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台湾

林氏名人

开发台南林凤营始祖林凤

 林凤(又名凤明、凤鸣),字兴义,号怀诚,谥”才德“。男,出生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日辰时,系康美林氏大祖二世八房刚烈(公称功万候)之十世裔孙,乃康美八世林日瑞(明兵部尚书)之侄。 今之东山县康美村,原属于福建龙溪(后改漳州)诏安县五都康美社,故有称林凤是龙溪人或漳州人,也有称林凤鸣是诏安县五都康美人也。 明延平郡王郑成功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在思明(今厦门思明区)挑选壮勇组建亲军,时年廿八岁之林凤公毅然从军,入选充当左虎卫镇左协将,郑成功得悉林凤公乃出身军门世家,委以重任,命公于鼓浪屿日光岩协助训练水师。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随郑成功渡海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林凤公率水师为前锋,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建立功勋。 台湾收复后,同年六月奉率军到台南曾文溪北屯垦,开辟营盘田,使曾文溪荒山野地变成万亩良田,为开发台湾披肝沥胆。其地后命名为‘林凤营”.今在台南县六甲乡林凤营. 林凤公因收复台湾和开发台岛有功,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官授统领水师署总兵,都督佥事。 公三十四岁时,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癸卯科中武举人,任大武镇总兵,功加左都督。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时福建总督李率泰约荷兰人攻打台湾,荷兰侵略军重占鸡笼(今基隆),直至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延平郡嗣王郑经命勇卫黄安,率水陆诸军,并以林凤公为先锋,收复鸡笼,驱逐荷兰殖民者,在郑军强大的攻势下,荷兰殖民者撤出鸡笼逃遁,林凤公也在这次战役中阵亡,时乃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农历十月初五日未时,凤公是年三十九岁。 郑经非常嘉许他的功勋,台湾为纪念林凤公之功,将林凤公屯兵垦荒处之台南曾文溪北,改名为林凤营,沿用至今,成为开发林凤营始祖。据传还建将军庙奉祀。朝庭赐封“元戎”与“忠义”牌匾,今仍悬挂在康美林氏家庙。 林凤公的墓原葬台南林凤营,其墓志铭现乃珍存于台北市国立历史博物馆内。 康熙年间凤公之墓迁回祖居地,葬于今之东山县埔头村外埔山洋仔坑。墓坐乙向辛廉卯酉,丁卯分金。墓碑字为:显考将军林公墓。 林凤公祖厝在康美村林氏家庙后面,现尚存完好。 历史上在台湾海峡有好几个林凤,故请分辨!

林氏名人

入闽晋安林氏始祖“林禄”公

    闽林始祖颖公之次子禄公字世荫,西晋黄门侍郎颖公次子。生于西晋泰始十年,居下邳梓桐乡。西晋惠帝时任安东琅玡王府参军,镇下邳。永嘉初(公元三O七)随琅玡王移镇建邺,除给事中、黄门侍郎。建兴元年,从王敦讨杜玡,立下战功,迁招远将军,散骑常侍。时五胡乱华,西晋怀、愍二帝相继被俘,公佐司马睿即位建康,匡扶晋室,任合浦太守。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三二五)诏归,奉敕守晋安郡,迁家居晋安,为开闽林姓始祖。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三二七),苏峻、祖约叛乱,越年攻陷京都。公奉命讨伐,建立功勋。公披肝沥胆,匡扶晋室,为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卒于官,时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三五六)九月初九,享寿六十有八。追封晋安郡王,墓葬温陵九龙之岗(今惠安涂岭),穴名龙马毓奇。夫人张氏、孔氏,皆封为贵人。生七子:恭、晖、畅、期、雅、暹、景,皆显贵。 林禄公晋代入闽林氏又称晋安林氏.其后遍布今福建、广东、台湾、广西及东南亚一带,后裔数千万,堪称林氏第一旺族。 林禄公生西晋武帝泰始十年 己酉正月初七日子时 卒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 丙辰九月初九日未时. 晋安郡王林禄之墓位于泉港区涂岭镇清美村九龙岗,亦为闽林始祖陵。 林禄于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年)卒后,即迁葬九龙岗。其墓为夫妻合茔,呈“凤”字形,占地800多平方米。墓前有坊门一座,正中匾镌“闽林始祖”,左柱镌“东晋名藩”,右柱镌“开闽世胄”,左右分列华表二、旗杆柱四。三层墓埕逐级外扩,有石翁仲二、石羊二。墓园右侧通往水曲村路边有一巨石,上镌宋·朱熹题字“长山世缙”。 《惠安县志》也有记载:将军墓在县北十三都龙头岭,有石三簇,前有石冠、石笏,后有石羊、石马。诸峰盘旋,形势特异。 林禄墓历代有多次维修。 明·嘉靖四年(1525年),刑部尚书林俊在墓碑上书“莆林始祖晋安郡王禄公墓”。 明·天启七年(1627年),惠安教谕林齐圣会同举人林徽龙重修,立“龙马毓奇”碑于墓前。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惠安教谕林清标邀集兴化、泉州、漳州诸族人集资大修,建石坊一座,上书“闽林始祖”4个大字,并于墓侧建郡王祠。 文革期间曾遭毁坏,后依原来式样重新修建。 1996年,在九龙岗西北处建造妈祖庙,供奉林禄二十三世孙女“海神妈祖”林默娘。

