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名人

湖北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彪

<<林氏三兄弟>>目前国内唯一详尽生动描述林氏三兄弟传奇人生的传记著作,史料详实,图文并茂。林家三兄弟出身同一家族,成长于同一林家大院,一样是投身革命洪流,一样是功勋卓著,最后的结局和命运却迥然不同。一掊黄土掩埋不了千秋功罪,是非成败,留给后人评说。 林育英——虽死犹荣的革命家 林氏三兄弟中的林育英,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是在堂弟林育南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为了革命事业,他干过很多工作,办学校、当工人、办工厂、领导工运。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历尽千难万险。林育英到苏联参加共产国际会议,肩负重任返国后,在同张国焘的斗争以及抗日救亡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果不是因伤病早逝,他会有更多的传奇,也一定能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毛泽东一生惟一的一次给人抬棺,就是替林育英抬棺,足见他的贡献和影响之大。 林育南——功勋卓著的工运领袖 林育南是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家、宣传家和政论家。   林彪——葬身异国的军事家   林氏三兄弟中,林彪最为复杂。他既是军事家,又是出名的权术家,又惟他结局最惨。自堂兄林育南引他走上革命道路后,从北伐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每个阶段,他南征北战,组织指挥了许多关键性的大战役,屡建奇功,假如没有他和彭德怀指挥的铁军在湘江战役中起了关键作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难以通过蒋介石的最后一道封锁线,中国革命有可能因此失败。 在东北战场,因他的出色指挥,消灭了国民党大部分精锐之师,而且从白山黑水打到海角天涯,所以毛泽东特别器重他。“文革”中,唯一一位敢于顶撞斥骂江青的国家领导人物,拍马屁拍到M腿了.   林彪: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功臣.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关于林彪叛国投敌的资料,本站保留沉默的权利! 林彪之死乃国之殇!军之殇!   他在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组织指挥了一系列影响较大的青年、工人运动,收回了外国租界,筹备了多次国际及全国性的大会,创办、主编了近20种影响甚大的报刊,撰写了大量战斗性强、文词优美的政论文章,而且都是开创性的工作。如大多数名人婚姻不幸一样,他的婚姻也有颇多波折。可惜的是,这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风华正茂的共产党奇才,被叛徒出卖给敌人,并借敌人之手杀害了。

林氏名人

开发台南林凤营始祖林凤

 林凤(又名凤明、凤鸣),字兴义,号怀诚,谥”才德“。男,出生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日辰时,系康美林氏大祖二世八房刚烈(公称功万候)之十世裔孙,乃康美八世林日瑞(明兵部尚书)之侄。 今之东山县康美村,原属于福建龙溪(后改漳州)诏安县五都康美社,故有称林凤是龙溪人或漳州人,也有称林凤鸣是诏安县五都康美人也。 明延平郡王郑成功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在思明(今厦门思明区)挑选壮勇组建亲军,时年廿八岁之林凤公毅然从军,入选充当左虎卫镇左协将,郑成功得悉林凤公乃出身军门世家,委以重任,命公于鼓浪屿日光岩协助训练水师。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随郑成功渡海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林凤公率水师为前锋,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建立功勋。 台湾收复后,同年六月奉率军到台南曾文溪北屯垦,开辟营盘田,使曾文溪荒山野地变成万亩良田,为开发台湾披肝沥胆。其地后命名为‘林凤营”.今在台南县六甲乡林凤营. 林凤公因收复台湾和开发台岛有功,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官授统领水师署总兵,都督佥事。 公三十四岁时,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癸卯科中武举人,任大武镇总兵,功加左都督。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时福建总督李率泰约荷兰人攻打台湾,荷兰侵略军重占鸡笼(今基隆),直至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延平郡嗣王郑经命勇卫黄安,率水陆诸军,并以林凤公为先锋,收复鸡笼,驱逐荷兰殖民者,在郑军强大的攻势下,荷兰殖民者撤出鸡笼逃遁,林凤公也在这次战役中阵亡,时乃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农历十月初五日未时,凤公是年三十九岁。 郑经非常嘉许他的功勋,台湾为纪念林凤公之功,将林凤公屯兵垦荒处之台南曾文溪北,改名为林凤营,沿用至今,成为开发林凤营始祖。据传还建将军庙奉祀。朝庭赐封“元戎”与“忠义”牌匾,今仍悬挂在康美林氏家庙。 林凤公的墓原葬台南林凤营,其墓志铭现乃珍存于台北市国立历史博物馆内。 康熙年间凤公之墓迁回祖居地,葬于今之东山县埔头村外埔山洋仔坑。墓坐乙向辛廉卯酉,丁卯分金。墓碑字为:显考将军林公墓。 林凤公祖厝在康美村林氏家庙后面,现尚存完好。 历史上在台湾海峡有好几个林凤,故请分辨!

