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

林氏名人

湖北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彪

<<林氏三兄弟>>目前国内唯一详尽生动描述林氏三兄弟传奇人生的传记著作,史料详实,图文并茂。林家三兄弟出身同一家族,成长于同一林家大院,一样是投身革命洪流,一样是功勋卓著,最后的结局和命运却迥然不同。一掊黄土掩埋不了千秋功罪,是非成败,留给后人评说。 林育英——虽死犹荣的革命家 林氏三兄弟中的林育英,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是在堂弟林育南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为了革命事业,他干过很多工作,办学校、当工人、办工厂、领导工运。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历尽千难万险。林育英到苏联参加共产国际会议,肩负重任返国后,在同张国焘的斗争以及抗日救亡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果不是因伤病早逝,他会有更多的传奇,也一定能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毛泽东一生惟一的一次给人抬棺,就是替林育英抬棺,足见他的贡献和影响之大。 林育南——功勋卓著的工运领袖 林育南是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家、宣传家和政论家。   林彪——葬身异国的军事家   林氏三兄弟中,林彪最为复杂。他既是军事家,又是出名的权术家,又惟他结局最惨。自堂兄林育南引他走上革命道路后,从北伐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每个阶段,他南征北战,组织指挥了许多关键性的大战役,屡建奇功,假如没有他和彭德怀指挥的铁军在湘江战役中起了关键作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难以通过蒋介石的最后一道封锁线,中国革命有可能因此失败。 在东北战场,因他的出色指挥,消灭了国民党大部分精锐之师,而且从白山黑水打到海角天涯,所以毛泽东特别器重他。“文革”中,唯一一位敢于顶撞斥骂江青的国家领导人物,拍马屁拍到M腿了.   林彪: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功臣.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关于林彪叛国投敌的资料,本站保留沉默的权利! 林彪之死乃国之殇!军之殇!   他在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组织指挥了一系列影响较大的青年、工人运动,收回了外国租界,筹备了多次国际及全国性的大会,创办、主编了近20种影响甚大的报刊,撰写了大量战斗性强、文词优美的政论文章,而且都是开创性的工作。如大多数名人婚姻不幸一样,他的婚姻也有颇多波折。可惜的是,这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风华正茂的共产党奇才,被叛徒出卖给敌人,并借敌人之手杀害了。

林氏名人

开国元帅战神-林彪

开国元帅,战神林彪      林彪(1907~1971),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他于1923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只有十六岁。十八岁时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在这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北阀战争开始后,林彪奉命参战,北伐军打到武汉后,他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任排长。大革命失败之后,在血雨腥风的恶劣环境中,林彪选择了革命道路,他随本部参加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的队伍在南下途中失败,队伍多被打散。随后,林彪参加了湘南武装起义,并随着武装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成为中央苏区的开创者之一。 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林彪初任工农红军第四军的营长、团长,因指挥作战有方,提升很快,到1929年春,红四军主力转战于赣南、闽西时,升任第一纵队司令员。随着红军的发展和编制的扩大,1930年6月,林彪升任红军第四军军长,时年二十三岁。 林彪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下参加了中央红军的多次重大战役,在征战中其军事才能进步很快,到1932年3月,他升为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之一的第一军团总指挥,后来改称为军团长。林彪在指挥作战时,善于打突击。当一切布置停当,基本条件具备之后,就组织几股部队来个猛打猛冲,这种方式屡屡奏效。尤其是对于国民党的杂牌军和地主武装,因其战斗力不强,官兵贪生怕死,遇到力量较强的部队一冲就乱,一乱就败。所以,林彪的突袭战术经常得手。他本人也随着胜仗的增多名声渐大并迅速提升。他任军团总指挥时年仅二十五岁。 1938年3月2日,林彪率部行军途经山西隰县时,被阎锡山的晋绥军哨兵误伤。伤后护送延安休养治疗,冬天赴苏联就医,直到1942年初才回国。 在东北战场上,林彪较充分地显示出他的指挥才能。他总结出“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等战术原则。“一点两面”就是在进攻敌人时集中力量突破一点,得手之后迅速扩大战果,正面进攻与侧面迂回包围、分割、穿插相配合;“三三制”即每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至四人,进攻时以小组为单位,队形疏散可减少伤亡,容易聚拢便于形成战斗力;“三猛”即猛打、猛冲、猛追。林彪把复杂的战术问题用几个字简练地概括,好学好记,便于推广,这些战术原则,在东北野战军中推广很普通,应用也很广泛。 平津战役中最难打的是天津。林彪调集东北野战军的三十四万人,由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莅临天津统一指挥。1949年1月14日发起总攻,激战二十九小时,全歼天津守军十三万人,解放天津。切断了傅作义的南逃之路,经过政治争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宣告胜利结束。以伤亡三万九千人的代价,获取了消灭和改编敌军五十二万人的重大胜利。 在解放战争的五年征战中,林彪指挥大兵团作战,其战争规模最大时可集结数十万人。在数十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战斗中,由于谋划准确,决策果断,指挥得力,再加上因新式整军运动鼓舞起指战员的高昂士气,几乎是每战必胜。 长时期以来,中国历史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常常出现两个极端:对于需要歌颂的人物,往往强调他的功绩,而对于其缺点或者错误要么轻描淡写,要么一笔带过,甚至闭口不谈;而对于需要批判的人物,往往着重于他的阴暗面,对于他曾有过的贡献则少提或不提。 对于林彪,过去也有两个极端,在颠覆伦理道德文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对林彪歌功颂德、顶礼膜拜,以致朱毛会师成了毛林会师,以致遵义会议上林彪成了主角之一,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段时间,林彪又成了千古罪人,他的历史功绩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土地革命时期,林彪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战功累迁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成长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被誉为“战神林彪”。 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指挥了平型关战斗,歼敌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千余人,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林彪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夜之间“常胜将军”的美名传遍神州。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接连指挥辽沈决战、平津决战、渡江战略追击战和解决海南岛等规模巨大的战役,从东北到南疆,林彪和他的四野所向披靡,令国军闻风丧胆。   其后资料争议较大,疑点众多,成王败寇,故本网站保留沉默的权力!期望中国早日民主,林彪元帅能早日归国,落叶归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