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国学

华族国学文史教育宣传资料

华文国学

姓氏文化:百家姓之郡望、堂号、堂联

姓氏文化:中国百家姓之郡望、堂号、堂联 郡望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钦定四库全书·重编琼台藁·卷十》收录的明代大学士丘濬公所作的《贵溪丘氏族谱序》说:“自唐人著郡望,而以河南望,丘良以襄公父子之显融故也。”旧唐书说丘和、丘行恭父子二人死后均“谥曰襄”,故“襄公父子”就是指丘和、丘行恭父子。可见,唐朝时河南郡的名门望族有丘和家族。再如西河林氏,弘农杨氏,清河张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吴兴姚氏等也是地望的代表性姓氏。

华文国学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

名称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 登记证号 社证字2119号 业务主管单位 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 社团类型 社会团体 成立时间 1998.10 注册资金 叁 万元 住所 福州市湖东路276号同心楼3楼 邮政编码 350003 联系电话 0591-88016308 传真 0591-88016708

华文国学

福建土楼

永定土楼和南靖土楼的来历: 在西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陈元光入闽及唐末五代十国,客家先民迁徙到福建,为了在蛮夷之地防卫御敌,为对地方少数民族武装和猛兽自卫防御,结合闽南丘陵地形,从兵营、山寨,发展到四周楼房围合的城堡,,就出现了土楼,最早的时候是以方形土楼为主,后来在较大的土楼中,圆形土楼具有更多的优点,而渐渐替代了方形土楼.而方形土楼在小型的土楼中仍占多数.如今在福建闽南地区方形土楼非常多,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而大型的圆形土楼主要集中在闽南地区和闽北地区,其中漳州南靖土楼,龙岩永定土楼,最为出名,规模宏大雄伟. 据家乡的老人讲述,建土楼是一件大事,除了要看风水地理外,还要耗费很大的钱财物力,没有几十万块大洋是做不了土楼的.据说土楼夯土的时候是糯米汤和着泥巴,结合杀青的竹子,大量的石材,用很长的时间才能作出一个土楼.土楼具有很强的封建社会传统色彩, 福建土楼中最为奇特壮观的要数圆楼。居高俯视,它依山傍水,环环相连,如神工造就一般,令人叹为观止。外国友人将其形象地喻为“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天上降下的飞碟。”与高楼相比,圆楼对风的阻力要小得多,抗震能力要强得多,可获得最好的通风和采光,任何一个房间都是圆周上的普通一点,严格的平等有利于家庭内部的分配和均衡。方楼是从五凤楼中演变出来的一种,加强了防卫性,建筑构造趋于简单.最大的圆楼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直径达73米,全楼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余户,400余人。永定县的“如升楼”怕是圆楼中最小的了,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此楼大门朝南曰“生门”,嫁娶由此进,西门曰“死门”,殡葬由此出,是一奇特风俗。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当地人称之为“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向心力与凝聚力在客家人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外土楼常常作为家族的祠堂宗庙,如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土楼,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妈祖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坑村土楼群部分对联: 礼传东鲁 派衍西河 忠孝能存天地纪 山川长毓子孙贤 道山纪闻,世承旧学 西湖遗迹,远播高风 问礼崇千秋俎豆 续经衍百代书香 洪坑天后宫联: 垂母范以济慈航,西方有佛,西河有圣 膺龙纶而光谱系,九天为后,九族为姑