林氏名人

“林三府”林朝阳

    林朝阳,字罴章,号桐轩,清代·安溪县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镇罗岩村)人。生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卒于同治初(1862年)。   林朝阳早年于广东省汕头经营“林乾太”茶行,创有大街一条,取福建安溪之意名为“福安街”;小巷三弄,亦以店号命名为“林乾太”。此一街三弄,是当时尚不太繁荣的汕头埠的主要街道,至今街巷皆存,名称未改。   道光年间(1821—1850年)林朝阳一夜之间被一董姓钱庄以倒闭形式侵吞纹银十万两,虽上诉不获受理,反被董姓讥讽道:“若要索取这些纹银,当待你任潮州父母官。”因此,林朝阳发愤弃商入仕,志在报失银之恨。   后经钦差大臣林则徐荐举,林朝阳先至四川押运铜锭,表现出色。后到潮州任职,历任潮粮分府钦加潮州府同知衔、前山军民府特授潮州粮捕、潮州水利分府兼海关税务随带加三级。潮、汕一带和安溪故里民众称之为“林三府”。   就在林朝阳任潮粮分府钦加潮州同知衔时,董钱庄再度与人发生诉讼,直接受理此案的恰是林朝阳。虽然此次理在董钱庄,但旁人皆谓董钱庄必然败讼。不料,林朝阳丝毫不计旧恨,秉公办案,判处董氏胜诉,时人竞相赞誉。董钱庄亦深感愧疚,遂将前所吞没的纹银归还原主。   林朝阳在潮州任职时,正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沿海一带常有小股英军骚扰,走私鸦片的不法奸商更是频繁出没。有司勒令林朝阳领前山军民府职前往绥靖。林朝阳虽为文官领武职,但竭力勤政,外抗敌军侵扰,内治不法奸商,有效地维持了潮、汕一带沿海的宁静与社会治安。咸丰十年(1860年)清廷特钦赐“绩著韩江”匾以彰其绩。   林朝阳病卒于任上。卒时,清廷为嘉其一生功绩,又特钦赐“克襄王事”匾。而今,“绩著韩江”、“克襄王事”二匾尚存安溪故里。     来源:泉州历史网