林氏名人

部分福建泉州古代林氏名人

林禄、林披、林伋、林鹏抟、林模、林驽、林悦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林滂、林焌、林一桂、林朝阳(字罴章,谥桐轩)、林湜、林九如、林道、林云程(字登卿,号震西)、林炳、林外(字岂尘,号肇殷)、林知(字子默)、林来鹏(字思奋,号思膺)、林鹤年(字氅云)、林翀鹤(字佑安)、林骚(字叔潜,号醒我)、林文斗 、林洪(字龙发,号可山)、林希元(字懋贞,号次崖)、林日胜、林文彬(字质夫,号显斋)、林兴珠(原名进周,字而梁)、林俊(字士孝,号万青)、林贤(字克希,号尊一)、林春庆(谱名章木苔,字赠孝,号佩玉)、林元品(又名文濬)、林易庵、林宗臣(字景何)、林钎(字实甫,号鹤胎)、林欲楫(字仕济,号季翀,别号平庵)、林欲栋(字世隆,号翀汉)、林孕昌(允昌、胤昌,字为磬,号素庵)、林学曾(字志唯,号省庵)、林楠(又名林中楠)、林昭庆(字显之,又名庆禅师)、林八郎(名福龙)、林仲虎(字景瞻,号定窗) 林禄 闽林始祖。晋安郡王。 林披 林禄十六世孙,唐朝太子瞻事。生有九子,都在唐·贞元年间先后登科同为刺史,号称九牧。 林伋 生卒未详。北宋·兴化进士,晋江县尉,遂家泉州新门外笋江畔(霞州)。为宋九牧林泉州始祖,其后裔霞州林氏兄弟九人,俱任知州之职,世称“宋九牧”。与莆田“唐九牧”并誉。 林鹏抟 明末德化县桂阳乡桂阳村太平寨人。中举后官至山东武定州正堂,廉正爱民,深孚众望。回乡后在桂阳乡址太平寨下建厝,后人据此称桂阳乡政府所在地为“官厅洋”。 林模 清初德化县桂阳乡桂阳村太平寨人。太平寨头名进士,由康熙帝殿试钦点。曾协修《德化县志》,并率族人据寨抵御外患。后任湖广兴宁知县、广东普宁知县,体恤民疾,兴利除弊,民呼“青天”。 林驽 明·泉州人,李贽的二世祖(林李同宗)。自泉发航突鲁谟厮(或译火鲁没思)经商,后娶波斯女为妻,双双返国偕老,卒葬于泉。 林悦 林禄后裔,北宋侍御史。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乞归故里祭扫祖坟,宋仁宗调阅林氏宗谱后,在谱首御书“忠孝”二字,矜(金字旁)以御宝,并赠诗二首,“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永春县蓬壶镇美山村林氏宗祠乃有忠孝堂之誉。 林嗣环 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 (一)