华文国学

开漳圣王陈元光

开漳圣王陈元光 陈元光(657—711),字廷炬,号龙湖,唐代河南光州固始人。生而敏异,长博通经史,尤耽黄石公素书及太公 韬略。自著兵法、射法服习之。年十三,领乡荐第一。唐高宗于总章二年(669年)诏命陈元光之父——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为朝议大夫统领岭南行军总管事,率中原河洛地区申州、光州、蔡州三州府兵3600名,营将许天正、马仁、李伯瑶等123员,从中原长征入闽平乱。陈元光随其父陈政入闽平乱。不久,陈元光祖母魏敬又率援军至闽。陈政逝后,陈元光袭父职,继以功授岭南行军总管,于相继平定闽粤三十六寨峒之后,拓土开疆,创立漳州,陈元光为首任漳州刺史。 会广冠陈谦连结洞蛮苗自成、雷万兴等攻陷潮阳。永隆二年(681), 盗起,攻南海边邑,循州司马高王定,受命专政,檄元光潜师入潮。沿山倍道袭寇垒,俘获 以万计,岭表悉平。还军于漳,事闻进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垂拱二年(686),上疏请 建一州泉潮间,以控岭表,委剌史领其事。诏从之。进中郎将右鹰扬卫率府怀化大将军,仍 世守剌史。自别驾以下,得自辟置。后为蓝奉高刃伤而卒,时景云二年(711)十一月。百姓 哀号,相与制服哭之。权葬于绥安溪之大峙原。事闻,诏赠豹韬卫镇军。开元四年(716), 徙州李澳川,诏立庙,赐乐器、祭器,建威德,世祀之,坊以表之。贞元二年(786)复徙州 治龙溪,敕有司改葬于州北九龙里松洲之高坡山,春秋响祀。明封昭烈侯。 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开漳立州。在开漳治漳期间,陈元光屯兵闽南四境,且战且耕,融合汉蛮民族,施行“唐化”教育,传播中原文化,兴学办校,奖农助耕,惠工通商,使处于闽粤间的这一千古蛮荒之地走向长治久安和初步的繁荣发展,并与中原地区形成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成为“扼闽粤之吭,开千百世衣冠文物”(《漳州府志》)的八闽名邦之一。景云二年(711年),陈元光以身殉职。尔后,其子陈?、孙陈酆、曾孙陈谟相继担任漳州刺史,祖孙六代承先启后开漳治漳计150年,深受百姓爱戴。陈元光为开发漳州,维护大唐皇图一统,建功于国,造福于民,受到历代朝廷的褒封和人民百姓的尊崇,被奉为“开漳圣王”。  明末清初,漳州人来到台湾时也将开漳圣王的神像请到台湾,建庙祀奉,以之为他们的乡土神。现台湾有开漳圣王庙五十多处,中心庙宇是基隆的奠济宫,信徒多为陈姓人。

华文国学

中华百家姓家谱文化:堂号

堂号—中华家谱文化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堂号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比如林氏的总堂号西河堂就是这么来的.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例如济南堂,九龙堂等等. “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林,毛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西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华文国学

黄帝后裔子孙姓氏总览

黄帝后裔子孙姓氏笔划顺序检索如下:   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儇、依   据考,凡以下姓氏皆有可能为黄帝后裔:   (2画)乜   (3画)干、弓、马、万、于、上官、卫   (4画)卞、邓、丰、戈、计、孔、毛、牛、双、王、韦、文、乌、尹、尤、元、云、从、方、仉、公、公孙、公羊、公西、公冶、太叔、长孙   (5画)白、冯、甘、古、宁、平、印、乐、冉、司、台、田、石、包、弘、召、皮、边、东门、司空、司马、司寇、司城、司徒、令狐、东乡、北宫   (6画)安、百、毕、红、后、华、吉、江、汲、刘、牟、那、祁、乔、权、任、戎、汝、汤、孙、邬、伍、向、邢、闫、阳、羊、伊、阴、仲、朱、庄、巩、成、米、百里、羊舌、仲孙   (7画)伯、苍、岑、陈、杜、何、怀、杨、冷、李、利、连、陆、闵、芮、况、邵、沈、时、寿、宋、邰、苏、汪、沃、吴、辛、严、言、张、邹、花、杞、束、来、步、狄、应、沙、轩辕   (8画)昌、法、范、房、依、季、金、经、郎、林、罗、茅、孟、苗、明、牧、庞、屈、单、武、鱼、郑、终、周、宗、苟、欧、卓、郇、狐、京、居、弥、拓跋、欧阳、叔孙   (9画)段、费、郜、侯、胡、荆、柯、郦、柳、娄、秋、饶、施、郗、?、相、项、须、宣、荀、姚、禹、赵、钟、祝、祖、皇、南、咸、养、恽、浑、胥、皇甫、闾丘、南宫、钟离、独孤   (10画)党、高、顾、桂、郭、桓、姬、家、贾、晋、栾、莫、能、倪、钱、秦、桑、莘、谈、唐、陶、翁、奚、夏、徐、晏、益、殷、袁、宰、敖、班、都、耿、索、原、晁、铁、凌、展、夏侯   (11画)曹、常、鄂、符、扈、黄、康、寇、梁、逯、梅、蒙、商、盛、续、阎、堵、萧、祭、麻、屠   (12画)程、董、傅、葛、韩、滑、惠、嵇、蒋、焦、景、鲁、禄、彭、舒、童、隗、温、游、越、曾、敬、富、缑   (13画)鲍、楚、褚、窦、蓟、简、蓝、雷、廉、满、蒲、?、解、鄢、雍、虞、詹、靳、蒯、蓬、楼、慎   (14画)蔡、管、暨、廖、蔺、缪、慕、裴、谯、谭、鲜、熊、臧、翟、蔚、端、慕容、鲜于、漆雕   (15画)樊、黎、墨、潘、麴、滕、颜、颛孙   (16画)霍、冀、穆、融、薛、燕   (17画)鞠、濮、魏、戴、繁、濮阳   (18画以上)酆、夔