林氏名人

宋代忠义侯林端

宋忠义侯林端一家   □湄洲日报 林瑞 林劲松   林端,字开远,林蕴之十四世孙,世居兴化莆田贤良港。林端生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面对南宋国力日弱,民族危机日重,他少时决心效法祖逖,练好武功,报效祖国。嘉定十三年(1220),林端赴宋都临安参加会试,得中武进士,宋理宗宝庆时(1225—1227),官京湖宣抚副使。宝佑五年(1257)三月,他奉命征讨楚粤红苗,为国捐躯,灵柩归闽,葬于兴化城西化龙桥,赠封忠义侯。夫人蒋氏,祖籍迎仙桥,有武功,善打仗,人称之有“仙术”。这年九月,蒋氏化悲愤为力量,率领八子思难和九子思义,奋勇杀敌,获得大胜,完成了丈夫未尽之业。消息传到临安,宋理宗大悦,当即敕封她为“忠节得道助国夫人”。卒葬湖南甘棠镇。生九子:思明、思聪、思温、思恭、思忠、思敬、思向、思难、思义。   林端夫妇生前十分重视子女家庭教育,教他们既学文,又练武,成为有用的人。九子长大后,有五人中举人,三人中进士:思明、思恭中武举人,思聪中进士,思温、思敬、思向中举人,思难、思义中武进士。   思难,字惩吉,生于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淳元年(1241)会试中武进士,因随母征南有功,敕封定南尉,因家湖南靖州。思难娶宋代名臣蔡襄的孙女为妻,生三子:进祥、进祉、光景。公卒,蔡妣因思念故里,率子回莆田生活。进祉后来由武举升四川叙州府千总。   思义,字廉吉,生于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淳四年(1244)会试中武进士,宝四年(1256)升任都督府宣武副使。次年,因随母征南有功,特命镇守渠南军,甚得民心。后年老辞官,遂家湖南龙宝夏郡。元世祖在位时,追念先朝有功之臣,思义被追封为征边千户侯。夫人陈氏生进祚。进祚生定辅……   明洪武五年(1372),思义的七世孙溢,随营从戎,率部克服贵州黎平府草坪、上黄、铜关等处,立下战功,被封为江阴侯,赐名荣甫,奉承郎,世袭洪州、泊里军民长官司官衔,因而就定居黎平洪州司,成为黎平洪州、泊里、锦屏、婆洞、榕江、八开、塞稿、审团等地林氏起祖。   洪武三十年(1397),林溢的曾孙宽率贵州省古州、上婆洞等十二司四十八寨侗族民众十数万起义,反抗明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暴政,攻克贵州、湖南、广东十多个县城,声势大振,后因朱祯亲率三十万京卫军镇压而失败,被诛。现政府列林宽为民族英雄领袖之一,芳名永垂不朽于贵州。