林氏名人

天上圣母妈祖

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其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湄洲妈祖祖庙,尊称湄洲祖庙.历朝历代皇家赐昭增建,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在文革期间被损毁殆尽,改革开放后,在全球各地信众的支援下,重建起了妈祖庙. 澳门的英文Macau就是妈祖的简称。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约1700万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 妈祖为福建九牧林氏六房林蕴后裔,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全世界5000多座妈祖庙,妈祖信众达 2.5 亿人之多,几乎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妈祖宫,都信奉妈祖,妈祖成了90%海外华人的共同信仰。据统计妈祖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其中妈祖灵签每年吸引数百万信众前来. 海上女神的信仰: 自宋以来直至清代,海神妈祖成了三大由国家祭典春秋二祭的神明(黄帝、孔子和妈祖)由历代国家祭祀的中国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妈祖宫为核心,形成庞大的妈祖宫群,有一亿多妈祖信徒。台湾信徒,占台湾人口的 70% 以上。新加坡的妈祖信徒占总人口数的 70%。香港和澳门的妈祖信徒达居民人口的 50% 以上,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占该国人口的重要比例而妈祖的信徒则占了华侨人口的 80% 以上。此外,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很大数量的华人,也都是以妈祖信仰为主要信仰。而在日本的华侨也是以妈祖信仰为主。而信众也居多是与海洋有关的,当之无愧地成为台湾及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共同信仰.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春秋二祭。参考有关资料择列如下:http://www.mz-mazu.org.cn/ 1、宋代14次: 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封灵惠夫人。 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封灵惠昭应夫人。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林氏名人