华文国学

中国姓氏排名200强

中国姓氏排名200强 中国姓氏是世界上最有内涵的。姓氏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中华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在中国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的时候,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姓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但是同姓不一定是同源. 中国姓氏排行榜最新出炉,李氏、王氏、张氏为三大姓,但鲜有人知的是,根据此次中共科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三小姓,分别为倒数第一「难」;第二「死」;第三「山」(音「亚」),人数多在千人左右。以下为中国姓氏人数排行榜前200名: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华文国学

华人复姓大全,81个复姓来源简介

复姓是指姓氏是两个字组成的姓,在中国复姓也是很多,和其他单个字的姓一样,都有着遥远的历史,都记录着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连脉. 根据统计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吴铭 2.中国古代复姓大全 A安陵 安平 安期 安阳 B白马 百里 柏侯 鲍俎 北宫 北郭 北门 北山 北唐 奔水 逼阳 宾牟 薄奚

华文国学

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虚民族英雄岳飞 靖康之耻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为我华族5000年第一耻辱!  公元1120年,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其余国土归金。后来金兵攻破辽中京,而宋朝二十万大军大败。燕京被金人所攻占,天祚帝被俘,辽国灭亡。金灭辽之役严重暴露宋军的腐败。宋廷竟要求金人履行,金人反指宋人没有履行攻打燕京的盟约。宋廷则用岁币将燕云十六州买回。公元1123年7月,前辽国将领、金平州(今河北卢龙)留守张觉以平州降宋,事败逃奔刚成为北宋燕山府的原辽燕京,金人以私纳叛金降将为由问罪。北宋燕山府不得已斩了张觉,造成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均感到不满。八月,金国倾向与宋和好的完颜阿骨打病逝,其弟完颜晟继位,筹划攻宋。1125年四月,童贯、蔡攸又与白时中、李邦彦等排斥蔡绦。蔡京再度免官,童贯封郡王,蔡攸加太保。公元1125年八月,金国以张觉事变为由攻宋。 金国第一次攻宋 公元1125年8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十月,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攻燕山府(今北京西南)。宋易州(今河北保定市易县)戍将韩民毅投降。公元1126年1月2日,于白河(今北京密云县白河峡谷)和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大败宋军;两天后,宋将郭药师降, 宋燕山府防卫崩溃;不久破宋中山(今河北定州)派来援军三万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1月22日克信德府(今河北邢台)。 当金兵侵入中山府,距东京只有十日路程,情势更加紧迫。徽宗又想弃国南逃。给事中吴敏去见徽宗,竭力反对逃跑,主张任用有威望的官员,坚持固守。吴敏荐用太常少卿李纲。李纲奏上“御戎”五策。又说,“非传位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要徽宗宣布退位,“收将士心”。徽宗任吴敏为门下侍郎,辅佐太子。 金兵越来越逼近。徽宗惊慌懊恼,拉着蔡攸的手说:“没想到金人会这样!”说着气塞昏迷,跌倒在床前。群臣赶忙灌药急救。徽宗苏醒后,索要纸笔,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十二月,太子赵桓(钦宗)即位,(1126年)年号为靖康。徽宗退位,号教主道君皇帝,称“太上皇”。次年正月初三日,徽宗、蔡京、童贯等人听说金兵已经渡过黄河,决定连夜向南逃窜。徽宗仅带蔡攸及内侍数人,以“烧香”为名,匆匆逃出东京,跑到亳州,又从亳州逃到镇江去避祸。童贯和殿前都指挥使高俅率领胜捷军和禁卫,在泗州境追上徽宗。蔡京也以“扈从”为名带领家人逃到拱州。   长久压抑在人们心中的愤怒和仇恨,一起迸发了。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童贯集团的罪恶。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指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为六贼,说“六贼异名同罪”,请把他们处死,“传首四方,以谢天下”。钦宗被迫罢免王黼。吴敏、李纲请斩王黼,开封府尹聂昌(聂山)派武士斩王黼首级献上。李彦、梁师成赐死。蔡京、童贯在亳州被贬官流放。蔡京在流放途中死于潭州。朝中继续揭发童贯罪恶,钦宗又只好派监察御史斩童贯。九月,朱勔和蔡攸、蔡攸三人都被流放。此后,朝官纷纷议论,说三人罪不容诛,三人也都在流窜地处斩。蔡绦也被流放,病死。残酷地压榨人民、屠杀人民的民贼们,恶贯满盈。除灭民贼,使人心振奋,濒于灭亡的北宋,又显出了一线转机。 而西路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则率军自大同攻太原(今均在山西),没有完颜宗望顺利。公元1125年12月29日攻克朔州(今山西朔州),公元1126年1月6日破代州(今山西代县),1月13日中山投降,1月15日包围太原,但在太原受阻。以至贻误军机,直到得知完颜宗望已经和宋讲和以后才罢兵。 公元1126年1月27日,完颜宗望军渡过黄河。第二天攻下滑州(今河南滑县),1月31日,包围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因汴京守御使李纲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金军兵临城下,派使臣来宋,要亲王、宰相去军前议和。李纲请求前去,钦宗不许,说“卿性刚,不可以往”,另派李棁为使臣,郑望之为副。李纲退朝,钦宗密告李棁、郑望之,可许增岁币三五百万两,犒军银三五百万两议和,又命带去黄金一万两和酒果等,送给宗望。宗望见宋使,提出:索要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等各万匹、绢帛百万匹;宋朝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以亲王、宰相作人质,才许议和。李棁、郑望之等回奏。李邦彦、张邦昌等宰臣,主张全部接受。李纲力争,说:“金币太多,虽竭尽天下之财还不足,何况都城?太原、河间、中山三镇是国家的屏障,割去如何立国?至于遣使,宰相当往,亲王不当往。”他建议,拖延时日,等待大兵四集,然后再议。宰臣等不许。钦宗弟康王赵构在京师,请求使金,对钦宗说:“敌人必定要亲王出质,臣为宗社计,岂能辞避!”钦宗派康王构为军前计议使,宰相张邦昌为副,出使金营。 2月,胁宋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今属河北)三镇议和。 第一次开封围城战 此时只有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参与围攻开封。完颜宗翰的金国西路军不但在太原被绊住,而且又拒绝完颜宗望提出的隔断西军(宋朝征西夏的边防军,是宋当时最精锐部队)的部署,以至种师道率十万西军顺利赶到开封,完颜宗望被动后撤到开封西北远郊孟阳扎营寨。姚平仲军劫完颜宗望营寨被全歼一事,有人指是投降派李邦彦、李棁为逼主战派李纲、种师道议和而有意无意透露给奸细邓圭所致。劫寨失败以后,李纲、种师道被撤销军权。金兵复至开封城下,宋钦宗大恐,遣使说:“初不知其事,且将加罪其人。”。李邦彦又使宋钦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一霹雳炮手发炮后竟被枭首处死。完颜宗望再攻城时被西军击退,于是停止进攻,改肃王赵枢为人质,康王赵构得以回归。 金国第一次撤军