林氏名人

台湾林氏先贤、拓台先烈、为富亦仁、爱国爱乡、拓台立功、林氏英豪多

[史事丛谈]林姓先贤、拓台先烈、为富亦仁、爱国爱乡、拓台立功、林氏英豪多(2003.10) (2004年02月12日)   记者:台湾素有“陈林半天下”之说,林姓是台湾的第二大姓。据我所查的资料表明,台湾林姓占总人口的8%还强,即在180万人左右,也可谓人多势众了。那么林姓族人在开发、建设台湾的过程也一定有不少杰出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今天能不能请郑老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 拓台先烈林凤、林杞   郑坚:林姓族人在台湾可谓精英人物辈出,最早受到台湾先民崇敬的当数340多年前跟随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入侵者、收复台湾的两位武将林凤和林杞。   记者:那么就请您给我们讲一讲这两位将军的功绩。   郑坚:林凤是福建漳州龙海人。1661年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立了大战功后,立即奉令率部赴曾文溪北屯田,一边卫戍一边垦拓。4年后,被逐出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卷土重来,占据了基隆。林凤将军奉命出任先锋,率将士北上赶走了入侵者,而林凤将军在战斗中英勇献身,为保卫台湾而牺牲了!为了纪念这位复台、拓台、卫台的先烈,遂将林凤率部垦拓的地方称为“林凤营”,在今台南县六甲乡。   而林杞是福建同安人(今厦门市)。也是1661年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历战有功,升任参军。随后奉命率部赴斗六门一带开垦。林杞将军在屯垦期间,为开拓八通关古道,在与原住民的冲突中,不幸遇害。后人为缅怀林杞将军,将遇难之地命名为林杞埔,现属南投县竹山镇。林杞埔的百姓富有爱国爱乡光荣传统,1912年春曾发生林启祯等率众响应辛亥革命,攻打日本殖民者的林杞埔警察支厅的事件,激战达7日之久,史称“林杞埔事件”。   林凤营和林杞埔留下了林姓先民开发、保卫台湾,荣立功绩的印记。   记者:追随郑成功到台湾是林姓族人最早在台湾的行迹吗?   郑坚:他们并不是最早的。说起林姓族人开拓台湾,还应追溯到比颜思齐更早进入台湾的林道乾和另一个林凤。   林道乾(福建泉州人),430多年前的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就曾在台湾的澎湖、高雄一带活动;随后林凤于明万历年间数度入台,足迹遍布南北。林道乾、林凤当年都是活动于台湾海峡的海上冒险集团头目,俗称海盗。史学者认为他们亦“颇具开台之功”。   记者:清政府统一台湾后的200多年间,是中国人开发台湾的全盛时期,居台湾第二大姓的林姓族人这个时期一定也有许多功绩显著的风流人物吧?   郑坚:清代开拓台湾的林姓族人,最出色的当数板桥林家和雾峰林家。 造福一方板桥林家   板桥林家的开台祖林应寅,乾隆43年(1778年)从福建省龙溪县(今漳州市龙海市)到台湾淡水。这个家族从大规模开发大科嵌(今桃园县大溪镇)、台北海山堡一带(今新庄市),直到葛玛兰(今宜兰县),而成当时台湾首富。在板桥市建造的林家豪华庭园,誉为“台湾的阿房宫”,至今仍吸引着许多观光客。   板桥林家致富后,不忘爱国爱乡。曾一次为山西省赈灾捐献白银20万两;还曾先后捐银各50万两,用以巩固台湾海防和抗法战争的善后。又捐献200万两,资助清政府发展海军。只可惜被慈禧太后挪用建了颐和园,故有“一个颐和园,板桥林家建了半个”之说。   板桥林家族人在台湾致富后,也不忘唐山祖家。从第二代的林平侯起到第四代的林尔嘉,在祖家龙溪县莆山庄创办“永泽堂林氏义庄”,以台湾淡水海山堡相当于600多亩水田的收成,用以资助家贫族人;又创办“莆山学堂”资助祖家亲属的子弟读书。还引种香蕉、龙眼等良种,资助祖家发展经济。林尔嘉在厦门市鼓浪屿兴建的菽庄花园,至今仍是最吸引旅客的景点。林尔嘉还带头组织东南亚乡亲捐献3万两,兴修漳州九龙江防洪堤。板桥林家造福桑梓的善举,令祖家亲人代代感念不已。   记者:板桥林家真是“为富亦仁”的好榜样。听说台湾中部的雾峰林家爱国爱乡的故事也很感人?   郑坚:是的,雾峰林家的世代爱国情在海峡两岸都赢得崇高的赞誉。