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林森,原名天波,字长仁,号子超。晚年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虎洞老樵、啸余庐主人。清同治七年正月十八日(1868年2月11日)出生于今闽侯县祥谦镇凤港村。(为随闽王王审知由河南固始入闽的林穆公的陶江尚干林氏后裔,林森曾在尚干林氏宗祠,曾亲撰刻联曰:“受氏始周家,历秦汉晋唐,以迄明清,看累代称帝称王,庙祀几如林县远;发祥由陶水,从鲁齐河洛,迨迁闽越,溯上世自南自北,族居传至干官兴。”并续撰字辈“增进民权、致治大同”。) 光绪三年(1877年)入教会办的培元学校读书,光绪七年进鹤岭英华书院,光绪九年考取台湾中西学堂电科,光绪十二年毕业后到台北电报局工作。光绪十七年,与邻村郑氏女结婚,婚后3天即赴台湾。光绪十九年郑氏病故,林森誓不再娶,无子嗣。 光绪二十一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林森参加义军抗日,失败后返回福州,入母校英华书院任教。光绪二十四年,林森再度赴台湾,正式加入兴中会,并考取台南地方法院嘉义支部通译。他联络岛上爱国志士,进行反清抗日活动,因日本当局侦捕,于翌年返回福州。 光绪二十八年,他考入上海海关工作。次年春,与林述庆等发起组织旅沪福建学生会,林森任会长。光绪三十一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林森率全体会员加入,并在福州设立分会,创办福州阅报社。 宣统元年(1909年),林森由上海调往江西九江海关工作,他设立浔阳阅书报社宣传革命,还着手创办商团,举办军事训练班,进行联络新军的工作,为武装反清作准备。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为响应武昌起义,林森与驻九江的新军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举行秘密谈判,劝其参加革命军,马氏见清廷大势已去,遂决定于九月初二(10月23日)夜10时鸣炮起义。九江兵不血刃,宣告光复,公推马毓宝为九江都督,林森为民政部长,通电全国。这时,清军反扑,汉口失守。林森亲率敢死队及粮、钱、枪枝弹药增援武昌,又回九江与吴铁城、李烈钧等革命党人策动长江海军舰队举义,继而主持军事会议,分兵增援武汉、安庆,派员驰赴镇江,支援新军第九镇第十八协营官林述庆起义。九月十七日(11月7日)镇江光复,进而攻取南京。在稳定辛亥革命大局中,林森功勋卓著,孙中山赞扬说:“武昌首义,九江最早响应,鼎力支援,使革命得以顺利发展,如此之功,吾人佩甚!”同年年底,他代表江西参加沪宁会议,制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民国元年(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林森被选为议长,他亲自主持制订《临时约法》,极力拥护孙中山的各项主张。4月28、29日,林森以议长身份删除袁世凯有损国格的致词,并制止袁氏佩剑至参议院。不久,临时参议院迁往北京,林森辞去议长职务,回福建组织国民党福建支部。 民国2年4月,林森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国会,被选为参议院全院委员长。7月,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爆发,林森在北京召开两院部分同志秘密会议,决定一部分国民党议员离京南下,其余在林森领导下继续留在国会进行反袁斗争。6月间,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被袁暗杀。林森主持追悼会,并通过国会严令追查凶手。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东渡日本,袁被选为正式总统。11月,袁下令解散国民党,国会随之停止活动,林森于12月赴日。 民国3年初,林森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随即离开日本前往美洲,开展筹饷及党务活动。后赴旧金山任国民党美洲总支部副支部长。不久,奉命设立筹饷局,任委员长。7月,美洲讨袁筹饷局改称民国维持会,推林森为会长。同年冬,林森当选为国民党美洲总支部正支部长。民国4年7月,总支部在旧金山召开全美各埠国民党恳亲会,在他主持下,这次大会成为海外华侨联络感情、扩大革命影响的盛会。时值国内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武装斗争蜂起之时,林森在美洲组织华侨敢死队,派遣他们回国参加反袁斗争。林森担任国民党旧金山总支部长三年,成绩显著,特别是先后募集一百多万日元交给孙中山,被孙中山誉为“领袖支部。” 民国5年6月,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恢复国会。7月,林森离美返国,赴北京参加复开的国会。9月,林森与张继等组织宪政商榷会,任议事科正主任。年底,商榷会中激进派组成的丙辰俱乐部与韬园俱乐部合组为民友社。 民国6年6月,黎元洪解散国会。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护法,林森和一部分议员响应孙中山号召,聚集广州。8月,在广州举行非常国会,选孙中山为护法军政府大元帅,林森任大元帅府外交部长,并赴新加坡等地募集经费。民国7年5月,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孙被迫离粤赴沪,林森是拥护孙中山的少数议员之一。10月,非常国会选举他为参议院院长,并兼宪法会议议长。民国8年,林森主持重修黄花岗烈士墓,编纂《黄花碧血集》。 民国9年春,桂系军阀停发国会维持费,广州非常国会无法开会,林森等议员离粤赴沪。11月,援闽粤军回粤,驱走桂系军阀,孙中山及国会议员相继回到广州。民国10年1月,非常国会复会,推林森为议长。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林森代表国会向孙中山授印并致词。10月,孙中山启程前往桂林筹备北伐,林森留守广州,代行大总统职权。 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护法斗争遭到失败,林森回到福州。民国11年11月,林森经孙中山推荐,出任福建省长。此时,北京政府则委萨镇冰为福建省长,福建总司令王永泉等策动“倒林拥萨”,林森于民国12年2月辞职,退隐青芝寺。 同年2月,孙中山重回广州,被推为海陆军大元帅,林森被召回大本营任建设部长兼治河督办。 孙中山几经挫折,在困境中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决定实行国共合作。10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组成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改组国民党事宜。林森是该委员会九人成员之一。民国1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林森是大会主席团五人成员之一,在这次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海外部部长。 民国14年3月,孙中山病逝,林森赴北京主持祭葬事,负责踏勘南京陵地及总监修工作。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林森被选为常委。8月20日,廖仲恺被刺,林森通电要求缉拿凶手,组织特别法庭审理,他被指定为特庭首席检委。9月18日,他代表国民政府率国民外交代表团赴北京与段祺瑞政府继续谈判召开国民会议事宜。11月,在邹鲁、谢持的纠集下,林森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史称西山会议),林森是这次会议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多次担任会议主席,并被推举为西山会议派的中央常委兼海外部长。次年元旦,国民党“二中全会”召开,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邹、谢被开除党籍,林森等受警告处分。不久,林森赴南京主持中山陵建设。 民国16年4~7月,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9月,宁、汉、沪三方合流,在南京成立特别委员会,林森是委员之一。次年1月,林森被推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9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0月,就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民国18年1月,国民政府特任林森为侨务委员会委员长,3月,在国民党三中全会上被选为监察委员。 民国20年2月,林森赴菲、澳、美、英、德、法诸国慰问侨胞并视察党务。3月,他还在国外,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选他为立法院院长。4月,国民党中央4名监委通电弹劾蒋介石,林森虽在国外,也列名其中。 民国20年12月,蒋介石下野,林森被推为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国民党召开四届一中全会,选举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并确定主席为国家元首,不负实际政治责任。林森于次年元旦就职。此后,国民政府虽多次改组,林森一直担任国府主席至其病逝。 “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林森主持召开国难会议,强烈抗议日本承认伪“满洲国”。在民国24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林森被推选为常务监察委员。西安事变发生时,林森代理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明确表示“讨伐令不可下”,力主和平解决,且认为“张学良部队是爱国的”。事变和平解决后,他于翌年1月4日、2月18日,以主席名义连下赦免令、复权令,但蒋介石拒不执行,仍长期幽禁张学良。