华文国学

华族灾难史:永嘉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永嘉之乱即五胡乱华. 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西晋初重行分封,终致历时16年之久华族内部相互践踏,晋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其代表人物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又连年天灾,社会动荡,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 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即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次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从晋武帝篡曹魏,到晋愍帝出降,西晋国祚仅历五十一年。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长江以南地区,主要有主要有林氏,陈氏,黄,郑,詹,邱,何,胡八姓。“衣冠”是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晋朝迁都至江东建康(今南京),自此史称东晋。 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中原板荡,江左衣冠士族入闽者八姓:陈、林、郑、黄、詹、邱、何、胡是也。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2008年也是“八姓入闽”1700周年. 其历史背景就是永嘉之乱,又称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南方汉族政权东晋对峙的时期.整个中原地区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达130多年的分裂割据、互相混战的动荡时期.也是中原汉人的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掌,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 福建几次大的移民分别是: A,东晋永嘉乱衣冠南渡,华族大难八姓入闽; B,唐高宗期间陈政(陈元光之父)领率固始府兵三千六百人58姓开漳; C,唐末王审知开闽国亦领固始百姓入闽 D,唐末安史之乱中原难民入门,居石壁龙岩,成今客家汉民主要部分 在华夏遗风保留比较好的地方如泉州,可以看到很多这个1700年来保存痕迹.从您家族的族谱,到您家的门楣堂号上一定能看到: 陈姓:颍川衍派 东晋入闽始祖陈润;开漳王陈政陈元光,为福建第一大姓.闽南居高。福建另有永安贡川陈氏。 林姓:西河衍派,九牧传芳,金紫银紫,阙下乌梅 入闽晋安闽林世系始祖林禄.河南光州固始县林孔著随从陈政入闽;随着王审知入闽的林延皓的“控鹤林氏”、林穆的“陶江林氏”、林硕德的“上街林氏”、“濂江林氏”、林廷甲的“福全后安林”等固始支系。闽粤台湾占林姓总数之大半. 黄姓:典故”江夏黄国”.黄氏入闽始祖黄元方 郑姓:郑氏总堂号:荥阳堂;郑氏入闽始祖郑昭等 王姓:

Scroll to Top