林氏名人

林氏仕籍续考 –台湾雾峰林氏家谱

林氏仕籍续考 –摘自台湾雾峰林氏家谱 旧谱仕籍考,自周至东晋禄公;其后南北诸林均无续之者,寧非憾事!今自东晋景公始,录至清季;南渡以来之人物,略见於此。吾宗中,他日有谱学专家发扬光大,为力尚多,企予望之。幼春谨识。 景公、字明彻,晋咸和五年,授通直郎;从朱宝平南有功,加授镇威將军、散骑常侍,封桂阳郡平南侯。 缓公、字义和,晋永和中,从桓温伐蜀,破姚襄,累迁散骑常侍,封桂阳郡南平开国侯。 格公、字世標,晋寧康元年,授郎中令。 靖之公、字居广,宋景平元年;授雄战將军,改建阳令。 遂之公、字孟成,晋太元十二年,由郡三礼任主薄,迁东莞郡南海县令。 遯民公、字廷隱,五季宋元嘉三年,任郡功曹,转给事中。 玉珍公、字世宝,五季宋大明元年,补功曹。 元次公、字有仲、一字子聪,仕梁,任建安县令。 茂公、字汝盛,隋开皇三年,任右丞公;由晋江迁北螺村,为九牧闕下祖。 孝宝公、字宗珍,周武成二年,补国子祭酒;隋开皇六年,转河南县令,迁泉州刺史。 文济公、字季悦,隋时,任为洛州刺史;迁侍御史,安抚洛州、广州等处。 都公、字帝举、一字允平,隋任建安郡常侍参军。 玄泰公、字履贞,唐永昌元年,举茂才,策对第三名;拜內校文章博士,迁瀛州剌史。 万宠公、字圣公,唐开元八年,明经及第,授新安郡文学,累迁长史、饶州太守,改高平郡诸军事行高平太守。 韜公、字茂復,唐天宝三年,諫议大夫,迁礼部侍郎。 披公、字茂彦,唐莆田人。(「续书一览」即记李棲筠荐授太子詹事;子九人,俱为刺史,號九林)。 昌公、字茂吉,唐披公之弟也:篤学力行。隱居不仕。以子萍贵,赠中宪大夫。

林氏名人

林树丹:李贽家世与“林李同宗”

李贽家世与“林李同宗”      李贽(1527–1602)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卓吾,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 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曾任云南姚安知府,未几辞官,讲学各地,后因“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下狱,自杀死。论学受王守仁和禅学影响,公开以“异端”自居,主张重视功利,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封建传统教条,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夫妇论》);认为《六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当时弟子的随笔记录,并非“万世之至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在文学创作方面,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发抒己见,并重视小说、戏曲,曾评点《水浒传》,今传容与堂刊本《李卓越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及杨定见、袁无涯刊本《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两种(或疑为 伪托)。所著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李温陵集》等。http://www.wikitoday.com/view/25236.htm   李贽,原名林载贽,对其家世值得认真考证。泉州是李贽的故乡,府志、谱牒、碑刻、墓志铭的有关记述,是考证李贽家世的第一手资料。   在清源山麓老君祠右畔,有李贽八世祖林闾与夫人等九世合葬墓。李贽在望柱上撰写一副对联:“九世同坟,历代明?光俎豆;一宗两姓,熙朝文物夸李林。”过去,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林闾忌日,林闾所传的林李两姓子孙要集齐到宗祠里祭祖;每年清明节,两姓子孙要派人到清源山扫墓,缅怀祖先。   “一宗两姓”,“熙朝文物夸林李”,在泉州市万寿路“李贽故居”中特别得到体现与证实。故居的正厅匾额曾书“林李祠堂”。林在李前,示意李贽及其族亲源于林姓,其共同祖先是林闾。故居中还有一副楹联引人注目:“联济南陇西为鼎族,蔚政事文学之名贤”。济南为林姓郡望,陇西为李姓郡望,再次印证了“一宗两姓”。而故居天井的南侧珍藏着一方“瀛洲林李分派二世东湖公墓道”碑(见右图)则印证了林闾之子东湖公所传后裔科举仕进之荣。碑上列出4位赐进士,16位乡进士。较著名的是:明正德戊辰(1508)科进士林钺,官南京太平府知府;嘉靖丙午(1546)科举人、己未科进士林奇材,官广西平乐府知府;嘉靖壬子(1552)科举人李贽,官云南姚安府知府;万历乙酉(1585)科举人李应先,官陆凉州知州;万历丁酉(1597)科举人林而廷,官刑部郎中;万历庚子(1600)科举人林奇?),官云南曲靖府知府;万历丁未(1607)科进士李?台,官浙江左布政使,升光禄寺正卿。东湖公即林驽,其子孙中林姓有三位知府,一位刑部郎中,李姓也有两位知府、一位布政使……这就是望柱联文“夸李林”的印证。   查谱牒,林闾之后确实是“一宗两姓”。明代名士李光缙(1549—1622)在《登瀛林氏祠堂记》中作如下记述:“林氏之先自睦斋公(即林闾),生二子,长东湖公,次直斋公。东湖公之子通衢公居郡城登瀛里,以林为姓。直斋公之子添与,改籍南安,始姓李。其后东湖一派,亦有从李姓者,世所称李卓吾先生是也……仍姓林者改李,李姓者改林……然昭穆不紊,祭祀佥同。姓分而族不分,此了荐绅家一大盛事云。”   林闾之后为什么“一宗两姓”?早在李贽生前就说不清,所以在他的著作中没有一言道及。后人众说纷纭,或主宗教分歧说,或主政治避祸说。李光缙则持中的态度称:“仍林姓者改李,李姓者改林,诞信相非,世远事湮,莫从考据。”   1974年11月,在南安榕桥三堡(胭脂巷)发现李贽的胞叔“明故处士章田李公暨配丁氏、张氏合葬墓志铭”一方,乃李贽族兄林奇材所撰。志称:“始祖君苏公元季入闽,居郡城,以林著姓。生二子,长景文公,次景顺公,于明永乐二十年(1422)籍南邑,著姓曰李。允诚公生次子学乾公,为公曾祖。学乾公生端阳公,为公祖,亦于正德末从李姓焉。端阳公生宗洁公,号竹轩,娶董氏,为公父母。凡四子,公其仲也……伯兄钟秀,以子姚安守载贽君贵……友叔季叔钟英、钟美悌如。”墓志对李贽一族世系的记录非常明确。即:   一世林闾,字君苏,号睦斋,生二子;   二世林驽,字景文,号东湖,为航行波斯大贾;   三世允诚,排行第二,从李著姓;   四世学乾,回泉,复姓林;   五世端阳,迁居南邑,从李著姓;   六世宗洁,号竹轩,娶董氏,生四子;       七世钟秀,号白斋,以子载贽贵受封赠;   八世载贽,入泮学册为林载贽,旋改姓李,后避穆宗讳,弃载名贽。  

