诚、咸、宗训、宗让、宗谨、宗海。(石田、彭背、水埔、杭城族谱中仅曰,公生一子) 至十四世 宜哥 周太祖赐名宗谊,荣公长子。于后汉乾佑庚戌三年(950年)十一月十三日被汉诛,太祖赠左铙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越王。 诚公 荣公次子,于后汉乾佑庚戌三年(957年)十一月十三被汉诛,太祖赠左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吴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