宗亲联谊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漳州比干庙

[vc_row][vc_column width=”1/1″][vc_column_text]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漳州比干庙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目前正在维修的漳州比干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漳州比干庙始建于宋代,由漳属各县林氏先人捐资而建,供奉林氏先祖、商朝忠臣比干。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士单士元、南开大学历史建筑断代专家朱光亚、中国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等都曾考察过比干庙,认为它是我国现存的不可多得的宋代风格建筑。 专家说,比干庙的红瓦重檐歇山顶、粗大紧凑的梁架斗拱、精致的镂雕木作,既有南方的细腻繁缛,又有北方的粗犷大气,风格极为独特。 中国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士元,南开大学历史建筑断代专家朱光亚教授等我国多位考古界泰斗、历史学家都曾考察过漳州比干庙。专家根据主殿实物与结构分析、鉴定,确认其始建时间为宋朝晚期。专家们仔细观察了现存建筑的结构法式,并与风格相似的漳州府文庙大成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宗祠保持了明代至清代的风格,且其中内外檐斗拱采用的上下昂 “真昂”的形制,保留了明代以前的建筑特征。 林氏宗祠现今仅存的四方殿,在屋面垂脊脊首还能看到原建筑残留的双“喜”字灰饰,正是从这一细节,专家判断宗祠曾在清朝末年有过修葺。 林氏宗祠原有建筑为三进带东西两庑式的平 面布局,如今仅存中进四方殿和东厢与主体相连的回廊。林氏宗祠自建好后,长期用于供奉比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氏宗祠成了漳州华南小学教育设施的一部分。到了70年代末,宗祠的前后进和东西两庑建筑陆续被拆除,分别建设幼儿园和小学教学楼,仅剩的宗祠中进四方殿也作为小学的办公室和仓库使用。 现在林氏宗祠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漳州比干庙和河南卫辉比干庙、闽南比干庙三个林氏宗庙同为海内外林氏宗亲寻根祭祖的重要场所,于2001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又晋升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坐北向南偏西5度,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作重檐歇山顶,梁架系彻上明造作法,草架为穿斗式结构。进深第二、三间明袱的明次间均设有内檐斗拱,为五铺作出单杪单上昂偷心造法式;进深第五间施抬梁式五架梁。明间置平身科四攒,次间置两攒,为五铺作出单杪单下昂、里转五铺作出单杪偷心造法式。有井口天花. 梁枋构件表面皆绘有苏式彩绘,草架脊檩绘龙凤图彩画.殿内花岗岩圆柱承重,浮雕鼓形柱础,.殿身两山升起,正脊堵镂花砖,脊头塑香草龙纹,屋面覆筒板瓦,举折曲线柔和。 漳州比干庙不仅长期供奉比干,还作为各县林氏族人赴京考试生员的接待处,正殿两侧厢房各有十多间书屋,各县林氏考生均可来此住宿读书作文。历史上,林氏族人英才辈出,文革前,比干庙内仍高挂着多块明清林姓状元、探花的牌匾,是漳州历代崇文重教的一个窗口。 比干庙也是漳台两岸血脉相连的见证。在台湾,林姓是第二大姓,台湾百大姓源流考据:“明清两代,林氏族人渡来台者,以福建漳州为最众。”其中,开发台湾的两大林氏:雾峰林家和板桥林家,都来自漳州,以漳州比干庙为共同的祖祠。 可惜,由于年久失修,漳州比干庙现在瓦栋剥蚀。惟一保留完整的400平方米主殿内灰尘盈尺、蛛网密布,杂乱堆放着破旧桌椅。漳州市有关部门多次就比干庙修缮工作召开会议,民间热心人士也积极筹资,但距离所需的200万元资金相差甚远。  