林氏名人

入闽晋安林氏始祖“林禄”公

    闽林始祖颖公之次子禄公字世荫,西晋黄门侍郎颖公次子。生于西晋泰始十年,居下邳梓桐乡。西晋惠帝时任安东琅玡王府参军,镇下邳。永嘉初(公元三O七)随琅玡王移镇建邺,除给事中、黄门侍郎。建兴元年,从王敦讨杜玡,立下战功,迁招远将军,散骑常侍。时五胡乱华,西晋怀、愍二帝相继被俘,公佐司马睿即位建康,匡扶晋室,任合浦太守。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三二五)诏归,奉敕守晋安郡,迁家居晋安,为开闽林姓始祖。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三二七),苏峻、祖约叛乱,越年攻陷京都。公奉命讨伐,建立功勋。公披肝沥胆,匡扶晋室,为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卒于官,时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三五六)九月初九,享寿六十有八。追封晋安郡王,墓葬温陵九龙之岗(今惠安涂岭),穴名龙马毓奇。夫人张氏、孔氏,皆封为贵人。生七子:恭、晖、畅、期、雅、暹、景,皆显贵。 林禄公晋代入闽林氏又称晋安林氏.其后遍布今福建、广东、台湾、广西及东南亚一带,后裔数千万,堪称林氏第一旺族。 林禄公生西晋武帝泰始十年 己酉正月初七日子时 卒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 丙辰九月初九日未时. 晋安郡王林禄之墓位于泉港区涂岭镇清美村九龙岗,亦为闽林始祖陵。 林禄于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年)卒后,即迁葬九龙岗。其墓为夫妻合茔,呈“凤”字形,占地800多平方米。墓前有坊门一座,正中匾镌“闽林始祖”,左柱镌“东晋名藩”,右柱镌“开闽世胄”,左右分列华表二、旗杆柱四。三层墓埕逐级外扩,有石翁仲二、石羊二。墓园右侧通往水曲村路边有一巨石,上镌宋·朱熹题字“长山世缙”。 《惠安县志》也有记载:将军墓在县北十三都龙头岭,有石三簇,前有石冠、石笏,后有石羊、石马。诸峰盘旋,形势特异。 林禄墓历代有多次维修。 明·嘉靖四年(1525年),刑部尚书林俊在墓碑上书“莆林始祖晋安郡王禄公墓”。 明·天启七年(1627年),惠安教谕林齐圣会同举人林徽龙重修,立“龙马毓奇”碑于墓前。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惠安教谕林清标邀集兴化、泉州、漳州诸族人集资大修,建石坊一座,上书“闽林始祖”4个大字,并于墓侧建郡王祠。 文革期间曾遭毁坏,后依原来式样重新修建。 1996年,在九龙岗西北处建造妈祖庙,供奉林禄二十三世孙女“海神妈祖”林默娘。