宗亲联谊会

林俊聪:访旅泰林氏宗亲总会永久会长林炳南先生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爱国侨领 林氏宗贤——访旅泰林氏宗亲总会永久会长林炳南先生 5月12日早晨,余按约叩开了汕头国际大酒店1908房门,拜访了旅泰林氏宗亲总会永远会长、泰华文化教育基金会主席林炳南。他乡音未改,仪表堂堂,个子高大,虽年已耄耋而无老态。 少年赴泰  功成慷慨济世 林林炳南先生于1922年出生在广东潮阳市司马浦镇仙港新元村,自幼读书,并随父兄经商于陆丰县碣石,16岁远渡泰京,供职于电器行,年余自创民生公司,旋与叔父合创民生有限公司,经营机器、建筑等业。嗣与陈弼臣及二位堂叔合创亚洲联合有限公司,承办泰国72府自来水工程,后在香港、台湾开创公司,鸿图大展,声名远播。发财后,致力行善,赞助林氏宗亲总会购地建祠、创办山庄等,荣膺第九、十届泰国林氏宗亲总会理事长。倡设奖助学基金,率先捐百万铢而应者云集,至今已筹获3000多万铢,将其利息作助学金,得益学子12700多人次,受奖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共2700多人次。他还向潮州会馆捐50万铢、向华侨崇圣大学捐1500万铢、向“红十字哇(木两)腊医院等6个医院捐巨款,另向介寿堂慈善医院捐100万铢,向北榄养老院捐建一个正厅、向华侨医院每月施医赠药1万铢至今逾240万铢、向中华医所每月施医赠药也1万铢至今逾200万铢。仅向医院捐款共计约3亿铢。他家庭幸福。夫人周侠芬,出身名门,才德兼备,精通中泰文,是贤内助。儿媳六人皆硕士,克绍箕裘。 “潮汕是我的根,只要我有能力就要报效桑梓。”林先生对我这样说。他确实如此,除了在泰大力行善外,对故乡也慷慨解囊。改革开放以来,他捐助由潮阳侨联主编的《潮阳乡音》出版,赠建潮阳市和平镇大峰风景区牌坊一座,还为故乡捐建仙港新元学校、司马浦华侨医院、仙港乡道等等。1990年,其女儿也回乡间祖,代代爱乡。  弘扬祖德  重视《长林丰采》 林先生这次返汕,主要是为传播《长林丰采》新书和为纪念林氏太始祖比干诞辰作准备,顺便探亲。 《长林丰采》是一部介绍海内外潮人林氏源流的史书,今年1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主编系陆丰县农业局退休局长林维宽,花五年心血而成,全书32万字,200多幅图像,叙述了林氏渊源、从闽至潮至东南亚迁播路线,又载有潮林俊彦传记和学术研究成果。林先生以秀丽楷书为该书题词:“欲知前世因,此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此生作者是。”他最近在泰接书阅后,大加赞赏,认为它古今衔接,上下贯通,内容丰富,考证有据,具有史料性、知识性、实用性,是海内外潮林寻根、加强胞谊的好书。他对笔者说:“书中开宗明义,指出了中华民族起源的炎黄两帝的历史,令我顿开茅塞。我们在泰国,经常说华人是‘炎黄子孙’,只知‘炎黄’是指炎帝、黄帝,但两帝历史怎样?我问了好多泰华学者,都模糊其词,如今《长林丰采》清楚回答了,我很高兴。”5月10日遂专程蒞汕,约林主编从陆丰来会,慰勉有加,并购书200部,于越日带书到故乡潮阳市仙港、和平镇大峰风景区及少年住过的陆丰碣石,赠送乡亲和有关部门。14日,他要乘机赴河南卫辉市比干庙村,商量明年农历四月四日,林氏太始祖、商朝大忠臣比干公涎生3112周年纪念活动安排,并带书去馈赠。他早在1998年,就向那里捐建大牌坊、8对石人石马的神道、比干公汉白玉雕像,并撰书联云:“禹甸兴名坊,粤潮统绪扬赤胆;西河衍望祖,中泰一家仰丹心。”他还率领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捐修比干庙山门。 在访谈一个小时后临别时,他题赠从泰带来今春出版约40万字《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成立40周年纪念特刊》,我也赠其《南澳岛传奇》、《南澳海猎》书。 2002年5月13日 出处:潮汕林姓 作者:林俊聪

宗亲联谊会

晋江马坪"闽南比干庙"