林氏名人

部分福建泉州古代林氏名人

林禄、林披、林伋、林鹏抟、林模、林驽、林悦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林滂、林焌、林一桂、林朝阳(字罴章,谥桐轩)、林湜、林九如、林道、林云程(字登卿,号震西)、林炳、林外(字岂尘,号肇殷)、林知(字子默)、林来鹏(字思奋,号思膺)、林鹤年(字氅云)、林翀鹤(字佑安)、林骚(字叔潜,号醒我)、林文斗 、林洪(字龙发,号可山)、林希元(字懋贞,号次崖)、林日胜、林文彬(字质夫,号显斋)、林兴珠(原名进周,字而梁)、林俊(字士孝,号万青)、林贤(字克希,号尊一)、林春庆(谱名章木苔,字赠孝,号佩玉)、林元品(又名文濬)、林易庵、林宗臣(字景何)、林钎(字实甫,号鹤胎)、林欲楫(字仕济,号季翀,别号平庵)、林欲栋(字世隆,号翀汉)、林孕昌(允昌、胤昌,字为磬,号素庵)、林学曾(字志唯,号省庵)、林楠(又名林中楠)、林昭庆(字显之,又名庆禅师)、林八郎(名福龙)、林仲虎(字景瞻,号定窗) 林禄 闽林始祖。晋安郡王。 林披 林禄十六世孙,唐朝太子瞻事。生有九子,都在唐·贞元年间先后登科同为刺史,号称九牧。 林伋 生卒未详。北宋·兴化进士,晋江县尉,遂家泉州新门外笋江畔(霞州)。为宋九牧林泉州始祖,其后裔霞州林氏兄弟九人,俱任知州之职,世称“宋九牧”。与莆田“唐九牧”并誉。 林鹏抟 明末德化县桂阳乡桂阳村太平寨人。中举后官至山东武定州正堂,廉正爱民,深孚众望。回乡后在桂阳乡址太平寨下建厝,后人据此称桂阳乡政府所在地为“官厅洋”。 林模 清初德化县桂阳乡桂阳村太平寨人。太平寨头名进士,由康熙帝殿试钦点。曾协修《德化县志》,并率族人据寨抵御外患。后任湖广兴宁知县、广东普宁知县,体恤民疾,兴利除弊,民呼“青天”。 林驽 明·泉州人,李贽的二世祖(林李同宗)。自泉发航突鲁谟厮(或译火鲁没思)经商,后娶波斯女为妻,双双返国偕老,卒葬于泉。 林悦 林禄后裔,北宋侍御史。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乞归故里祭扫祖坟,宋仁宗调阅林氏宗谱后,在谱首御书“忠孝”二字,矜(金字旁)以御宝,并赠诗二首,“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永春县蓬壶镇美山村林氏宗祠乃有忠孝堂之誉。 林嗣环 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 (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