晋江马坪”闽南比干庙”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2007年11月26日,农历丁亥年辛亥月甲子日子时许,位于闽南大地上的晋江永和镇马坪村闽南比干纪念堂,正在举行一个隆重而虔诚的“迎神”仪式。 他们源自于一支尊贵的血脉。自周王赐林为姓以来,这支血脉已经延续了3000多年,形成了一个遍布全球、拥有泱泱七千万众的浩浩家族。 今天,闽南地区林氏家族中数百位忠诚孝顺的子孙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将他们的太始祖——被誉为“文财神”的比干公,请到由他们修建的那座巍峨庄严的闽南比干庙中。 贡品琳琅满目;坐轿金碧辉煌;气氛庄重热烈;神情肃穆神圣。 对面的比干庙戏台上,丝竹悠扬,轻歌曼舞;夜空下,烟花四射,绚丽璀璨。 今夜,这些守护庙宇的数百位林氏子孙,注定要在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气氛中等待着…… 天亮之后,历时十年,耗资千万的闽南比干庙暨晋江比干学术研究会办公大楼落成庆典活动将要在这里举行……(夜景,天穹下闽南比干庙剪影) 片名—— 此地可待天下人 这是人间的一片锦绣吗?不!她比锦绣更鲜活,更亮丽! 这是天上的一朵彩云吗?不!她比彩云更灵动,更灿烂! 在闽南大地的青山绿水间,她是巍峨庄重的一片圣土! 在华夏子孙的心绪情愫中,她是典雅神圣的财神之庙——闽南比干庙! 他就是被誉为天下林氏太始祖的比干公。在中国的历史上,他是第一位因冒死直谏而惨遭剖心的耿耿忠臣。(闽南比干庙全景,比干神像) 在他身后,周王有封,魏帝有文,唐使有祀,孔子有评。而他的子孙们,更是在战乱频仍、灾难不断的年代,执着而顽强地生存下来。一脉相承地延续着这位先人的生理基因和精神基因——(卫辉比干庙全景及比干塑像) 太始祖比干公留下的这支血脉,从坚公食邑博陵郡至秦汉,主要在博陵郡一带繁衍生息。中国的林姓统称”西河林氏“即源于此。(特技。以下画面背景为古铜色)

宗亲联谊会

庆祝比干诞辰3099年全球林氏后裔代表聚首卫辉比干庙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庆祝比干诞辰3099年全球林氏后裔代表聚首卫辉     中新河南网卫辉4月18电(记者 王永记)记者今日从有关部门获悉,卫辉将于明后两天在卫辉比干庙举行比干诞辰3099周年纪念活动,届时,全球林氏后裔数百名代表将聚首卫辉,与当地40万人民共庆这一盛世。    自1993年以来,卫辉一直把比干这一千古第一忠臣作为增加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已成功举办了13届文化庙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卫辉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干是林氏的太始祖,如今,其子孙已遍布全球各地,此次参加庆典活动的佳宾大多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柬甫寨等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     据了解,此次纪念活动将再现河南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http://www.bigan.cn/stemmata/2007/0518/linshi_96.html –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http://lin.bigan.cn/

Singapore Lim see Tai Chong Soo Kiu-leong tong FamilySelf-management Association
宗亲联谊会

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龙堂家族自治会(Singapore Lim see Tai Chong Soo Kiu-leong tong FamilySelf-management Association.)

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龙堂家族自治会 林氏论坛(lin.bigan.cn) & 林氏宗亲网(www.bigan.cn)讯: 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龙堂家族自治会5月9日为祖姑天后庆祝诞辰暨春祭,同日召开会员大会,也将于5月18日至20日组团到中国河南卫辉市参加财神爷比干公3099周年诞辰庆典,报名截止日期是本月31日,电话:62217374。 From:联合早报 http://www.zaobao.com/sp/sp070423_525.html关于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龙堂家族自治会: 新加坡“林氏家族自治会—九龙堂”始建于一九二八年,其前身 为“福建九龙堂公司”。“福建九龙堂公司”始创于一八五七年 ,因当时新加坡为英国殖民地,按英人习惯,称之为公司。早期 ,设备简陋,规模甚小会员仅限于闽籍林氏宗人。 一八九零年,林文庆博士及先辈,推举福建九龙堂公司的信托人 ,管理在小坡鲁马班让的店及红山的地皮。 一九二八年,福建广东两籍宗人建议合作,成立“林氏家族自治 会”,并集合族人七百余名,乐捐叻币(新币)十数万元,以为 建祠基金。一九二九年,建成现址,即“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龙 堂家族自治会”两层楼式宗祠。大宗祠正门左右侧迄今仍保留有 发动者林路、庆年、金殿、国和、世魁、水、竹斋、秉祥、树森 、戊己、汉河、深泽、忠美、淑恭、雨严、运三、文姜、文田等 等林氏宗长先辈所留下“始建新加坡九龙堂记”及当时乐捐者的 芳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